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易 守業更難
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了30年,GDP年平均增速達10%。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私人財富也得到快速積累。在財富的積累過程中,規模相當的富人群體已初步形成。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速度的放緩,過去三十年間的“創富好機會”將明顯減少。對于已基本完成創富的高資產凈值人群,是時候適當地把財富管理策略從“進取創富”調整到“穩健守業”了。
所謂的“守業”,就是要用適當的方法來確保已積累的財富能有效保值和增值的同時,為財富的轉移和傳承作好相應的安排。對于許多已有了一定殷實資產的富裕家庭而言,后者顯得更為重要。
那么,我們在這方面可以有何種前瞻的眼光呢?僅以財富的傳承舉例:
設想在一個遺產稅率為50%的國度,某人的父親去世時為他留下了價值300萬的房子。大家肯定替他高興了?請等一等,他得到這筆遺產,必須按50%的稅率繳納遺產稅!如果他的父親在年富力強時未雨綢繆,準備好一份以兒子為受益人的保額為一百五十萬的終身壽險保單,這樣一來,兒子就在老父“百年”之后剛好把得到的保險賠償金(壽險賠付金通常是免稅的)來付清遺產稅項了。當然,大家都知道,要得到同樣的保額,年輕時買與年長時再買,保費價格天淵之別。及早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又例如,在一個沒有遺產稅的國度,看似簡單了,但資本增值稅的“威力”也不容小看:某實業家創業致富,開始以萬元起家,現在事業頗有起色,公司市值增至億元的級別,兒子也參與到公司的管理,貌似平穩接班。然而,老父如不幸西去,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在稅務上會被認為等同于全部售出,則公司價值的增值部分可是要負擔增值稅的!稅率假設50%好了,兒子如何處置,難道要把公司賣掉一半嗎?顯然非常頭疼。解決辦法也有:老父及早將其擁有的股份設立以兒子等為受益人的信托,信托不會因設立人的離世而終止。增值稅的問題可得到化解,但這也是要及早有專業人士協助規劃的。
不久前,“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加入外國國籍”的消息,再次引發國內輿論對以企業家為主的富人群體移民現象的高度關注。筆者認為,移民,其實是純粹的個人選擇而無可厚非。然而,作為“有產人士”,在作出移民的決定以前,必須做好以稅務規劃為主的整體財富規劃。否則,很可能會碰上意想不到的大麻煩。
筆者常接到一些高凈值人群的咨詢:如何放棄美國國籍?讀到這,讀者您可能會不解地問,拿美國國籍不好嗎,護照走遍世界免簽證。然而,根據美國法律,美國公民和持有綠卡的永久居民不管住在哪里,都要為他們的全球收入納稅。不少富人在國內經營企業、在全球不同地方也有資產配置。這可好,一切都得向美國政府每年如實申報,并承擔納稅義務。2010年初,“差錢”的山姆大叔大力加強稅收征管工作,頒布《外國賬戶稅收遵從法》,目的在于打擊海外逃稅。
令您想不到的是,要放棄美國國籍還真沒那么簡單!在放棄國籍的過程中,美國的國內稅收署(IRA)一定會認真審查他們的全球收入,尋找逃稅的證據。對于國內的多數高凈值人士而言,這無疑是一場惡夢。而且,即使報稅和納稅記錄無懈可擊,美國也要求放棄美國國籍的人必須取得其他國籍以避免成為無國籍人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