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編輯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剛剛閉幕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讓“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主題詞深入人心,這既是推動世界經濟釋放增長潛力的中國方案,也是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源頭活水。
今日之世界,今日之中國,創新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8月31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釋放出強大的政策紅利。
從5月27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亮相,到這兩個重要文件出臺,短短三個多月時間,我省加快建設鄭洛新示范區邁出實質性一步。
創新驅動,中原潮涌。
應運而生——
河南迎來創新驅動發展重大機遇,這是厚愛,是鼓舞,更是鞭策
“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今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堅定而鏗鏘。
能否持續創新是興衰成敗的關鍵。昔日移動電話市場的霸主諾基亞,由于戰略保守黯然出局;率先發明數碼影像技術的柯達巨人,因故步自封轟然倒下。通過自主創新,“神舟”、“天宮”、“北斗”飛上太空,成為國之重器;依靠“中國芯”,“神威·太湖之光”讓中國繼續領跑超級計算機領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創新”提到“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把創新發展放在我國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再次強調,站在新起點上,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是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建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是我國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2014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研究確定,要在東中西部再建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讓先行先試政策在更大范圍、更多地區發揮效應,進而構建富有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探索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依靠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
消息一出,河南省委、省政府敏銳意識到,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河南迎來的又一重大發展契機,事關河南能否在攻堅轉型、區域競爭中搶占有利位置,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
多年來,我省經濟“大而不強”,創新能力和水平與經濟大省地位并不匹配,創新資源不足、創新平臺不多、創新環境不優、創新主體不強。盡管我們“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是“十一五”末的兩倍多,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但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關注創新、突出創新、推動創新。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省委省政府抓關鍵、抓大事,專門成立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書記謝伏瞻親自掛帥,精心統籌。從2014年12月2日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報送關于建立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請示,到2016年4月5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獲批,只用了17個月的時間。
“示范區獲批,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南改革發展的關心與厚愛,這是對我們極大的鼓舞和鞭策。”謝伏瞻強調,“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國家賦予河南的又一重大戰略,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動力轉換的重大工程,是彌補我省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是河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和重要實踐。”
使命光榮——
引領發展,支撐崛起,創新驅動讓中原更出彩
硅谷,美國加州一段長約40公里的谷地,作為“全球創新引擎”持續引領著世界高科技產業革命浪潮;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等已獲批的11個自主創新示范區組成的創新“夢之隊”,為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彰顯著創新的神奇能量。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家族的“新成員”,鄭洛新示范區將打造“一中心四區”,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和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成為河南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
國家戰略之所以選擇鄭州、洛陽、新鄉,是因為三地不僅是輻射八方、連天接地的交通樞紐,還聚集了全省53%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的上市企業、76%的新三板掛牌企業、47.6%的科研人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4個百分點……這片“黃金三角區”,是我省創新資源最集中、創新體系最完備、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顯著的創新高地。
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開時有波清。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著眼于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戰略,我們才能深刻認識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意義。
建設示范區,撬動五大戰略相融相通,此長彼長。
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剛剛獲批建設的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五大國家戰略,是河南發展到每一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如果說,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旨在解決河南自身吃飯和發展基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的問題,中原經濟區建設旨在探索傳統農區科學發展新路子,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旨在構建對外開放平臺、打造河南發展的戰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長極,河南自貿區旨在通過深化改革著力建設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那么,示范區則得益于已有國家戰略的拓展、深化,為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重大載體。
“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無論增產增收、發展現代農業,還是促進四化協調同步發展;無論是構建“買全球賣全球,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航空經濟新版圖,還是加快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都急需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思維、新制度、新技術的力量,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之路。而其他四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無疑也為示范區建設和創新驅動培植著豐厚的沃土、搭建著廣闊的舞臺。一起“發力”、一起“給力”,必將催生巨大聚變效應,形成互促互進、相融相通、相得益彰的生動局面。
建設示范區,加快河南經濟發展動力轉換。
在鄭州建立的B2B電商交易平臺“鮮易網”開通僅9個月,注冊用戶超過33.2萬個,總交易額達36億元,使眾品和鮮易控股有限公司由傳統加工制造業成功轉型為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從隊尾一步跨到了排頭;7月8日,在鄭州機場簽約的“華中冷鮮港項目”,每年向全國分撥10萬噸進口生鮮貨物,中原百姓將成為最早“嘗鮮”的消費者……
地處內陸的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產業結構中“粗、低、重、耗”產品過多,單純依靠要素投入取得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難度日益增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愈加顯現,無論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還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都迫切需要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鄭洛新示范區正是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田”,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領頭雁”。它通過補齊創新短板、集聚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全力推動發展方式向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轉變,
為創新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開拓廣闊空間,促進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精細、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建設示范區,激發全省“雙創”新活力。
從“蛟龍”探海到“神舟”翱翔,都閃現著鄭洛新三地的智慧之光;一輛出口歐洲市場的河南造新能源汽車,整車設計制造出自鄭州,鋰電池動力來自洛陽、新鄉;富士康“從一個蘋果到一片果園”,集成組裝在鄭州,零部件來自南陽、鶴壁、濟源,依托航空港,“飛”向全世界……
鄭洛新,這三個昔日互幫互助的“好鄰居”,不僅在示范區的平臺上變成親密無間的“一家人”,協作聯動、一體發展;還將“大家手拉手,齊步向前走”,融合創新鏈,升級延展產業鏈,闖出一條創新發展新路子,真正對全省其他地區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努力把中原全域打造成適合創業、適宜創新之地,共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發展。
建設示范區,下活區域協調“一盤棋”。
中原興,中部興,中國興。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沖刺階段。國家統籌推進“四大板塊”與“三個支撐帶”戰略組合,急需河南加快融入。通過鄭洛新示范區建設,聚集資源,先行先試,釋放能量,向東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融合,向北與京津冀對接,向南與長江經濟帶聯動,構建國家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同時,與鄰近的武漢東湖、長株潭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共同發力,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創新發展,為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正如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所說,“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利于發揮河南區位和交通樞紐優勢,有利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有利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步伐,讓中原更加出彩”。
全力以赴——
舉全省之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循著古代圣哲的教誨,在中原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就是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提升自主創新為核心,以創新政策先行先試為切入點,以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示范為著力點,全力以赴把示范區建設好。
要創新,就要緊緊握住解放思想這一利器。
省長陳潤兒指出,創新反映的是一種進取的精神,體現的是一種勤勞的品質,彰顯的是一種堅韌的毅力;建設示范區,一定要富有成效,一定要不等不靠,立足自身優勢,發揮自身潛能,拿出各自的招數,顯示各自的優勢。
如今距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足5年,我們必須拿出非常之舉、付出超常的努力,開啟解放思想“總開關”,用好這一破解創新難題的銳利武器,用先進的理念引領創新,用開拓的思路指導創新,用科學的方法實踐創新。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敢闖敢試的勇氣,寬容失敗的環境,埋頭苦干的精神,一個都不能少,用我們的實干巧干,加快體制、制度、理念、科技等全方位創新,讓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要創新,就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是最緊迫的任務。著力改革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評價導向、協同創新、成果轉化、金融支持機制等,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釋放全社會創新活力與潛力。
要建立適應創新規律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提高績效支出占比,對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收益和處置權;允許擔任領導職務的科技人員獲得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和報酬。同時,注重形成一套好的制度、政策,使其他高新區可以復制,輻射帶動全省均沾創新紅利,形成核心引領、輻射帶動、梯次發展、全面提升的一體化創新發展新格局。
要創新,就要激發創新主體活力。騰訊、阿里巴巴、甲骨文軟件、百度等行業旗艦企業紛紛進駐鄭州高新區;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裝備生產基地落戶古都洛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在新鄉規模初現;中鐵裝備集團僅用十年時間讓國產盾構機研制從無到有,從中原走到世界前列……
這些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使資源稟賦不同、產業基礎不同、城市總體規劃重點不同的鄭、洛、新三地形成了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我們要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構建富有活力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大創新創業平臺載體建設力度,突出“高”和“新”,強調“專”和“精”,支持示范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實施創新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培養壯大一批“科技小巨人”,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積極承接企業研發項目,在示范區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
要創新,就要開放創新聚人才。
8月31日,鄭州高新區舉行三年行動計劃動員大會,提出將專門劃出5平方公里建設“大學創新城”,引進清華、華中科大、西安交大等知名高校,建設15家產業技術研究院,對入駐的產業技術研究院,政府將每家給予1億~2億元資助。
強化開放式創新是推動示范區建設的有效途徑。我們必須通過開放的方式,進一步促進科技開放合作,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積極引進一批國際一流的創新型企業、團隊、項目和知名研發機構,最大限度地用好國際國內創新資源。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示范區發展的第一資源。不僅要重視“引進來”,還要重視培養本土人才。我們要落實各項人才政策,研究制定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創新人才雙向流動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一切束縛人才脫穎而出的落后觀念和制度障礙都要破除,一切有利于激發人才活力的措施都要勇于嘗試,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路高賢大展其長。
“希望中原大地能夠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土。這里蘊藏著蓬勃的發展生機,發展動力在增強,發展后勁在增強,可以想象未來的河南會更加讓世人刮目相看,給人們帶來更大的驚喜。”這是李克強總理對河南的殷切期望。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牌子扛來不容易,做靚更不容易,需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干出成效。
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出彩的光榮使命,承載著一億中原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昂首前行。讓我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用辛勤的汗水、輝煌的業績,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2
12月21日上午9時,“鄭州造”首列地鐵列車在滎陽下線,標志著“河南車實現鄭州造”,也預示著滎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又邁出了標志性一步。
12月21日上午9時,“鄭州造”首列地鐵列車在滎陽下線,標志著“河南車實現鄭州造”,也預示著滎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又邁出了標志性一步。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還有中原城市群,還有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集齊這些“王牌”,將為河南未來發展“召喚”充足動能。在新的歷史時期,一億河南人民發揮滾石上山精神,向著既定目標堅定攀登,我們一定能早日把中原腹地筑成開放高地!
●2013年6月,中國民航局在安陽召開安陽機場選址評審會,認為首選場址瓦崗機場選址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并提出了修改意見。●2013年12月,中國民航局印發《關于河南安陽民用機場場址的批復》,同意瓦崗場址作為安陽機場的推薦場址。
瞄準“四港聯動、三網融合和多式聯運”的大交通格局,鄭州著力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立體交通樞紐。鄭州市將以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為引領,以開放創新為動力,新型城鎮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加快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的步伐。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對外開放工作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 王海平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對外開放的總開關,也是影響河南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河南對外開放的過程也是融入國際化的過程,也是融入全球化的過程。
10月21日上午,市委城市工作會議召開,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究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我市城市工作,進一步提高城市工作水平,更好更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發函批復,同意我省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此次批復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包括兩個跨區域類綜合試驗區(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個區域示范類綜合試驗區(上海、河南、重慶、沈陽),一個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內蒙古)。
目標定位: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在國家京廣深港和徐蘭快速客運通道的基礎上,建設鄭州至萬州、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快速鐵路~
10月11日下午3點,由中原云大數據集團和投實金服共同主辦的“2016首屆中原大數據應用論壇”在鄭州開幕,這是河南首次聚焦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專門論壇。朱夏炎還透露,河南申報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正在等待審批,未來幾年,河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進入“黃金快車道”。
近年來,鄭州按照“大樞紐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城市群”的發展思路,圍繞“樞紐+通道+口岸”,強力打造鄭州樞紐功能和物流中心功能,搶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高地。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王曉萍,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呂新華,中聯部原副部長于洪君,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篤運,副省長趙建才,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出席論壇開幕式。
治國理政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前所未有, 要求我們必須發揮思想力的作用。
“安陽,一座會‘飛’的城市”是安陽市近年來打造“航空運動之都”提出的響亮口號。根據2012年12月發布的《河南省通用航空發展規劃》,2020年前我省將新增13座以上通用機場,總數量達到15座,基本上覆蓋全省所有的省轄市。
在繼深圳和上海樓市的瘋狂上漲之后,二線城市成為接替一線城市樓市上漲的重要區域。作為強二線城市的鄭州,其城市競爭力和人居環境也在不斷強化,在城市化、產業轉移、農業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將逐漸承載越來越多的資源。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強化房地產投資屬性也是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