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 > 財經要聞 > 正文

                小米突然否認有上市計劃 投行稱投資人是傻子嗎

                2015年02月10日16:05  來源:證券日報

                5034

                  據媒體報道,由于資本市場對小米“反應熱烈”,曾多次聲稱未來幾年內不會上市的小米正在商討加速上市進程。但小米相關負責人昨日晚間卻向《證券日報》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稱小米壓根就沒有上市計劃。

                  與阿里一樣

                  小米只有赴美IPO一種選擇

                  報道稱,由于港交所目前還未接受企業以“雙層股權”(雙層股票)結構上市,小米已將上市首選地轉變為美國,同樣不接受“雙層股權結構”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微博]雖曾主動“示好”但也遭遇“閉門羹”。

                  小米近年不斷傳出籌備上市消息,對此,創始人雷軍[微博]多次對外宣稱短期沒有上市計劃,去年又一次公開表示“五年內不上市”。不過,據媒體援引小米內部消息透露,小米屬意赴美上市,認為相較深圳、香港,美國更切合其上市條件。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認為,小米棄港赴美的原因與阿里當初一樣。雖然小米主要業務是硬件產品,但其所謂生態系統中也包括大量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等受內地法規嚴格限制外資介入的部分,加上以雷軍為首的小米團隊經過多輪融資,及上市后仍需要控制小米,因此也采用了股票分級的結構,所以小米只有去美國這一種選擇。

                  所謂“雙層股權結構”,就是企業發行兩類擁有不同投票權的股票,以去年在美國上市的京東為例——發行每股代表1個投票權的A級普通股和每股代表20個投票權的B級普通股。

                  代表多個投票權的B級普通股一般掌握在創始人、早期股東以及管理層的手中,代表少數投票權的A級普通股一般在公開市場流動或者后期股東之中。

                  這種安排使得創始人、早期股東以及管理層雖然持股數量在發行股票總量中占少數,但因為掌握著大多數投票權比重高的B級普通股而牢牢控制著企業的管理權,與此同時,企業在不斷增發A級普通股進行融資的過程中,不會改變企業控制權。

                  阿里巴巴[微博]集團2014年籌備上市時曾首選香港,后來因為港交所不接受“雙層股權”結構而作罷,最終在美國上市。

                  之后,港交所開始研究采納“雙層股權”結構,但目前還未有實際性進展。

                  小米否認有上市計劃

                  投資人咋辦?

                  雖然外界傳小米上市的消息已經滿天飛,但小米相關負責人昨日晚間卻向《證券日報》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該負責人表示,小米根本就沒有上市計劃,“我們壓根兒就沒打算上市,我今天看到這個消息也很納悶。”

                  不過,對于小米否認有上市計劃的說法,有投行人士卻不以為然,“不上市,那些按450億美元估值進來的投資人是傻子嗎?不求回報?”

                  沈萌也認為,雷軍雖然一直信誓旦旦表態小米不缺錢不著急上市,但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乏力、中國市場疲態初現,小米的國際化也頻頻受挫,因此小米從保持自身的超高估值以及滿足早期投資者退出要求,小米需要著手布置赴美IPO。

                  在國際化道路上,小米專利上的薄弱確實益發明顯。

                  專利風險是上市巨大隱患

                  投行留給管理層以后解決

                  小米去年正式進入印度市場,不料手機在印度開賣不久就遭到愛立信[微博]起訴。印度德里高院在去年年底判決小米侵犯愛立信8項標準必要專利,并下令禁止銷售搭載聯發科[微博]芯片的手機。

                  而2015年一開年,小米侵權愛立信專利一案2月5日在印度法院再次開庭,盡管判決結果尚未公布,但業內人士預計該案有可能以雙方和解收場,小米或將向愛立信支付專利使用費用。

                  據小米公司印度主管去年年底透露,小米手機[微博]在印度銷量已超過100萬臺。盡管打入印度市場后取得不俗的銷售業績,但如若糾紛以小米向愛立信支付專利授權費用的方式解決,將讓本已相對微薄的銷售利潤進一步承壓,且未來小米拓展其他地區市場仍有可能遭受同樣的專利訴訟。

                  已經躍升為全球估值最高私有科技創業公司的小米,未來國際化努力或因核心專利受制于人遭受拖累。

                  夸克傳媒負責人王如晨指出,小米專利風險是個長期話題。這家成長迅速的品牌,商業模式里確實隱含這道風險:起步較晚,跨越式成長,互聯網模式與純品牌運作,沒有制造業,對規范的供應鏈依賴程度,遠高于對手蘋果、三星[微博]、華為、聯想們。中間環節若有風險,都可能落在它身上。

                  這種專利上的巨大風險將對小米的上市造成怎樣的影響?

                  對此,沈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和阿里的假貨風險一樣,一旦赴美上市,那么專利問題就不再是一個國內問題,如果小米無法解決好相關的專利事宜,很可能在上市后在美國被提起訴訟,“結果要么是小米花錢擺平、要么被處以巨額罰款,無論哪個結果,都會抬高小米的運營成本和產品價格,削弱小米現有的最大競爭力。”

                  當然,力求荷包滿滿安全退出的投行們,在IPO前和IPO中都不會把這個問題凸顯出來,“因為對于投行來說,包裝出最大的估值是最重要目標,而潛在風險問題會留給管理層和股東以后解決。”沈萌坦言。

                  沈萌認為,小米現在否認上市,只能說明正在進行或考慮中,只是為了保持不受影響。

                文章關鍵詞:小米上市;專利;赴美 責編:趙心瑗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雷軍:小米仍是5年內不上市

                  雷軍表示,智能手機進入了創新的瓶頸期。對于此前多次提到的“五年內小米不上市”的說法,雷軍再次表示,從今天開始計算,小米5年內不會上市,做這家公司并不是為市值,小米現在有極好的現金儲備,由于小米已經獲得了市場認可,在各大銀行已經獲得很高的信用評級。

                • 鄭州退休干部“玩”專利 與“00后”兒子加強交流

                  在老鄒看來,他“玩發明”的意義不是要創造多少經濟價值,而是享受自己動手、改善生活的過程。老鄒說,拿到多少國家頒發的專利證書,都比不過“00后”兒子的一句夸贊。

                • 小米布局芯片:1.03億購買技術背后的專利困局

                  在去年公開發表“免費芯片”宣言之后,小米創始人雷軍正式開始了芯片布局。”  手機公司進入芯片領域小米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目前包括Apple、三星、華為、中興均已進入手機芯片領域。

                • 新京報:王立軍的海量專利不是“發明”

                  雖然王立軍已經落馬,但我們還不清楚他弄的那些警用設備、服飾的外觀專利,是否實現了不正當利益輸送。王立軍并非像有些網民懷疑的“將屬下團隊的技術發明,竊為己有”,其實,王立軍的絕大多數專利,并不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而是“外觀設計專利”,那根本就不是“發明”。

                • 金杯新閣瑞斯G13專利圖曝光

                  去年,華晨汽車相關負責人曾透露,2014年華晨金杯品牌會向市場推出新款閣瑞斯產品G13(G13是內部代號)。專利申報的這款新閣瑞斯G13應該是標準軸距版本,未來該車是否會有長軸距車型目前還無法確定。

                • 廣州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專利行政執法力量薄弱

                  廣州市每年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僅2000余萬元,遠不及深圳,也比不上臨近的“小弟”東莞。市知識產權局在視察中向人大代表“哭窮”,稱2007年曾安排專利專項扶持資金1000萬元,其中有400萬元用于產業化扶持,但后因財政緊張被壓縮至300萬元,“這幾年都是這樣”。

                • 全省專利行政執法研修班在我市開班

                  11月27日,全省專利行政執法研修班在我市開班。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韓平、副市長馮玉梅出席開班儀式。

                • 曝長城全新轎車專利申報圖

                  日前,國內媒體曝光了一組長城全新轎車的專利申報圖。側面來看,新車顯得比較穩重,腰線從前門板一直貫穿門把手并達到尾燈處。由于沒有具體參數,我們還不知道該車的車身尺寸大小,還無法判斷新車的級別。

                • 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有多少專利“待字閨中”

                • 鈴木新一代SX4專利申報圖

                  近期鈴木全新推出的SX4S-CROSS實車現身國內,預示著國產化的可能性進一步提升。尾部造型根據前期國內路試諜照來對比,沒有太多的細節變化,屬于原汁原味的直接投產。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銀行頭條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保險頭條

                中國太保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多個獎項

                股票資訊

                財經要聞

                網站簡介 | 招聘信息 | 會員注冊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