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 專題匯總
                      • 新聞首頁
                      • 映象首頁

                      • 首頁
                      • |
                      • 往期回顧
                      • |
                      • 新聞專題
                      2017-07-10 第 1 期
                      映象新聞
                      第1期

                      扶貧三記(上):“借我一雙眼”,盲人貧困戶想辦個養殖場

                      2017.07.1010:47

                        開欄語:

                        總編不在辦公室,辦公就到第一線。

                        田間地頭是第一線,黨政辦事機關是第一線,街頭文明崗是第一線,辦事窗口是第一線……

                        用繡花功夫采第一手素材,靠真情實錄著三貼近文章。《總編不在辦公室》,惟愿不負初心,捋起袖子,走到每一個與你心心相印的第一線。

                        本期,我們一起關注《總編不在辦公室》之“扶貧三記(上)”:扶心

                      張國敬在自家的床上,做俯臥撐鍛煉身體對抗病魔

                      張國敬在自家的床上,做俯臥撐鍛煉身體對抗病魔

                        “借我一雙眼”,盲人貧困戶想辦個養殖場

                        映象網記者 劉克軍 王在華/文 段晉哲/圖

                        左手按著床頭,右手抓緊床板,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張國敬做起了俯臥撐。八個標準的俯臥撐下來,他的臉色微紅,完全失明的雙眼也紅了。

                        “我現在弄啥都是瞎弄,哈哈哈哈!”說起自己的病,張國敬不忘自黑,笑聲震天。

                        “這是我們貧困戶當中精氣神最好的一個,心勁兒有了,啥都有可能。”鹿邑縣太清宮鎮后雙村支書解太山說。

                        貧困致盲 三塊板磚對抗強直性脊柱炎

                        因為吃不起飯,15歲那年,張國敬離家來到開封,在磚窯廠打工。

                        磚窯廠都是重體力活,張國敬干完活一身大汗,少不更事的他更是直接跳到黃河里洗澡。晚上,他還貪涼躺在磚塊上睡覺。就在那時,強直性脊柱炎如影隨行的纏住了他。

                        因為沒錢治病,病魔攻上了他的雙眼,雙眼完全失明。隨后,病魔繼續侵蝕著他的四肢。

                      張國敬的老母親笑著給記者講起了這幾年扶貧給他們帶來的變化。

                      張國敬的老母親笑著給記者講起了這幾年扶貧給他們帶來的變化。

                        當時國家也有一些殘疾補貼,但對張國敬完全透支的家庭來說是杯水車薪。

                        “沒吃沒喝沒錢治病。”如果不是老母親,張國敬已經沒有任何生存下去的動力。

                        他在絕望中張望,但不知道何時能結束這種無望的生活。

                        隨著扶貧力度越來越大,村支書解太山和第一書記李先福幾乎每天到家里談心鼓勵、設法幫扶,張國敬的希望也在一點點兒增加。

                        先是危房改造,他的兩間小屋和一間廚房解除了安全隱患。再是解決了院外五保,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接著增加了殘疾人補貼,每月增加60元。而正在申報的一級傷殘護理補貼,又要每月增加60元。

                        母親也吃上了低保,每年增加收入1400多元。母親拿到的養老金,每月又增加78元。

                        加上各種慰問金和其他補貼,張國敬漸漸發現,在生活成本較低的農村,自己能時不時吃起肉了。

                      張國敬堅持在村中的文化廣場上做著恢復性鍛煉。

                      張國敬堅持在村中的文化廣場上做著恢復性鍛煉。

                        “沾了黨和政府的光……”吃喝不愁了,免疫力增強了,張國敬死灰般的心活泛起來,他開始鍛煉身體。

                        在信息廣播上聽《名醫在線》的專家說,俯臥撐特別適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他就開始天天做俯臥撐。因為關節已經變形,這種鍛煉對他考驗很大,但他依然不放棄,還在醫生的建議下用紙盒包起了三塊板磚,用作壓腿的康復工具。

                        每天十幾個俯臥撐,用磚塊對抗關節變形,再跑到村里健身廣場上用器械大步走,張國敬的笑聲越來越多了。

                      張國敬做飯時,老母親站在身邊充當他的眼睛。

                      張國敬做飯時,老母親站在身邊充當他的眼睛。

                        媽是我的眼,我要洗衣做飯養老媽

                        張國敬的精氣神總算是找了回來,可他的母親已越來越老了。

                        “我母親82歲了,我不能讓她干活了,洗衣做飯這些活兒我都包了。”說話間,張國敬起身跨過兩步,摸索著調整著電風扇的角度,以便照顧到每一位來訪的客人。

                      洗碗洗菜對于雙眼失明的張國敬來說,需要比常人花上更多的時間。

                      洗碗洗菜對于雙眼失明的張國敬來說,需要比常人花上更多的時間。

                        “我的地盤我做主,哈哈!”張國敬說,在自己的兩間小屋里,他熟悉每一件物品的擺放。

                        每天早上,張國敬六七點鐘起床,鍛煉一會兒身體然后給母親做飯。這個時候,母親就會坐在他身邊,充當他的眼睛,指揮他趕走蒼蠅,指揮他放鹽的多少,指揮他注意做飯的火候。

                        同時,母親還教他怎么做飯。比如,茄子要豎著切,這樣蒸出來的菜才會好吃。母親還會指導說,面團要多醒一會兒,茄子洗完要多控一會兒水,這樣做出來的蒸菜不沾不粘,爽口清脆。

                        所有的這些,張國敬都用心學習,因為他明白,他終究要自己照顧自己,“母親肯定會有走的那一天”。

                        在普通人的眼里,一個月五六百塊錢幾乎連最低生活都保障不了,但在一直一貧如洗的張國敬看來,這些錢足夠他和母親一起好好生活,甚至能讓母親享一點福。

                        “只要母親在一天,我就好好孝敬她,給她洗衣裳做飯。”張國敬說。

                        借我一雙眼,我也想辦個養殖場

                        掰起指頭,張國敬算起了自己的年齡。已經39歲的他直言自己前二十年過得糊里糊涂,現在才算想明白了。

                        張國敬想明白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要過得高興。雖然身體被病痛折磨,但張國敬的心態調整得越來越好。

                      張國敬平時喜歡聽廣播,特別是各種歌曲節目。

                      張國敬平時喜歡聽廣播,特別是各種歌曲節目。

                        “我沒事就聽廣播、聽電視。”張國敬最喜歡聽的是綜藝節目,他喜歡聽各種歌曲,聽到搖滾樂的時候就感覺血脈賁張,聽到崔健的《一無所有》會跟著哼幾句。他還喜歡聽各種相聲小品,有時候聽到自己笑得停不下來。

                        母親耳聾聽不到,他就把聲音調大,讓母親聽個熱鬧。

                        “自己高興了,免疫力就能提高,就能促進身體康復,這樣才會更少地麻煩別人。”張國敬的邏輯是這樣的。

                      張國敬走在回家的村路上

                      張國敬走在回家的村路上

                        他想明白的第二件事,就是得干點事兒。

                        “我現在想找一雙眼,跟我一起干點事,要是有合適的人,我還想開個養殖場。”

                        隨著身體的康復,張國敬對自己養活自己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他希望找一個身體有殘疾但眼睛完好的搭檔,一起開個養殖場。

                        “同樣是盲人,別人能生活好,我為啥不行?別人能做的事兒,我為啥做不到?”

                        張國敬雙手撐著床板,連聲反問,聲若洪鐘。

                      精準扶貧的暖心服務袋,被張國敬掛在上墻最醒目的位置。

                      精準扶貧的暖心服務袋,被張國敬掛在上墻最醒目的位置。

                        編后:

                        貧困戶張國敬說,前二十年過得稀里糊涂,現在總算是活明白了。

                        張國敬能夠活明白,一方面是物質幫扶讓他沒了后顧之憂,更重要的是“扶心”讓他對生活有了更多的夢想和渴望。

                        物質扶貧是輸血,精神扶貧才能造血。很多貧困戶之所以貧,無“心”脫貧才是根源。

                        張國敬的心靈轉型之路,恰恰是解太山和村支部“扶心”努力的見證。

                        心若在,夢就在,不過是重頭再來。

                      扶貧三記(上):“借我一雙眼”,盲人貧困戶想辦個養殖場

                      第1期 07-10
                      扶貧三記(上):“借我一雙眼”,盲人貧困戶想辦個養殖場

                      映象網 Copyright©2012-2016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