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疲軟 天膠延續“牛皮市”
“眼看就快到年末,但下游需求還是沒有改觀,今年公司銷售數據估計會很難看。”浙江一家大型貿易企業負責人陳先生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公司銷售量整體下滑30%,銷售額也下降一半。像今年這樣量價齊跌的情況并不多見,貿易商的日子確實難過。
作為一家主營天然橡膠貿易的公司,陳先生平日打交道最多的是橡膠制品企業以及中小貿易商。“今年整體形勢不好,特別是進入下半年,下游需求乏力越來越明顯。”他表示,傳送帶、制鞋等主要制品行業企業訂單都有下降,開工率不高直接導致企業原料采購意愿降低。
下游需求的不景氣也直接反映在目前國內天膠期現貨價格上。在國慶長假前下游企業集中備貨推高價格后,國內天膠期貨價格已從26000元/噸的高位一路下滑至24000元/噸左右。現貨市場方面,國產全乳膠的價格也是一路下滑。合成橡膠方面,國產丁苯、順丁等規格合成膠連續下調出廠價,進口丁苯橡膠自10月中旬以來價格跌幅已達6%,而且跌勢可能還會延續。
“現在橡膠市場供需基本面的確不好,但不同細分類型價格強弱有所不同。”東證期貨北京投研中心總監閆新兵告訴記者,國內天膠期貨標的物是國產全乳膠和3號煙片膠,由于國儲收儲,加上近期云南、海南相繼進入停割期,供應量的變化會對國內天膠期貨價格形成一定支撐。而就復合膠而言,受制于下游輪胎行業需求不旺,其面臨的壓力會更大一些。
除了下游消費不旺之外,高企的庫存也是國內天膠市場的隱憂之一。據統計,截止到10月底,青島保稅區天膠庫存上升至180500噸,合成膠庫存上升至46500噸,復合橡膠增長至44300噸,總計271300噸。更有市場人士預計,隨著后期船貨陸續到港,天膠的庫存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盡管庫存數據很高,但實際上也僅是國內一個月的市場用量。”上海某貿易企業人士李先生稱,眼下隨著訂單量的縮減,國內輪胎企業的原料庫存都比較低,大多數采取隨用隨買的方式,多在保稅區內購買現貨,或者預定即將到港的船貨。這可以看作是輪胎企業將庫存壓力向中間貿易環節的轉移。不過,他也表示,盡管輪胎企業可以將“包袱”向上游轉移,但是訂單數量下降卻是更嚴峻的問題,這可能會對后期橡膠價格形成更大壓力。
“目前對市場影響最大的還是宏觀因素。”閆新兵認為,從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這段時間,既要關注下游消費的變化,更要關注美國“財政懸崖”和歐債問題,特別是希臘債務問題如何解決。如果這兩個問題能如市場預期那樣得到有效解決,那么在經歷了11月的“牛皮市”振蕩后,歲末年初天膠市場或許會走出“慢牛”行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