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濟南+青島、杭州+寧波、沈陽+大連、福州+廈門等一樣
鄭州、洛陽加入“一省雙中心”模式,洛陽迎來“新的重大機遇”
鄭州+洛陽“雙子星”聯手
讓河南成為最具活力核心地帶
“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這句話,出現在了省十次黨代會報告當中。這意味著洛陽將同鄭州一道,正式加入人們耳熟能詳的類似濟南+青島、杭州+寧波、廣州+深圳的“雙子星”豪華“套餐”。
鄭州+洛陽的“雙中心”未來該如何聯手,國內有無可參照、借鑒的現成樣本?洛陽又將如何打造自己的“副中心”地位?
【副中心】
古都洛陽獲新定位
省十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推動豫西北各市與洛陽聯動發展,形成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副中心”不僅僅是名稱和地位,更意味著輻射帶動的責任擔當。
相關資料顯示,國內經濟較發達地區一般都有一個甚至兩個副中心城市,在該省份形成“雙中心”甚至“多中心”的格局。諸如山東的濟南和青島,遼寧的沈陽和大連,河北的石家莊和唐山,浙江的杭州和寧波,福建的福州和廈門,江蘇的南京和蘇州,廣東的廣州和深圳等。
李亞:
這是省委、省政府
對洛陽寄予的厚望
10月31日下午,洛陽市代表團討論審議省十次黨代會報告。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說,報告明確了今后五年要奮力實現建設經濟強省,打造三個高地,實現三大提升的目標,而實現這樣的目標,河南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提升,“洛陽理應在實現目標的進程中有更大的擔當,發揮更大的作用。”
對于報告中對洛陽新的戰略定位,李亞認為,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洛陽寄予的厚望,是洛陽發展的新的重大機遇,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雙子星”聯手】
讓河南成為
最具活力的核心地帶
洛陽新的戰略定位,意味著河南從此打造“雙中心”模式。
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長星說,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鄭州盡管已經是區域性的工業中心、全國性的商貿中心,但與周邊省會城市相比,鄭州首位度偏低,還不足以帶動河南、中原地區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因而打造“一正一副”雙中心很有必要。
未來從產業布局上來說,鄭州將偏重航空經濟、物流、商貿。洛陽工業基礎雄厚,在科技研發方面也有天然優勢。
洛陽、鄭州“雙子星”聯手,有利于構建開放型中原城市群,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提升鄭州、洛陽等“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利用“雙核心”建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進而推動河南與東部沿海城市群、西部沿線城市群、京津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互動,打造產業轉移、要素集疏、文化交流平臺,形成連接東中西、溝通境內外、支撐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發展最具活力的核心地帶。
【“雙中心”模式】
鄭州與洛陽各有優勢
產業互補 沒有競爭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說,很多省份按照“一正一副”雙中心的模式發展,是因為“雙中心”模式有利于資源配置。
比如山東的濟南和青島、浙江的杭州和寧波、遼寧的沈陽和大連,這些省份的雙中心對于城市發展對于河南而言都有借鑒意義,但是鄭州、洛陽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空間布局上距離太近。
未來如何通過政策傾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張長星則認為,每個省份的雙中心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比如遼寧和山東,是省會城市加港口,廣東、福建則是省會+特區……因此對河南而言,可參照性不強。
就河南的情況來看,鄭州、洛陽各有優勢,在產業方面相互補充,沒有競爭。
就大戰略布局來說,鄭州、洛陽同屬“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通過產能合作,可以帶動全省更快、更全發展。
【如何打造】
劉宛康:
自貿區、自主創新區等都是機遇
“洛陽進入了戰略機遇期?!甭尻柺形睍?、代市長劉宛康在討論審議報告時表示,洛陽目前有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建設的機遇,也有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機遇,“這次黨代會報告中,給了洛陽一個新的定位,新的任務?!?/p>
同時,鄭登洛城際鐵路即將開工,洛陽地鐵項目獲得批準建設,洛陽人干事勁頭高漲,這些都被劉宛康視為使洛陽進入大有可為戰略機遇期的重要因素。
因此,劉宛康發言中直言,“洛陽要抓住機遇,有擔當,有作為?!?/p>
大家剛去武漢考察學習過
劉宛康在發言時稱,洛陽想起到輻射帶動作用,有洛陽的擔當,就要“有洛陽的實力”。
他首先提到的是推動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洛陽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領先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產業基地,以及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劉宛康還提到了前不久的一次考察學習,10月下旬,李亞、劉宛康曾帶領洛陽市黨政代表團,到武漢學習考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工作。這次考察學習,劉宛康感覺武漢發展得好,有工業、有科技、有人才,全面印證了陳潤兒省長在洛陽提出的“科技走多遠,工業經濟就走多遠”。
因此,劉宛康認為,洛陽要爭當全省科技創新發展排頭兵,“我們要好好挖一挖我們洛陽先進國防科技工業的潛力,挖一挖央屬、部屬、省屬科研院校和國有大企業的潛力,大力引智引才。”
到2020年
洛陽中心城區人口達285萬
要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副中心”,洛陽還有很多事要做。
在劉宛康的發言里,洛陽要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到2020年,中心城區的人口要達到285萬。洛陽還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加快推進自貿區洛陽片區的建設,還要積極申建綜合保稅區。
脫貧攻堅也是不可落下的工作,洛陽計劃到2019年時全市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1.6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劉宛康再次強調,“洛陽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來了。”
【代表談】
豫西、豫北需要一條南北大通道
洛陽市吉利區區委書記劉冠瑜:省委、省政府對洛陽今后發展的新戰略定位,有重大歷史意義。從輻射帶動作用來說,洛陽迫切需要構建一條南北大通道。這個大通道不僅是洛陽缺,豫西地區、豫北地區也缺。
從地圖來看,濟源、洛陽、平頂山、南陽一線,目前還沒有一條南北向的高鐵線路連接。規劃的焦濟洛城際鐵路和洛平城際鐵路,都還沒有開建。
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大交通”的連接必不可少。因此劉冠瑜說,他懇請省里對蓄勢待發的洛陽在構建大交通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需加快政策落地
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棟梁:報告提到要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為洛陽企業代表,作為洛陽人,我感到精神振奮,同時也信心滿滿,我相信洛陽一定會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建議加快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相關政策的落地,激發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洛陽發展大數據產業條件好
澗西區區委書記賀敏:洛陽發展大數據產業有諸多有利條件,地質結構穩定,氣候和氣象條件適宜,電力保障充足,特別是洛陽還有眾多的科研機構、科技人才,以及中國移動洛陽呼叫中心等優勢信息產業資源。建議省委、省政府在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過程中,將更多先行先試的試點放在洛陽進行,期待大數據中心能夠布局在洛陽。(記者 李江瑞 宋曉珊)
根據規劃,河南自貿區以鄭州為主,包括鄭州、洛陽、開封三個片區,網內網外相結合,一區多片分層推進,總面積140.24平方公里,其中鄭州片區81.9平方公里,洛陽片區27.8平方公里,開封片區30.54平方公里。
今日,映象網從國家發改委獲悉,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目前已經編制完成,這意味著,位于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有望正式躋身國字號,成為第七個獲批的國家級城市群。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還有中原城市群,還有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集齊這些“王牌”,將為河南未來發展“召喚”充足動能。在新的歷史時期,一億河南人民發揮滾石上山精神,向著既定目標堅定攀登,我們一定能早日把中原腹地筑成開放高地!
伴隨著中原城市群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現代城鎮體系日臻成熟,為河南優化經濟結構蓄積動能。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把制度建設作為核心,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最終推動河南經濟實現提質增效。
起草組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省直部門、高等院校和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負責同志的意見建議。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除了鄭州、洛陽,剩余的16個“小伙伴”如何發展,黨代會報告也根據各地市的特點,分別支招。支持省際交界城市提升跨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支持省直管縣(市)加快發展。
核心提示丨對于“副班長”洛陽的未來,黨代會報告給予了明晰定位。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將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并首次提出“推動豫西北與洛陽的聯動發展,形成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下個五年,河南娃上學那些事是這樣的 報告用這樣一句話開啟未來五年河南的教育規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等,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爭創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積極引進嫁接國內外名校開展合作辦學。
9月10日6點31分,隨著G1908次列車緩緩駛出鄭州東站,鄭徐高鐵正式上線運營,我省“米”字形高鐵的“十”字形骨架也正式形成。線路全長:361.937公里 設計行車速度:350km/h 河南省境內長度:252.826.km 全線設站:9個,分別是鄭州東站、開封北站、蘭考南站、民權北站、商丘站、碭山南站、永城北站、蕭縣北站、徐州東站
9月10日6時31分,鄭徐高鐵第一趟列車G1908次駛出鄭州東站。⑨6本報記者史長來攝 本報訊(記者董娉)9月10日早上6時31分,鄭徐高鐵首趟列車G1908次緩緩駛出鄭州東站,歷經三年半的建設,鄭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8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圍繞謀劃推進未來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張大衛、劉炯天、張改平、尹書博、李庚香、谷建全、張占倉、劉榮增、耿明齋、鄭泰森、高衛星等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先后發言。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那么,在整個“十三五”的5年中,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河南如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成為全省上下十分關注的話題。
謝伏瞻提出,要牢牢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夯實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物質基礎。
在河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共同奮斗的這個關鍵時刻,李長春同志在河南工作期間文稿選編《中原大地奮進曲》出版發行,這對于我們鑒往知今,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