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2日09:52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實習生 許夢欣)近日,經河南省委、省政府批準,河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與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提高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通知》,將從2018年1月1日起提高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的對象范圍是符合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人員,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幅度是每人每月增加18元,提高后,河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98元。
《通知》要求各地應當結合實際,適當自行提高本地區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認真組織實施,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做好資金測算、申報等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做好資金保障,確保將發放養老金所需資金及時撥付到位。
據了解,這是河南省自2009年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以來第四次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也是提高幅度最大的一次,提高比例達22.5%。這一政策將惠及我省1445萬符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的人員,預計我省年滿60歲以上的城鄉居民月平均養老金收入將突破110元。
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提高本地區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目前全省已有7個省轄市、8個直管縣,共97個縣(市、區)(含開發區、高新區、產業集聚區)自行提高了基礎養老金標準,其中鄭州市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已達到178元。
時間進入下半年,退休人員都很關心今年上調的養老金何時發放到手里。目前,上海、北京、河北、青海、遼寧等地已經發布了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快來算算今年養老金能漲多少錢。
個人稅延商業養老保險在上海等地的試點,意味著我國發展養老金第三支柱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保險機構將面臨不少挑戰。比如,養老金需要提供長期保障,精算平衡至關重要;消費者教育任重道遠;還需探索全新的業務模式。
6月13日,備受關注的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靴子落地。《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位權威人士處獲悉,2018年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關鍵年,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并依序步入落地期。
關于養老金待遇提升的利好消息不斷。繼養老金十四連漲、國資劃轉社保基金試點加速推進的消息出爐不久,《關于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也于日前正式出臺。
正如此前市場預期,今年養老金正式迎來十四連漲,漲幅5%左右。預計將有1.14億名退休人員受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5%這一數字也創下了近年來養老金漲幅的新低。
作為長線資金入市的養老金,不僅可以成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也可以通過長線投資獲得相對更好的投資回報,從而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與資本市場穩定之間的雙贏。
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入市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兩會期間,一些委員和專家建議,應完善養老保險體系,加大稅收優惠力度,鼓勵長線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從今年1月1日起,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增加18元,增加后,我省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達到每人每月98元。
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正迎雙重利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日前明確提出,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
如何在風險與回報方面找到結合點,是養老金投資機構必須把握好的問題;因此,對5%的投資回報率,不能簡單用高低來評判,而應當理性、客觀評價。
昨天,人社部基金監管局副司長湯曉莉透露了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情況:截至目前,已有九省份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委托投資合同,合計金額4300億元。
多位專家表示,中國的養老問題突出,養老金制度面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下一步,養老金安全要從國家戰略的角度統籌安排,通過“開源、節流”來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1月3日,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副局長湯曉莉表示,到目前為止,已有九省和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委托投資金額為4300億元。
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繼正海磁材和九陽股份之后,首商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又現養老金身影。
9月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單,建信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公募FOF(基金中基金)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