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豫事說事 > 正文

                爭做“心韌如草”的攻堅戰士

                2017年03月20日11:36  來源:映象網

                5034

                  3月15日中午12點47分剛剛結束的這場記者會上,李克強回答一個問題兩次用到“韌”字,而全場三次提及這個字。相較于這個字在一般漢語尤其是政府系統用語中的使用頻率,這無疑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3月16日中國新聞網)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赤誠之心。不畏疾風不低頭的韌勁,不僅僅是草的韌勁,還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有的韌勁。當下,我國正處于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和社會矛盾期疊加交織的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旦停滯就意味著后退。這既是對改革發展做出的考驗,更是對黨員干部們做出的考驗,如不拿出草一般的韌勁來面挑戰考驗,又怎能頑強屹立于改革的潮頭,又怎能確保事業發展前進不息?因此,黨員干部應該拿出草一般的韌勁干事業,繼承黨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開拓進取的西柏坡精神,前赴后繼的長征精神,做一名心韌如草的攻堅戰士。

                  把韌勁扎根思想,迎難而上,一拼到底。思想是一顆樹,根部愈堅韌枝干愈挺拔,則擔當就愈多?!皻q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面對困難,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樂觀奮斗的精神,不抱怨、不后退,縷清思路,找準出路,掌握科學工作方法,以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業務能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在改革創新的路上一拼到底。黨員干部只有志向高遠,懷揣韌勁,才能在成績面前不驕、在矛盾面前不怠、在挫折面前不脆、在困難面前不畏,才能積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定力和耐力。把韌勁扎根思想,體現在行動上,不斷堅守方向,將挫折、誘惑、困難溶于泥土化成養分,才能站得更穩、走的更遠。

                  用韌勁支撐行動,不畏艱險,攻堅克難。黨員干部要有一種不信邪的韌勁、不怕苦的斗志、挑戰自我的勇氣,練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就不出時代的先鋒。黨員干部必須時刻保持知難而進、克難而上的豪情銳氣,在困難面前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不計個人得失,事事想在前頭、處處趕在前頭,不遺余力做好工作,審時度勢,提出戰略目標,發揚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突破思想的束縛、制度的樊籬和體制的枷鎖,知難而進,破解發展難題,找出發展新路,快速推進相關工作??朔刂乩щy,經受重重考驗,做到言而有信、信而有行、行而有果,取得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事業的實績。

                  將韌勁融入工作,履職盡責,忠于職守。工作中既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又要有干一樣成一樣的執著,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千方百計抓落實。各級領導干部,都需要牢固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責任意識,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無論困難再多,擔子再重,都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意志,理性思考、理性工作,不斷鍛造自己的韌勁。面對矛盾要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要敢于承擔責任,以“釘釘子”的精神,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抓實抓緊工作,用行動把藍圖落實好、實現好,用實績造福一方百姓,才不辜負黨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一蹴而就,更不會有一勞永逸的進步。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久久為功的韌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浮躁心理,保持戰略定力,擼起袖子,俯下身子,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精準發力,才能做成更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花芮雪)

                文章關鍵詞:全國兩會;李克強;黨員干部;韌勁;堅韌不拔;責任意識;擔當精神;迎難而上;創新思路; 責編:張釋文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用“三聲三事”踐行兩會“好聲音”

                  兩會“好聲音”,不僅唱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民謀福祉的“初心不改”,更唱出了實現國家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始終不渝”。

                • “兩會”精神,重在“后半篇文章”

                  工作已經部署,關鍵在于落實。我們期待更多的領導干部以“兩會”為起點,以實干促落實、以落實促深化、以深化促創新,向未來遠航。

                • 牢記“習”語,打好民族復興“持久戰”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新語”之“長”字篇,就是要全黨上下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打一場民族復興的“持久戰”。

                • 跟著“三抓手” 凈化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跟自然環境一樣需要時刻維護,一旦破壞,恢復起來起來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 “民生清單”也是“責任清單”

                  今年的兩會,可以說是滿滿的“干貨”,從“部長通道”到會場,從“會場鏡頭”到“場外鏡頭”,從線下民生到線上民生,處處都透露出了“民生”二字,也凸顯了“人民”二字的重量。

                • 感悟“國家賬本”的民生情懷

                  愿我們各級政府,把厚植民生作為首要工作任務,從細、從小、從實、從惠入手,采取措施扎實推進、擲地有聲,如李克強總理囑托,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

                • 整合熱點工作,增強群眾獲得感

                  干部們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靜下心來,多去思考問題所在、百姓所需,將各項工作的軌道對接,加快推進工作發展,著力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構建更加美好的中國。

                • 總書記五談創新寓意深刻

                  總書記連續五年在上海團談到創新,寓意深刻,旨在希望黨員干部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行使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把黨的方針政策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開拓創新,謀劃發展,開辟發展新途徑,突破常規,出奇制勝,以創新促發展。

                • 感受“兩高”報告里的法治“溫度”

                  用法律的利劍來懲處不法行為,維護公平正義,這是時代的擔當,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 以民為重,提升“獲得感”

                  來自最基層的數據,才會真實可信,才是群眾的真實心聲。當群眾的訴求能通過暢通的渠道獲得表達,才會油然而生一種獲得感。

                • 100個問題全是精華 15場部長記者會你關心的都在這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邀請15位部委“掌門人”召開記者會,回答提問。每一場記者會都包含了許多內容,小編精心整理出精華版,100個問題基本涵蓋了15場部長記者會的干貨,與大家分享 

                • 兩會“干貨”是擰干水分的“民意”

                  兩會“干貨”是擰干水分的“民意”,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參考標準,只有順應民意,制定的正常方能合乎民心,才能讓惠及民生的“兩會紅包”真正地成為群眾喜歡收的“紅包”。

                • “部長等記者”樹立主動作為“示范牌”

                  “部長等記者”并非只是身份上的變換,而是一種作風上的變化,一種態度上的變化,從被動問到主動等待問,是執政理念上的轉變,是服務態度上的更新,是主動作為的新標桿,讓兩會在一種透明、公開的方式下打開。

                • 畢業大學生最缺什么? 聽聽全國人大代表怎么說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而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比去年多100萬人,就業壓力可想而知。全國人大代表、東莞鼎泰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16歲從南陽新野農村奔赴廣東,從打工妹一步步成長為公司董事長,如今管理員工近2000人。

                • 全國人大代表徐筱薌:建議最高檢加大刑事案件執行檢查力度

                  在3月13日的全國兩會河南團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徐筱薌呼吁,為了讓老百姓感受到司法公正,建議最高檢對全國刑事案件執行巡視檢查工作要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