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領漲 豆粕期貨9月再沖高
9月3日,大連豆粕期貨主力合約1301的價格收于4341元/噸,上漲112元/噸,漲幅為2.65%。豆粕合約1305因北美大豆減產預期影響,同樣出現大幅沖高跡象。
在價格上漲中,現貨企業仍感利潤微薄,與此同時,期貨價格長期低于現貨價格引起市場人士關注。
年內沖高的邏輯
卓創資訊認為,主力資金將繼續支撐連盤豆粕期貨價格走勢,雖然9月3日持倉量少于上周五,但巨量的多單持倉對價格依舊形成強力支撐。
而如果把時間拉長至年初來看,新湖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時巖認為,南北美干旱減產是此次豆粕品種價格變化的主因。在此次豆粕價格變化中,呈現出國際領跑、國內現貨市場緊追、國內期貨跟隨的格局,這也是期貨價格長期低于現貨價格的原因。
今年豆粕市場的特點之一是,美盤漲幅高于國內期現貨市場,豆類中豆粕漲幅最大。今年1-8月份,至8月31日,國際市場上玉米、大豆、豆粕分別上漲23%、44%、71%,國內現貨市場分別上漲9%、10%、60%,大連上漲11%、16%和58%。其中8月份以來,美國豆粕期貨價格漲幅為7%,國內豆粕期貨價格上漲10%,現貨價格上漲7%;美國大豆期貨漲幅達44%,大連大豆期貨漲幅為16%,國內進口大豆漲幅為4%,國產大豆漲幅為0.9%;豆油美國期貨上漲9%,國內期現貨均上漲了3%。從上述情況看,國內期貨價格漲幅低于國際市場、甚至低于現貨市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市場價格上漲的作用。
今年豆粕市場的特點之二是,國內豆粕現貨價格領漲期貨價格。今年來,豆粕現貨價格一直高于期貨價格,6月份之前現貨價格平均價格高于期貨價格在70元左右;6月份之后現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的幅度進一步加大,豆粕期貨基準交割地張家港、南通的普通豆粕現貨價格平均比期貨主力合約高300元/噸左右,比臨近交割月合約價格高100元/噸左右(8月28日張家港價格4580元/噸,南通價格4550元/噸,期貨主力合約1301價格4270元/噸左右,下月交割的1209合約收盤價4471元/噸),市場呈現現貨領漲期貨的局面。
時巖認為,豆粕價格呈現出美國期貨市場領跑、國內現貨市場跟跑、國際市場和國內現貨市場又拉動期貨市場格局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國產大豆絕大部分被收儲,極少進入油脂加工領域,國內大豆油脂加工90%以上靠進口大豆。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表示,2011年我國大豆進口量5264萬噸,是國產豆的3.7倍,國產豆目前多存于國儲,很少進入壓榨。國內油脂企業原料價格決定在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原料價格上漲直接帶動了下游品種價格上漲。
國內壓榨企業在原料進口過程中大多參與國際市場點價,國際市場價格發生變化后這些企業會隨即會調整現貨經營策略,相應調價。為回避大豆進口后原料及下游產品豆粕、豆油價格風險,企業會在國內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交易,進而影響到國內期貨價格。同時,在國內期貨市場,交易所設計的廠庫交割制度保障了期貨市場的暢通。
仍易漲難跌
目前豆粕主力合約1301低于現貨價約300元/噸。此前的8月31日,美國大豆、豆粕收盤報1764美分/蒲式耳和 547.1美元/短噸,達到歷史高位;與此同時,山東現貨報價達到大豆4900元/噸,豆粕4660元/噸,大連豆粕期貨主力合約1301價格也達到4235元/噸。
卓創資訊認為,雖然國家有關部門于上周進行了油脂企業的約談,特別提出豆粕價格漲勢過猛,但由于前期干旱和近期颶風現象的存在仍利多期貨,加上主力多頭仍然大量持倉,期貨走勢強勢未改。
在南北美干旱同時減產的大背景下,大豆、豆粕品種價格變化規律體現出美國大豆期貨牢牢控制定價權及國內企業不得不跟進的尷尬境地。“在期貨主力合約1301價格低于現貨價格300元/噸的事實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得出期貨推高現貨、資金炒作的結論”,一位接近大商所的人士稱。
卓創資訊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如果未來到港大豆量偏低將令現貨供應緊張的局面延續,資金在豆粕上的巨量持倉得不到改變,將對現貨價格形成支撐,現貨價格易漲難跌。(巢新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