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獲銀監會支持 推動業務創新

                2013-03-22 09:5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從有關渠道獲悉,銀監會發布《關于綠色信貸工作的意見》,積極支持綠色、循環和低碳產業發展,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工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這將促使銀行業不斷創新信貸模式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而節能環保產業是綠色低碳經濟中備受關注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目前來看,包括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城市環保產業,土壤修復、地下水治理等生態修復行業及工業節能行業未來資金需求量較大,急需財政金融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節能環保資金需求大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凱軍教授認為,隨著垃圾處理、節能減排等一系列“十二五”規劃的出臺,這些行業的融資需求非常大,但是這些行業的直接信貸化較低。

                  建設銀行研究部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節能行業方面,我國節能服務業發展時間短,近年來雖然也培養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節能服務企業,但大多數公司尚處于發展初期,存在注冊資本較小、財務制度不規范等問題,在銀行貸款審核過程中信用評級較低。另外,節能服務公司雖擁有技術,但普遍缺少土地、廠房等接受程度高的抵押品,難以獲得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支持。

                  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說,部分環保行業的商業可持續性較差,投資周期長、回報少,具有較大的風險。他認為,《意見》體現了政府產業政策的一貫用意,鼓勵商業銀行對授信模式進行創新,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滿足產業政策的要求。

                  他認為,在環保行業,授信模式的創新需要處理好政府、金融機構和環保企業的關系,而不單單是信貸融資的問題。金融機構應給企業提供金融支持,而不是由政府直接經營。基于此種邏輯,我國現在已經探索出BOT、合同環境服務、合同能源服務等模式。

                  推動銀行業務創新

                  《意見》提出,需加強授信機制、業務流程產品開發等領域的創新,積極改善金融服務,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信貸業務,不斷增強銀行業以綠色信貸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浦發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等已積極介入節能服務業,為其它銀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案例。

                  浦發銀行已形成目前業內最全、覆蓋低碳產業鏈上下游的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體系。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該行已為國內53個綠色信貸項目提供了超過33億元的貸款,覆蓋了該行全部37家分行中的23家,涉及鋼鐵、裝備制造等重工業以及可再生能源等行業,具體的板塊包括能效融資、清潔能源融資、環保金融等,為節能服務公司提供金融服務。

                  此外,光大銀行推出了“光合動力”低碳金融模式化業務,該業務是根據合同能源管理運營機制和項目特點,為具有資源優勢的節能服務商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興業銀行也推出了“赤道銀行”業務,包括短期融資和中長期融資兩種模式,最長融資期限可達五年。該業務主要以節能服務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合同項下的未來收益權質押作為主要擔保,弱化了對土地、廠房等傳統擔保品的要求。(張朝暉 陳琴)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