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鄭州像許許多多的城市一樣,會有擁堵,會有霧霾,會有城市化進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她看起來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卻是一座值得愛的城市。
數十年來,她一直在成長,人口從幾十萬到近千萬。為了讓人們居有定所,她只有不斷壯大自己,不斷新建和擴建城市道路,去調整經濟結構,這幾乎是刮骨之痛。
這就是鄭州,一座比任何城市都努力的城市,一座一直希望你我都幸福的城市。
為此,映象網重磅推出《我在鄭州挺好的》系列專題報道,記錄時代變遷下的鄭州市民生活,記錄這座城市的發展脈搏。
本篇為第七篇。
映象網訊(記者 崔冰心 實習生 王邵怡)10年前,3000多村民、2萬多外來租住人口,小商小販扎堆經營,熙熙攘攘中不乏臟亂與不安。
10年后,國際知名酒店、繁華商圈、世界一線品牌,車水馬龍里露出秩序和美觀。
這是燕莊,鄭州城中村。
改造前的燕莊
鄭漂:10年前這里每天像趕廟會
上午9點,張欣打開店鋪門,簡單清掃之后,準備迎接今天的第一位客人。
“原來別人問我在哪兒住,以前說燕莊,現在說曼哈頓。”她說話時沒有掩飾自己的虛榮心。12年前,張欣和許多鄭漂一樣,懷揣著對未來遐想,踏上開往鄭州的火車,來到這個陌生城市,便住進了房租廉價的城中村,就在燕莊。
那時候,燕莊幾乎是鄭州東邊的臨界點,高低不齊的民房周邊,還有一望無際的麥田,城中村內卻是繁華熱鬧,乍眼一看,像鄉鎮里的趕廟會。
“以前燕莊的地盤很大,有個通往老東站的鐵軌穿腸而過,兩邊還有菜市場”,張欣說。那時她住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每月120元的租金,張欣安頓好生活后,就找一間棚子賣衣服,燕莊也就成為了她事業的始發地。
在城中村賣衣服并不容易,如果售價過高,這些租客們買不起,如果售價過低,利潤就相對不高,“每天賣衣服整天跟別人討價還價,有時還會吵架。”
兩年后,張欣也掙到了些錢,大概有一兩萬。“我準備把店好好裝修下,環境整好后再賣些高檔的服裝。”
這個計劃泡湯了。
正當張欣準備重新租門店時,就接到了房東催促搬家的通知,燕莊要拆遷了。
一場引起全國關注的城中村改造
2006年,燕莊動工拆遷,張欣將服裝店搬到了紫荊山。
按照規劃,老燕莊700多戶、3000多名村民被安置在規劃范圍內的商貿路地段,而原址將被投資40億元,打造成省會標志性建筑群、時尚頂尖商業聚集圈——鄭州曼哈頓廣場。
3年后,搭載著沃爾瑪、賽博數碼廣場、必勝客等知名連鎖企業的曼哈頓全部建成開業,商鋪、住房一時間供不應求。
從來沒想過燕莊能變得如此時尚。”曼哈頓建成后,張欣又回來了,她沒想到的是,曾經像集市一樣的地方,轉眼間就有了國際超市、高檔商場和奢華酒店,“這里成了鄭州的地標之一。你說現在有誰不知道曼哈頓?”
燕莊成功改造,同樣引起了全國熱議,甚至被有的城市奉為典范。
來曼哈頓做生意的老板們越來越多,街上的客流也開始多了起來,張欣很高興,她的生意出乎意料的好。
2011年后,她在曼哈頓買了房。2013年,鄭州地鐵1號線正式通車,其中金水路未來路這一站,被取名為“燕莊站”,以紀念歷史,感謝在城市發展中做出犧牲和奉獻的人。
曼哈頓的房子,也隨著地鐵到來,搖身成為“地鐵房”價值翻倍。
現在的張欣,已是兩個孩子媽媽,用她的話講,自己是個燕莊人。
據了解,從2003年新農合大病醫保實施至今,河南省已經有8256萬農民受惠于新農合政策。這其中就包括了周輝移植造血干細胞的費用。
王玲燕下崗后,就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住上這樣好的房子。對2年前的她來說,她住的棚戶區只要不被拆,就算能過個安穩年。
每周,鄭歐班列都會從鄭州出發,穿過高山、荒漠、草原、原始森林,最終到達德國漢堡。
魏佳是周口人,今年27歲,有一個兒子。2008年,為了紀念奧運會,當時20歲的她給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取名“奧運”。就在孩子百天的那年,魏佳和丈夫為了生計,奔赴610公里外的蘇州,南下打工。
有一群人,他們在漫天塵土中指揮著工程車,巨大的機器轟鳴聲,和工人的吆喝聲,傳了好幾里。這是鄭州市高新區的建設鏡頭之一。
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個十年,而這十年間人們又不知道能做多少個決定。而鄭東新區的發展并沒有讓陪伴它的人們后悔……
也就是前幾日,我結束了“鄭漂”生活,在鄭州安了家。那是值得我紀念的一天,即便已過去十多天,心里仍不能平靜,就像一個游子,時隔多年,終于回到了自己離開已久的家。
巴齊曾是一名留學生,現在是阿富汗一家報社的記者,雖然英語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但他口語發音標準。
鄭州像許許多多的城市一樣,看起來不似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卻是一座值得愛的城市。
12月2日以來,映象網重磅推出了《我在鄭州挺好的》系列報道,講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記錄城市的進程脈動。
北三環作為鄭州北部的一條東西大動脈,自東向西將鄭東新區、金水區、高新區連接起來,是一條黃金大道。
而今洋樓林立的的張莊社區,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更讓人難以相信,幾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土丘和草房。
隨著鄭州200多個城中村的改造升級,越來越多的喬芳即將成為市民,他們將以全新的職業和崗位重新融入這座日益崛起的國際化商都。
“每次逛街都像一次長征”,對于逛街的態度,劉欣可謂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愛恨參半吧,每次都累得不成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