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融中票4974億元發行量涌春潮
很難說清楚,到底是日益增長的企業融資需求刺激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繁榮,還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革新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機會。但肯定的是,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近年來屢創歷史新高,這其中尤以短融和中票的增長最為顯著。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統計,從2011年以來,短融和中票的發行量保持了約50%的年均增長率,2012年全年達到了27058億元。而今年以來,短融和中票發行量為4974億元(其中短融為3181億元,中票為179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1%。
短融中票發行量的增長也給金融機構帶來了不菲的承銷收入,以千分之三的傭金比率計算,2012年短融中票的承銷收入達到了81億元。而這塊蛋糕大多被銀行收入囊中。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最新資料顯示,有資格作為非金融企業短融中票主承銷商資格的金融機構有34家,具備承銷商資格的有26家。長期以來,具備短融中票主承銷資格的僅有22家銀行和2家證券公司(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直到去年11月28日,10家券商新獲主承銷資格。但是截至目前,擴容的10家券商在這兩項主承銷業務上顆粒無收。
短融中票發行同比增7成
根據央行最近公布的《2013年1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顯示,截至2013年1月底,我國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為26.4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為25.2萬億元,占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的95.4%。銀行間債券市場依然是我國最主要的債券發行市場。
央行報告還顯示,2013年1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券5214.6億元,同比增加182.9%。銀行間債券市場火熱的發行趨勢繼續延續。其中,金融債仍然占據銀行間市場的最大份額。但與此同時,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的放量增長也不容小覷。本報記者根據資訊數據統計,今年1月份金融債發行量為1505億元,規模仍居首位。短融和中票的發行量也達到了2132億元,其中短融發行量為1323億元,中票發行量為809億元。
1月份以后,發行火爆的債券市場并沒有受春節長假影響。記者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短融和中票發行量達到4974億元,其中短融為3181億元,中票為1793億元。而去年同期短融和中票的發行量僅為2909億元,同比增長了71%。
業內人士稱,短融和中票發行量的增長反映了我國經濟正在溫和復蘇,企業投資需求逐漸回升,不僅是信貸投放量增加,債市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
而如果放眼更長的時間跨度,不難發現短融和中票的發行量隨著近年債市的火熱而持續增長。記者根據數據統計,2010年短融和中票全年的發行量為11927億元,2011年全年發行量為18380億元,2012年全年發行量達到27058億元。從2011年以來,短融和中票的發行量保持了約50%的年均增長率。
一位資深債券交易員告訴記者,經過多次變革,從發行與交易場所來看,我國形成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主、交易所市場為輔的相互隔離的債券市場。企業債、公司債、短融及中票構成了目前非金融機構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券種。由于公司債發行人是上市公司,企業債發行主體是大型國企和城投公司,并需要發改委審批。在大量的企業融資需求推動下,近年來短融、中票發行量增長迅速。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短融中票發行量大增,但是發行主體仍然主要是國企。對于廣大民營及中小企業,仍需拓展更多的融資品種。
10家新獲資格券商未有斬獲
債市的火爆也帶動了主承銷商收入增加。由于我國債券市場是銀行間債市一家獨大的格局,銀行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債券承銷份額。
根據資訊對2012年債券市場主承銷商的排名顯示,按照承銷家數排名,前10名均被銀行占據。其中,興業銀行以241家居首位,其次為建行和中信銀行,分別承銷了219家和204家。而如果按照募集資金排名,建行以3481億元居首位,第二和第三位分別是工行和中行。前10名當中僅有中信證券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2家券商。而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也恰恰是最早獲得短融和中票主承銷資格的券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