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社會新聞 > 正文

                女游客發視頻稱一定會賠償玉鐲 老板:至今未聯系

                2017年07月10日14:47  來源:云南網

                5034

                女游客發視頻稱一定會賠償玉鐲 老板:至今未聯系

                女游客發視頻稱一定會賠償玉鐲 老板:至今未聯系

                  買翡翠飾品應查看是否有合格證書

                  試戴30萬手鐲沒拿穩碎了 江西女游客嚇暈·追蹤

                  7月3日,在瑞麗失手摔斷手鐲現場暈倒的江西游客費女士,“失聯”多日后通過一段視頻表示會對事情負責。那么,事情進展如何呢?昨日,記者電話聯系了玉石店老板林先生。

                  3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失聯”的游客費女士錄制了一段公開道歉的視頻,并表示會對玉鐲事件進行賠償。

                  “打壞首飾是我的不對,我一定會賠償,我也沒有偷渡和不負責任。”視頻中,費女士說,由于母親手被燙傷,自己6月29日就趕回了江西老家,并不是逃避責任。

                  對于費女士的視頻,玉石店老板林先生說:“事發當晚從派出所處理出來后,她(費女士)就沒有與我們有過任何聯系,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協調后就找不到人了。”林先生說,費女士3日發出的那段視頻他也看到了,但不太相信視頻中的內容。“她說會回來處理,但這么多天了還是沒過來跟我們商量要怎么解決,連個電話都沒打過,她這樣一點都不尊重我們。”

                  “剛開始談的那天,鑒定機構估價是18萬元,但是她說‘沒錢’,只能出一萬三,后來又說一萬五、三萬……”提及賠償價格,林先生表示:“價格都可以商量,希望她趕緊過來把問題解決了。就算我們虧一點都行,這樣一直拖下去影響也不好。只要能把問題解決了,不論她是走法律途徑還是私下協商,我都能夠接受,現在就要看對方的態度了。”

                  新聞延展

                  根據質量等級為玉石定價難度很大

                  專家:喊價30萬元評估18萬元,這在翡翠交易市場里很常見

                  隨著瑞麗珠寶城“摔碎30萬手鐲江西游客嚇暈”上了各大熱搜后,關于手鐲的價格引發諸多討論,有人覺得集市上的翡翠根本不值那么多錢;也有人覺得顧客摔壞東西就得照價賠……

                  俗話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作為玉石之冠的翡翠真的無價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句話雖說有道理但也有歧義。

                  “商品的價格始終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哪怕是翡翠珍品也是有價的,只不過翡翠的價格計算起來比較復雜。”云南省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職教培訓中心主任、珠寶鑒定師湯俊表示,其實早在2009年,云南已經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標準DB53/T 302—2009《翡翠飾品質量等級評價》。從此,翡翠就有了相應的質量等級評價標準,為翡翠價值的評估奠定了基礎。

                  翡翠很難做到像鉆石那樣標準化

                  走進珠寶市場,特別是翡翠市場,不少消費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面對翡翠飾品的價格經常是“霧里看花”。一只翡翠手鐲,高的能喊到幾十萬元,低的也就幾百元;一個翡翠小掛件,貴的上萬元,便宜的也就10多元。價格高低如此懸殊,消費者不免會有諸多疑問,如何以價格衡量翡翠的好壞,為何翡翠的標價“隨意性”這么大?

                  湯俊表示,翡翠因自身的特性,很難做到像鉆石那樣的標準化。不過,云南省珠寶質檢研究院參考鉆石評價體系,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標準DB53/T 302—2009《翡翠飾品質量等級評價》,這也是中國首份針對高檔翡翠制定的質量檢驗標準。與此同時,被稱為翡翠“護照”的中國首份“高檔天然翡翠飾品質量檢驗證書”也同步在昆明面世。

                  該標準突破性地采用質量等級劃分,將天然翡翠分為上品、珍品、精品、佳品和合格品等“五檔十二級”。每個檔次又分三個級別,從質地、透明度、顏色、工藝和綜合印象等五方面進行詳細評價,采用千分制的“五加一評分法”。彌補了過去高檔玉石等級評價只能檢驗真偽,不能說明品質和檔次的缺陷,消費者可以根據品質等級來大致判定翡翠的相應價值。

                  除了將質量納入評價標準,在翡翠質量檢驗證書上還記述了歷次交易詳情,更詳述它的外觀、工藝,即消費者能從證書上看到玉石的代表意義、買賣次數等。

                  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真假和價格。真假可根據質檢證書做判斷,那價格是否可以根據《翡翠飾品質量等級評價》來做估算?湯俊說,目前來說,根據翡翠的等級來劃分價格有很大難度,業內很多專家都曾做過嘗試,但沒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俗話常說“千種瑪瑙萬種玉”,如果瑪瑙的表現有一千種,那翡翠的表現就有上萬種;同一塊翡翠在種、水、色方面也會存在差異,同一塊料子做出來的兩個產品質量不可能完全一樣。

                  喊價和評估價有差別很正常

                  對于瑞麗珠寶城一事,江西游客摔壞時商家報價30萬元。此后,瑞麗市寶玉石協會評估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對該手鐲的估價為18萬元。這一估價讓很多人質疑,喊價30萬的手鐲,為何一下子“縮水”12萬?寶玉石協會的鑒定,可信度和權威度又有多少?

                  湯俊介紹,經過鑒定,被摔壞的手鐲確實是天然的,從照片上來看它的水頭和質量也不錯。評估是價值評估,而翡翠的價格是沒有固定價格的,其價格影響因素包括市場因素、供求關系等多方面。“喊價30萬元評估18萬元,這在翡翠交易市場里很常見。商家喊價、消費者還價,雙方通過協商最終達成交易也很正常。”湯俊說,新聞事件發生地屬批發集散地,喊價、還價的過程自然存在。

                  湯俊說,通過這件事情也給商家和消費者很多警示,經營者要能預見風險,貴重物品應提前提醒消費者注意輕拿輕放。消費者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試戴、觀看。交易行規也有“玉不過手”的說法,相互之間不要傳遞。

                  為翡翠買保險有待進一步研究

                  對于老百姓,翡翠一直是昂貴商品。湯俊介紹,目前來說,真正具有商業開采價值、達到寶石級的翡翠只產在緬甸,緬甸的產區大概有3000平方公里。

                  “云南是翡翠毛料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主要的加工基地、翡翠成品的集散地。”湯俊說,云南因與世界上最大的翡翠產地緬甸緊鄰,其行業發展也有很好的優勢。珠寶玉石產業是云南的傳統產業,千百年來就有“玉出云南”的美譽。

                  意外誰都不愿意發生,但意外事件發生后,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降低雙方的損失,是否也可以給翡翠買份保險呢?

                  有業內人士建議,銷售翡翠玉石等貴重物品的商家可借鑒國外經驗,為貴重商品購買保險,發生商品損壞時,一定額度的保險補償可以減輕當事雙方的壓力和損失。湯俊直言,關于保險方面,政策、技術上都有缺失,有待進一步研究、規范、探索。“首先,怎么來衡量價值,保險公司也需要確定商品的價格才能來保價;此外,翡翠本就是易碎品,摔壞了該怎么賠也是一大問題。”

                文章關鍵詞:游客;玉鐲;賠償;喊價 責編:王文靜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中國男游客泰國普吉海邊溺水喪生 年僅18歲

                  卡瑪拉警方昨日傍晚6時35分許接到報案,稱有中國游客在卡瑪拉海灘玩水時溺水失蹤,警方與海灘護衛隊立即前往救起兩人,但Wei Peixin不見蹤影,搜救隊一直搜到當地深夜10時30分才收工,仍一無所獲。今天一早,搜救隊又在周邊展開搜尋,直到7時30分許,才在距離昨天事故地點約1公里遠的地方發現Wei Peixin的遺體。

                • 2女1男為逃票翻墻進動物園 落地時周圍站了7只虎

                  事發地位于孟加拉虎放養區附近,最先發現三名游客的,是虎園門口保安崗亭的值班人員。

                • 2女1男翻墻進動物園 周圍站7只虎

                  仨游客從動物園后山翻越圍欄進園區,結果闖入虎園放養區域附近。

                • 新疆博斯騰湖迎最佳觀光期 游客領略“塞外江南”水韻

                  進入6月,新疆博斯騰湖迎來旅游觀光的最佳時節,西南小湖區湛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湖水相映襯,一望無際的睡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水草間的白鷺、野鴨愜意地覓食,湖面上不時傳來黃鸝清脆宏亮的歡鳴聲,吸引國內眾多游客去領略盛夏時節的塞外風光。

                • 印尼大猩猩抓女游客不放 管理員拿香蕉解圍(圖)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7日報道,一對夫妻在印度尼西亞遠足時參觀了叢林中的大猩猩,卻沒想到一只大猩猩拽住女游客的手死活不讓她離開。最后管理員拿來了一根香蕉,大猩猩才轉拿香蕉,自顧自地吃了起來,女游客這才擺脫了這只大猩猩的糾纏。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