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為讓山區孩子吃上熱乎飯 鄭大學子發明再加熱餐盒

                2017年03月23日07:15  來源:鄭州晚報

                5034

                  林昌坤的設計作品封面,圖中孩子照片來自網絡。 其中,主要的英文意思為:在中國很多山區孩子由于種種原因吃不上熱乎乎的午餐。 加熱午餐盒,利用化學原理,結合山區孩子的生活特性和實際需要,以低成本解決了這一問題。

                  林昌坤

                  餐盒尺寸為: 16cm×8cm×10cm裝入書包很方便

                  本報訊 緣起于一次公益活動,因為有著一顆幫助貧困地區孩子吃上熱乎午飯的愛心,鄭州大學2013級機械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林昌坤設計出一款“Warm再加熱餐盒”,日前獲得了國際頂級設計大賽iF設計新秀獎。據悉,林昌坤如今已拿到英國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這也是鄭州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第一次被這所全球著名院校的設計專業錄取。鄭報融媒記者 張競昳/文 受訪者供圖

                  看到山區孩子吃不上熱乎飯

                  他想幫幫他們

                  大一時,林昌坤跟同伴一起參加一項山區免費午餐的公益活動時了解到,很多山區的孩子吃不上熱乎飯,當時就萌生了幫助他們的想法。

                  “大三開始考慮畢業設計和繼續深造的問題,決定著手去做,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這些孩子們。”林昌坤來自福建泉州,假期時,他前往家鄉山區調研發現,因為貧困,很多山區學校沒有條件提供加熱和保溫設備,孩子們很難吃到熱乎飯,“問題普遍村子,孩子們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吃不好飯對他們的健康和成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經過多方咨詢、調研、考察,林昌坤最終設計出了這款餐盒。從外形上看,這個“Warm再加熱餐盒”與普通的搭扣飯盒并沒有什么不一樣,不過,在飯盒內部有一層加熱模塊,模塊側面則有一塊鐵片,用來連接餐盒的外部按鈕。按壓按鈕,飯盒內的加熱模塊即可生熱,釋放能量加熱飯菜。

                  一個再加熱餐盒成本不足10元

                  可重復使用

                  “加熱模塊的材料依次為聚酯薄膜、鋁箔、薄膜錫箔,設計的最大亮點是模塊內填充的用來發熱的化學物質——無水醋酸鈉。”

                  林昌坤說,很多景點賣自加熱方便米飯,利用的是生石灰遇水生熱原理,市場上也有USB充電加熱飯盒,這些產品要么成本高,要么對使用環境有要求,都不適合山區的孩子,他之所以選擇使用無水醋酸鈉,是考慮到該物質受壓易發生相變的特性。“所謂相變,是指物質在受到外部參數,如溫度、壓力、磁場等等的連續變化時,由一種態變為另一種態,按壓按鈕時,鐵片往內部凸,無水醋酸鈉受到擠壓,壓力變大,就會發生相變,由液態變為固態,并放出熱量加熱飯菜,通過控制加熱模塊中的無水醋酸鈉的量,可以控制釋放的熱量。”

                  “使用一次后,只需將加熱模塊放入熱水中直至固體融化成液態,便可再次使用。”林昌坤說,與常見的鐵粉、碳酸鈣等發熱材料相比,無水醋酸鈉最大的優點是可重復利用,“不但高效、節能,而且價格低廉,一個Warm再加熱餐盒的成本不足10元。”

                  計劃申請專利 想與愛心企業合作

                  “我的初衷是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擔心因為專利提高餐盒的成本,加重他們的負擔。”林昌坤說,他原本不打算將這個設計申請專利,不過這兩天想法有些改變。

                  獲獎的消息在學校傳開之后,不少小伙伴建議林昌坤申請專利:

                  “不申請盡管成本會降低,但很難保證山區孩子真的能夠用到,畢竟專利對產品的價格影響不會太大。另外,想幫助孩子,可以把專利收到的錢再捐出去。”

                  “申請專利,盡快做出產品,規范運營,產品性能越好,賣得越好,用的人才會越多,社會價值也才越大。”

                  如今,林昌坤已經拿到英國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忙于學業和畢業設計的同時,他計劃未來申請專利,與愛心企業合作,盡快投入市場,讓山區孩子早日吃上熱乎乎的午餐。“餐盒的使用范圍很廣,除了山區孩子,上班族等人群也可以使用。”

                  關于iF設計新秀獎

                  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的iF設計大賽始于1953年,由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工業設計機構——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舉辦,與red dot、IDEA被稱為世界最頂級的三大設計賽事。該獎項分為上市產品設計獎和學生概念設計獎,現將所有學生獎項整合為iF設計新秀獎 ( iF DESIGN TALENT AWARD ),每年有無數世界各地的作品參加比賽,但僅僅只給前100名頒獎。

                  按下開關,觸動加熱模塊里的金屬片,一會兒就能享用熱乎乎的午餐

                  將加熱模塊放入熱水中加熱數分鐘即可循環使用

                  (構造)

                  材料包括食用級的PP塑料、PBT聚酯和鋁,加熱模塊外包材料由聚酯薄膜、鋁箔、薄膜錫箔組成

                文章關鍵詞:專利;再加熱餐盒;鄭大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耐心鉆研14年男子制出聞名海外機器 從文科生變工匠

                  早在2004年,張光明就聽到“內部消息”說,70噸級貨車要在全路推廣,新型17型車鉤也會大量裝車使用,這會給檢修工作帶來難度。帶著這種與生俱來的韌勁,張光明愣是琢磨明白了17型車鉤緩沖裝置構造的原理。

                • 鄭州退休干部“玩”專利 與“00后”兒子加強交流

                  在老鄒看來,他“玩發明”的意義不是要創造多少經濟價值,而是享受自己動手、改善生活的過程。老鄒說,拿到多少國家頒發的專利證書,都比不過“00后”兒子的一句夸贊。

                • 小米布局芯片:1.03億購買技術背后的專利困局

                  在去年公開發表“免費芯片”宣言之后,小米創始人雷軍正式開始了芯片布局。”  手機公司進入芯片領域小米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目前包括Apple、三星、華為、中興均已進入手機芯片領域。

                • 新京報:王立軍的海量專利不是“發明”

                  雖然王立軍已經落馬,但我們還不清楚他弄的那些警用設備、服飾的外觀專利,是否實現了不正當利益輸送。王立軍并非像有些網民懷疑的“將屬下團隊的技術發明,竊為己有”,其實,王立軍的絕大多數專利,并不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而是“外觀設計專利”,那根本就不是“發明”。

                • 金杯新閣瑞斯G13專利圖曝光

                  去年,華晨汽車相關負責人曾透露,2014年華晨金杯品牌會向市場推出新款閣瑞斯產品G13(G13是內部代號)。專利申報的這款新閣瑞斯G13應該是標準軸距版本,未來該車是否會有長軸距車型目前還無法確定。

                • 廣州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專利行政執法力量薄弱

                  廣州市每年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僅2000余萬元,遠不及深圳,也比不上臨近的“小弟”東莞。市知識產權局在視察中向人大代表“哭窮”,稱2007年曾安排專利專項扶持資金1000萬元,其中有400萬元用于產業化扶持,但后因財政緊張被壓縮至300萬元,“這幾年都是這樣”。

                • 全省專利行政執法研修班在我市開班

                  11月27日,全省專利行政執法研修班在我市開班。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韓平、副市長馮玉梅出席開班儀式。

                • 曝長城全新轎車專利申報圖

                  日前,國內媒體曝光了一組長城全新轎車的專利申報圖。側面來看,新車顯得比較穩重,腰線從前門板一直貫穿門把手并達到尾燈處。由于沒有具體參數,我們還不知道該車的車身尺寸大小,還無法判斷新車的級別。

                • 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有多少專利“待字閨中”

                • 鈴木新一代SX4專利申報圖

                  近期鈴木全新推出的SX4S-CROSS實車現身國內,預示著國產化的可能性進一步提升。尾部造型根據前期國內路試諜照來對比,沒有太多的細節變化,屬于原汁原味的直接投產。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