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車 房產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醫 科技 法制 城建 體育 公益 視頻 商城
                新聞評論
                映象首頁 > 新聞評論 > 評論新青年 > 正文

                脫貧攻堅重在增強“造血”功能

                2017-04-07 09:20 來源:映象網

                [摘要] 脫貧攻堅是一個地區脫貧的要素之一,需要外來“輸血”,更需要當地群眾自動“造血”,才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法寶。唯有如此,才會讓“輸血”變“造血”讓“有限”變“無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幫扶隊伍。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如何增強“造血”功能,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近日,記者行走瀘州、宜賓、自貢等地,探尋四川省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新舉措。(四川日報4月5日)

                  脫貧攻堅是個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貧困村要如期整體脫貧,除了領導重視、專家造訪、選派“第一書記”,為貧困村帶來資金、帶來項目、帶來技術,進行“造血”式扶貧,還需貧困村群眾主動“造血”,不然后續發展就面臨著“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現在的農村,普遍存在著“386199”留守現象,難扶的原因,在于缺乏脫貧致富的勇氣,缺乏勤勞實干的精神,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理念。黨員干部在扶貧工作中,要把扶貧與扶志結合起來。扶貧不扶志,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人大代表胡翎在全國“兩會”上表示,在扶貧攻堅過程中,要注重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通過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輔導和培訓,使其掌握一技之長,進而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要為貧困的基層群眾傳授好現代技術、引進項目、積極抓好產業結構調整,讓群眾富起來,真正起到扶貧解困的實效。

                  脫貧攻堅是一個地區脫貧的要素之一,需要外來“輸血”,更需要當地群眾自動“造血”,才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法寶。唯有如此,才會讓“輸血”變“造血”讓“有限”變“無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幫扶隊伍。(胡喜慶)

                (責任編輯:王慶河)

                微視評

                新華社評論員:筑牢奮進新時代的憲法根基

                筑牢奮進新時代的憲法根基

                我國憲法是同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實踐探索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既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又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是我國憲法發展的必由之路。 【詳情】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