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400億熔盛重工中票擱淺 民生等謹慎觀望
44歲的張志熔“掛冠而去”,留給資本市場一臉詫異,除了飽受非議的中海油內幕交易案,緊繃的資金鏈正在成為壓倒“水陸兩棲房地產”恒盛地產和熔盛重工的最后一根稻草。
11月26日,這位神秘富豪控制的兩家香港上市公司恒盛地產(00845.HK)、中國熔盛重工(01101.HK)雙雙發布公告稱,張志熔已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一職,理由是張“希望能更專注處理私人業務”。
“我們也很驚訝,按照規定,這屬于公司管理層的重大變故,應該召開中期票據持有人會議。”11月27日,某大型銀行投行部人士如是對記者所言,該人士所在銀行對熔盛重工授信超過50億,同時也是今年2月份熔盛重工核心子公司江蘇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下稱江蘇熔盛)20億中期票據的債權人。
上述人士還透露,資金鏈吃緊的熔盛重工,“前段時間還想發債融資,但銀行普遍反應謹慎。”
若按照今年3月,江蘇熔盛2012年年內發行余額不超過36億元的中票發行計劃,第一期20億已先發行,“第二期發行規模為人民幣16億元,擬于2012年第二季度發行。”
不過,眼看著11月將過,第二期中期票據仍遲遲未見身影。11月27日,本報記者致電該項中票主承銷商民生銀行投行部相關負責人時,該肖姓負責人表示,“我們會按程序予以披露,其他的應該問熔盛重工。”
遲遲不見好轉的造船和航運業大勢,正在讓此前對熔盛重工趨之若鶩的商業銀行變得異常謹慎。
據上述大型銀行人士透露,背負400億債務的熔盛重工剛向該行申請新的授信,“不過我們仍然還在觀望。”此前,該行給予江蘇熔盛的50多億授信,額度基本使用完畢。
400億負債之痛
左手恒盛,右手熔盛,一為陸上房地產,一為水上房地產,打造水陸兩棲房地產,一直是張志熔的夢想,而張本人對上述兩家公司的持股權均超過50%,對恒盛地產持股比例更高達68.4%。張本人隱退,引發眾多投資者的揣測。
27日,一位持有恒盛地產美元票據的境外投資人告訴記者,“問題出在熔盛重工方面,我們一直關注,看其會否步光伏的后塵,被地方政府接管。”
上述投資者的擔憂不無道理,光伏和造船同為江蘇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過去七年倚仗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迅速膨脹,而后又遭遇全面產能過剩之痛,時至今日未有明顯好轉跡象。
截至2012年6月份,上市公司中國熔盛重工負債總額為399.86億元,較年初再度增加45億元。熔盛重工的負債規模在“滾雪球”,利潤增長卻仍寄望于政府補貼、稅收返還等營業外收入支撐。
僅以核心子公司江蘇熔盛為例,這家資產總計占到母公司80%的企業,今年前三季度做了一系列“瘦身”。
本報記者獲得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江蘇熔盛負債總額由年初的317.4億元降至289.3億元,這背后首先得益于短期借款由年初的105.1億元快速降至期末的85.7億元;長期借款也由年初的60.2億降至期末44.9億元。
不過,短期借款的減少,并不意味著償付壓力的減輕,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規模正在急劇攀升。上述財報顯示,江蘇熔盛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由2012年初的1.7億升至9月末的4.1億元。
償債壓力之后,則是主營業務的長期不振。截至今年9月末,江蘇熔盛營業利潤仍然為-3.06億元,上述債權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加上4.6個億的營業外收入,勉強把利潤做成了正數,而所謂營業外收入,主要還是政府補貼。”
就母公司中國熔盛而言,近兩年,江蘇如皋市財政補貼分別為8.3億元和12億元,一度占到其凈利潤的45%-50%,而今年上半年,如果剔除6.7億的財政補貼,熔盛重工凈利潤仍是負增長。
銀行分化:民生、中行鼎力支持
從今年7-8月份,身為熔盛實際控制人張志熔身陷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內幕交易案開始,熔盛重工本已繃緊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此前,接替張志熔出任熔盛重工董事會主席的陳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內幕交易案所帶來的并發癥一度讓熔盛重工不得不擔心“休克”的可能,“某一節點上,我們的資金鏈本來是安全的,但各種不實的傳聞會讓銀行感到恐慌。”
在陳強看來,這一切已經過去。11月27日,上述債權銀行人士也透露,8月份以后,作為熔盛重工的第一大信貸支持銀行,中國銀行先后派出了副行長岳毅去江蘇為熔盛打氣;長期合作伙伴民生銀行、南京銀行也相繼表態予以進一步支持。
在核心子公司江蘇熔盛獲得十余家金融機構高達507億元授信額度中,中國銀行以141.2億位列首位。今年9月中旬,岳毅訪問熔盛重工時,對熔盛重工的建造能力和管理團隊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中國銀行高度重視與熔盛重工的合作,對企業轉型升級和未來的發展也抱有堅定的信心。”
“不過,中行和進出口行授信很大,但主要是貿易融資,實質性貸款占比和其他銀行一樣都低。”上述債權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在船舶融資中,買方信貸較為重要,但是在棄船風險加大的當前造船業,分期付款的買方信貸受到的沖擊很大。
早在2009年商業銀行就意識到造船業已經處于周期性調整期,產能嚴重過剩,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建行造船行業授信策略顯示,“授信品種以與主業密切相關的非融資性保函等短期融資產品為主,審慎把握流動資金貸款,從嚴把握固定資產貸款。”
這仍然是當今主要債權銀行的基本態度。接近國開行的人士告訴記者,該行對江蘇熔盛此前的50.8億元授信額度,剩余額度基本使用完了。
在政策性銀行眼里,熔盛重工身為民企,盡管得到地方的鼎力支持,但實際并無地方政府信用背書,一旦出現違約風險,“風險難控。”
所幸的是,熔盛重工已經在調整戰略。
陳強此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今年3月舉行的一次董事會上,熔盛正式確立了主動收縮的戰略。除放棄全柴動力要約收購外,熔盛在資本性支出上將嚴格控制,低速柴油機等一系列原本計劃中的布局已放慢了腳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