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言
當前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已經形成了社會階層的固定化、凝固化,形成了職業的世襲化,導致農民工的后代也成了農民工。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
問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導致就業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不平等,還導致下一代不平等。”昨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大會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發言說,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已經形成社會階層的固定化、凝固化,形成職業的世襲化,導致農民工的后代成了農民工。
“農民的孩子外出當農民工,他的孫子也只好當農民工。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扭轉。”厲以寧分析,當前農村教育資源配置不足,以致學校設備差、師資力量差、學生很難繼續深造,從而只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農民工要實現自身體現,必須依靠社會垂直流動渠道。而社會垂直流動渠道通常是同個人的學歷高低、積水水平和個人能力高低相聯系,農村青年人受教育程度差,又缺少專門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因此社會垂直流動渠道實際上是對他們關閉的,導致他們自身遭遇就業、收入的不平等,他們的下一代仍然不平等。
建議:厲以寧建議,當務之急首先要提高教育投入在G D P中的比例,使城鄉教育資源配置走向均衡,使農村教育經費不斷增長,改善農村學生設施,提高農村教師的水平,使農村學生能受到較好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素質。此外,多辦職業技術學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使農村學生擁有較好謀職能力,能循著社會垂直流動渠道去尋找更多機會,鼓勵外出農民自行創業,如開店、開作坊、辦小工廠,除給農民以專門技術培訓外,應當予以金融上的支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