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什么很多運輸從業者,明知電動車不安全或者沒有燃油工具車載貨量大,反而對此趨之若鶩?
10月16日起,呼和浩特市區內所有的電動三輪車一旦上路都會被交警查扣,往日騎著三輪車來去如風的快遞小哥遭遇政策“紅燈”。不過再難也擋不住為了“雙11”“血拼”的電商們,有電商馬上從草原調來十幾匹馬送貨。近日,呼和浩特市區內,多名快遞員騎著快馬,將包裹順利送到顧客手中。(11月11日 中國網)
行業的標準沒有參照,也意味內部可能存在漏洞。譬如快遞業的底層運送人員,他們點對點對客戶包裹進行投送,使用的車輛都是電動三輪車,在這些實際操作中,電動車卻不能上牌,但國家相關法律也沒有規定電動車強制上牌的嚴格法律標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電動車行業混亂及蔓延交通環境的亂象,引起了社會對他們的不滿。
為什么很多運輸從業者,明知電動車不安全或者沒有燃油工具車載貨量大,反而對此趨之若鶩?這些需要具體分析:一是當前快遞行業終端從業者的人員復雜,快遞業大都是加盟行業,對人員使用管理上沒有一個行業內統一的標準,員工工資構成基本上都是按量計件工資,加盟商需要千方百計地計算成本,導致了從業人員的殘次不齊;二是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明文規定,電動三輪車需要持牌上路運行,這便于快遞業的操作,快遞人員不需要駕駛證,電動三輪車恰恰滿足了這個需求;三是電動三輪車的機動性是任何交通工具不具備的,車身沒有平常汽車寬大,載貨量并不少,而且能夠突破很多區域性、空間性的限制,任意可以行駛到客戶制定的地方,一個空間狹小的小區,不用顧忌單向路還是交通限行等,突出了他的靈活性;這些恰恰是他們的優勢,但并不是優點,正如文中所言,一些地方開始禁止這些工具車上路,因為他們隨意穿過馬路,很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和事故,為整個交通環境帶來不好的影響。從長遠來看,還可能影響整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
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都有一個興起、改變、適應的過程。這期間需要社會的開放、包容,更需要行業內部的標準制定和國家法律的認可。交通部門禁行有其禁行的道理,但并不意味著電動三輪車的退場,正如快遞小哥騎馬送件,雖然看似是一個逆反式的笑話,但何嘗不是窘境所迫。這些在深層次上折射了交警部門的職能弱項和便民服務不夠。為何不能仿效其他城市,為電動車輛上牌,這些都是地方立法可以通過的,只是有交警部門提出實施而已,有了牌照的電動三輪車自然會遵守道路規則,那樣,交通環境自然也會轉變,比這些騎馬送快遞引來群眾驚呼的噱頭更值得尊崇。(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