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可強求
溫家寶總理日前在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的境外代表時,就人民幣國際化作出了重要的表態。他指出,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必須滿足三大條件,首先要有穩定的經濟發展,其次要有穩定的金融和強有力的監管能力,最后要有足夠的國際信譽。他還表示,人民幣必將成為國際貨幣之一,但還不能輕易判斷人民幣何時能夠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自然的,不可強求。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可強求,這是中央就這一重要課題作出的清醒判斷。實事求是地說,近幾年我國一些決策機構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做了不少務實的工作,從2009年開始,我國央行還陸續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這些決策都為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和推廣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幾年來在我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中,人民幣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但是,這種在局部地區推行的人民幣應用,還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它受制于境外貿易商對幣種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更多地還是受制于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而這種地位的建立又受制于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即溫家寶總理所指出的三大條件。
溫家寶總理所指出的三大條件,為未來我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指明了路徑。而就我國經濟的現狀來說,這三大條件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是我國的經濟發展還不夠穩定,以往那種建立在依靠政府主導下由投資拉動的高速GDP發展已經被實踐證明不可持續,盡管中央政府已明確未來的經濟發展將以振興內需、拉動消費市場為主,但由于長期形成的經濟結構失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因此未來經濟發展將出現現在還難以預料的曲折。在金融市場的監管方面,我國更存在著不可小看的短板,長期以來依靠國有金融機構維持的金融市場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而民間金融市場一直愛到嚴格控制,一些地方自發形成的民間信貸又缺乏規范化管理,老板“跑路”事件已經對我國的金融市場監管提出了嚴肅的挑戰。
必須指出的是,在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一些部門出現了急躁情緒,甚至一些與人民幣國際化關聯性并不很大的部門,也借著這個旗號來推銷擴充部門利益的東西。比如最近兩年成為A股市場很大不穩定因素的國際板,它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其實并沒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境外企業在A股市場發行人民幣股票,完全可以在現有條件下按A股市場的現成法規按部就班地推進,拋開現有法規另搞一套,只能造成市場的疊床架屋和公平秩序的破壞,這顯然不是人民幣國際化應有的方向。
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人民幣國際化雖然是我們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但它又是一把“雙刃劍”,對中國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在前兩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我國受到的影響較之世界上其他國家,應該說是比較小的,其中一個客觀原因,就是因為人民幣尚未實現國際化,可以較方便地規避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帶來的影響,而歐元等目前陷入的危機,雖然有歐洲一些國家經濟結構的內生性問題,但歐元與美元等掛鉤過于緊密也是一個客觀原因。人民幣在未來成為像美元一樣的國際通用貨幣,并不等于就是人民幣“一幣獨大”,美元等目前的國際通用貨幣必然會與之產生激烈的摩擦,人民幣的匯率將面臨現在還難以預料的挑戰。而人民幣想要在這種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就在于先把國內的事情做好,即滿足溫家寶總理所提出的三大條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