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軍事新聞 > 正文

                美媒:民調顯示僅36%美國人能在地圖上找到朝鮮

                2017年05月17日08:28  來源:觀察者網

                5034

                  [觀察者網 曹澤熙/編譯]朝鮮在哪兒?這個問題對中國老百姓來說,并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但是,對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來說,找到這個經常出現在新聞里的國度并不容易。

                  5月14日,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項針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接受調查的1746名美國人中,僅有36%能夠在地圖上找到朝鮮的位置。此項調查由早晨咨詢(Morning Consult)公司于4月27至29日應《紐約時報》要求進行。

                接受調查的美國成年人指出的朝鮮位置

                  接受調查的美國成年人指出的朝鮮位置

                只有大約36%的美國人正確地指出了朝鮮的位置

                  只有大約36%的美國人正確地指出了朝鮮的位置

                  《紐約時報》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人認為的朝鮮位置有的還在朝鮮半島上,而有一些則跑到了中國、日本、東南亞、南亞,甚至西亞。

                  此項調查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那些能夠在地圖上找到朝鮮的人更傾向于通過外交和非軍事手段來解決朝鮮問題,而那些找不到朝鮮的人則不這么想。《紐約時報》所稱的外交和非軍事手段包括進一步經濟制裁、向中國施壓以及對朝鮮的軍事目標實行網絡戰等。

                  能找到朝鮮的人不傾向于對朝鮮直接采取軍事手段,例如向朝鮮派遣地面部隊等;找不到朝鮮的人則持相反態度。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于,能夠找到朝鮮的人更傾向于希望美國在朝鮮問題上有所作為。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于,能夠找到朝鮮的人更傾向于希望美國在朝鮮問題上有所作為。

                  那么,這些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是黨派因素。平均來說,共和黨人,尤其是共和黨男性能夠找出朝鮮的概率更大。共和黨人也更傾向于采用外交手段來解決朝鮮問題。

                  《紐約時報》說,人們的地理知識也和近期的地緣政治熱點也有相關性。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期間,一項研究顯示,能夠在地圖上找到烏克蘭的人更傾向于在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

                  當然,教育因素也是影響美國人能不能找到朝鮮的重要原因。在這項調查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在尋找地圖上的朝鮮方面最為成功。而在年齡上,6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更多的人能找到朝鮮。《紐約時報》認為,這和朝鮮戰爭留給他們的記憶不無關系。

                  美國人的地理知識匱乏已經不是新聞了。在2006年的一份調查中,60%的美國青年不能在中東地圖上找到伊拉克,大約75%的人找不到伊朗和以色列,僅有大約一半的人能夠在美國地圖上找到紐約州。(來源:新浪看點-觀察者網)

                文章關鍵詞:紐約時報;美媒;朝鮮半島;朝鮮方面;民調顯示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中國煎餅成紐約爆款:一天賣數百個 一個賣上百元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曼哈頓中城的UrbanSpace Vanderbilt,美國人布賴恩·戈德伯格和Jianbing Company的蘇永邦經營著“老金煎餅”,他們的煎餅師從于中國的煎餅果子,但卻根據美國人的口味進行了改良。再加上香菜和炸餛飩皮,然后是奢侈的餡料:焦糖色烤豬肉、表皮油亮的烤鴨以及用紹興黃酒泡的撕碎的深色雞肉。

                • 美媒:美大廚改良中國煎餅風靡紐約 一個賣上百元

                  在中國,街頭小販的煎餅售價不到1美元,在這里,它的售價最高可達15美元(約合103元人民幣)。我去了皇后區,在法拉盛新世界購物中心美食廣場后排的魔力鮮小吃店,我終于體會到煎餅帶來的愉悅。

                • 特朗普上任辭退所有駐外大使 目前駐外大使缺80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上任當天,所有上屆政府政治任命的駐外大使立即離職,但美國駐80多個國家和機構的大使職位仍“后繼無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月20日報道稱,特朗普就職未夠24小時,便簽發首道行政命令,叫停“奧巴馬醫保”(Obamacare)計劃,踐行了其競選期間的承諾。

                • 孩子最應該了解這個時代

                  這本節奏明快、意趣盎然的漫畫傳記正如喬布斯本人一般,時尚、俏皮,充滿智慧。

                • 環球反擊外媒抹黑中國扶貧:沒操守到匪夷所思

                  近日,《紐約時報》記者黃安偉針對寧夏廟廟湖村“西海固”移民安置發表了長篇報道《無望的遷徙:中國的“生態移民”》。當前,中國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重要關口,各級政府和人民正在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社會而砥礪奮進。

                • 大量秘密買家在美買豪宅尋求資金安全 美國將徹查

                  外媒稱,由于擔心非法資金流入豪宅市場,美國財政部13日表示,將開始鑒別并追蹤高端房地產的秘密買家。

                • 大量秘密買家在美買豪宅求庇護

                  外媒稱,由于擔心非法資金流入豪宅市場,美國財政部13日表示,將開始鑒別并追蹤高端房地產的秘密買家。

                • 美媒稱中國房企租老外幫忙賣房:白人最受歡迎

                  外媒稱,在中國,很難找到一個城市沒有在其郊區邊緣興建雄心勃勃的新區。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28日報道稱,該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解決方案:“租外國人”產業。在中國西部省份,《紐約時報》拍攝了一個專業公司,這個公司集合眾多外國人,將這些外國人租出去參加活動。

                • 《紐約時報》為何選擇性失聰?

                  《紐約時報》被認為是美國嚴肅媒體的代表,與那些花花草草的小報不同,這份報紙由于風格古典高貴,被稱為“灰貴婦”。《紐約時報》之所以采取雙重標準區別對待國內外新聞報道,反映的是“新聞自由不能逾越美國國家利益” 的理念。

                • 《紐約時報》為何報道“五角大樓秘密文件”?

                  《紐約時報》曾聲稱,它們從不打算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變更自己的報道;從報道“五角大樓秘密文件”到調查政府的秘密竊聽項目,它們有著挑戰美國政府的悠久歷史。《紐約時報》把報道“五角大樓秘密文件”一事專門提出來,足見它們把此事看得很重,很是得意洋洋,自認是他們挑戰政府的經典行為。

                • 紐約時報:那副有色眼鏡害了美國 害了世界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賬號今日關注“紐約時報:那副有色眼鏡害了美國,害了世界”。《紐約時報》更為惡劣的丑聞是曾經為了迎合小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需要而極力編造薩達姆政府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謊言。

                • 美國媒體呼吁結束對古巴禁運 稱已時過境遷

                  【環球網報道】法國電視新聞臺“法國24小時”10月12日報道稱,美國《紐約時報》在10月12日發表的一篇社論發出來自內心的“理性吶喊”,呼吁結束對古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禁運。報道指出,《紐約時報》還列舉了數點美國與古巴之間“從政治角度而言具有可行性”的政策改變,以重建兩國正式外交關系并解除對古巴的“不明智的”禁運。

                • 美國安局長:斯諾登危害不嚴重

                  羅杰斯稱他已經采取措施,防止有人盜取大量機密文件。

                • 人民日報:美媒報道荒唐可笑

                  美國《紐約時報》刊登題為“中國在搜尋客機行動中被認為傷害與幫助一樣多”的報道。

                • 紐約時報寫錯《為奴十二年》主角名 161年后認錯

                  3月4日報道,160多年前,美國《紐約時報》曾刊發文章,將《為奴十二年》中主角所羅門·諾瑟普(Solomon Northup)的名字拼錯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