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快訊 > 正文

                “市長大印”交到社區主任手里

                2014年12月15日09:34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5034

                  開欄語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化拓展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中宣部決定在全國新聞戰線開展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行進中國·精彩故事”。連日來,《法制日報》廣大采編人員按照活動要求,深入基層一線,走到群眾身邊,看法治、聽故事。今天起,本報正式推出“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專欄及“走基層·看法治”等子欄目,通過堅持用真實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情節,富于時代感、現實感的新聞語言和細膩鮮活的表達方式,生動講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守法、用法故事,生動展示當代中國法治理念、法治實踐、法治成就,弘揚中國法治精神、傳播中國法治聲音。敬請關注。

                  拿起辦公桌上的鋼印,谷利專在村民小陳的結婚證上蓋上了“鄂州市人民政府行政確認專用章”,隨后將結婚證交給小陳,告訴他,他與妻子已是合法夫妻了。

                  “進城辦證估計要花一天時間,現在不到一小時。”小陳高興地說。

                  谷利專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法制日報》記者看到,她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堆紅紅綠綠的證:紅色的結婚證、生育服務證、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藍色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綠色的殘疾人證、就業失業登記證……

                  谷利專告訴記者,這些證件是她到政府職能部門領取備用的,全村各網格的網格員把村民辦證需求信息收集上來,自己通過鄂州市社區電子政務平臺將證件掃描后傳至相關職能部門審核通過后,即可完成辦證。

                  “審核完,還用跑到鎮上或市里去嗎?”

                  “不用,直接到我們這兒領或叫網格員送去。”

                  “那蓋公章咋辦?這可是行政審批啊!”

                  “我們蓋上這個市里統一配發的鋼印就好。”

                  谷利專說的鋼印,是“鄂州市人民政府行政確認專用章”,是鄂州試點將代表多個職能部門權力的公章集于一身,將行政職能和權力下放到社區的產物。

                  改革之初,有人開玩笑說,這是市長將自己的“大印”交給了社區主任。有媒體將鄂州市這枚行政確認專用章稱為“全國第一印”。

                  將“行政確認”工作交給并非專業公務員的社區公共服務者,如何確保行政審批的準確、維護賦予審批權之法律法規的權威?

                  鄂州市委政法委綜合協調科科長周國旗透露,為確保行政審批事項能落地、落好地,除了對從事此項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提醒相關注意事項外,相關職能部門還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抽查社區審核、辦理的證件,防止出現錯漏。

                  據了解,將行政職能下放到社區的做法,并非鄂州首創。但以鋼印公章的方式將職權同時下放社區,鄂州的做法在全國獨一無二。

                  在長港鎮峒山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一樓大廳,一塊展板上張貼著《鄂州市公共服務進社區農村社區服務事項清單》。

                  記者一一細數這120項農村社區服務事項:婚姻登記、生育服務證等35項立等可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救助、在押人員家屬送物等77項限時辦結;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高齡津貼發放等8項定期辦理。

                  針對行政服務管理職能交叉、服務缺位、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的情況,2012年11月,鄂州市進行行政審批改革,在峒山村等6個村試點將33項行政服務項目下沉至基層,試點將一枚集多個職能部門權力于一身的“行政確認專用章”鋼印交給社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辦理常用證件及公共服務事項。

                  通過掃描件進行行政審核,這也讓鄂州市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壓力倍增。“在核查證件的問題上,婚姻登記員審核原件更容易區分真假,而看掃描件難度就大了很多。最終審批是由政府職能部門負責完成的,一旦出了問題,有關工作人員責任重大。”鄂州市一名基層公務員說,改革之后感覺壓力很大。

                  在鄂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運星看來,任何一項改革,起初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在其推進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

                  “創新社會治理,就是一個黨委、政府不斷自我加壓,群眾辦事公共服務事項日益便捷的過程,也是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大變革。”胡運星說。(法制網記者 胡新橋 劉志月)

                文章關鍵詞:行政;專用章;行政審批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7人就余杭聚集堵路打砸事件散布謠言被行政拘留

                  據杭州市公安局官方網站消息,7名在互聯網上捏造謠言、散布虛假信息的杭州籍網民張某、許某、陳某、洪某、龔某和浙江臺州籍網民馮某、江西籍網民李某,被杭州市公安機關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 國務院再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

                  近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事項和18個子項。本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共涉及24個部門,其中涉及項目較多的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和民航局等部門。

                • 國務院今年首批取消和下放82項行政審批

                  近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公布了今年首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工信部稱,取消基礎電信和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核準主要考慮有兩點:一是取消后受益面廣。

                • 國務院再取消和下放82項行政審批

                  近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公布了今年首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工信部稱,取消基礎電信和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核準主要考慮有兩點:一是取消后受益面廣。

                • 全市行政執法部門201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進行考核

                  日前,河南省駐馬店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落實《市政府201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責任目標考核方案的通知》(駐依法行政領辦〔2013〕9號)文件計劃部署,創新考核方式,對全市行政執法部門201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進行考核,收到了良好效果。

                • 武漢700多項行政審批壓到200多項 市長:要再減少

                  “個人審批社保材料長達10頁,審批失敗風險高材料造假多,人工審批程序存舞弊”,在政協武漢市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趙嶸直指目前行政審批存在的問題。趙嶸建言,依托武漢“市民之家”,整合各部門的基礎數據庫,建立武漢行政審批的信息對比中心,簡化審批流程,完善審批的體系。

                • 中國調降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

                  中國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發改委)13日發布消息稱,為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發改委和財政部已發出《關于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的通知》,決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降低14個部門20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收費標準。

                • 從“收費”到“收稅”還有多遠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稅收應是政府的基本收入,在收稅后,除教育、醫療等極少數公共服務之外,政府為公民辦任何事均不可收取其他費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出通知,決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取消和免征包括綠化費、企業年度檢驗費在內的3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 8月1日起3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將被取消

                • 山東:至2015年省級行政事業性等收費再壓減1/3

                  山東將推進非稅收入改革,力爭到“十二五”末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再壓減三分之一以上。山東省省長郭樹清說,今年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山東財政減收增支壓力較大。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