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扛起清道夫的掃把
近日,多款在線學習類APP被曝光產品內暗藏大量“黃段子”,“學霸君”“小猿搜題”等熱門在線學習軟件均牽涉其中。針對這一問題,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已協調相關部門進行深入調查,并且會同宣傳、網信、工信、公安、文化、工商、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互聯網低俗色情信息專項整治行動。
近兩年來,直播平臺、資源共享下載平臺、各類APP,以及各種圖片、視頻社交網站迅速發展,但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面對互聯網上充斥的不健康信息,我們該怎么辦?
涉黃與凈化上演貓鼠游戲 人工審核“力不從心”
相信很多人還對“快播被禁”事件記憶猶新。2014年4月中旬快播科技對外宣布,快播會關閉qvod服務器,停止基于快播技術的視頻點播和下載,清理低俗內容與涉盜版內容。
在此之后,國家監管政策密集頒布,一個個涉黃平臺被關停。國家對淫穢色情信息的嚴厲監管,也使得網絡行業催生了一個新工種——被網友調侃為“宅男福利職業”的人工鑒黃師。
之所以被看作“福利”,是因為他們不但需要涉獵大量黃色圖片、文字、視頻等,而且還能掙高額工資。很多人還記得,4年前,某互聯網公司曾用20萬高薪招聘“首席淫穢色情鑒定官”。
但是,看似“風光”的背后是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據科技日報記者了解,一個鑒黃師平均一天要看2萬張圖,同時需要“白加黑、五加二”不間斷工作。“圖普科技”運營總監、“AI鑒黃師”姜澤榮就吐槽:“說當‘鑒黃師’是件美差的人,都不了解這個職業。”
對眾多平臺而言,聘請鑒黃師需要巨額投入。阿里安全專家王金廷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一個100人的審核團隊,一年花費要在840萬元左右。但是即使在年薪20萬的誘惑下,每個平臺也只有幾十或者上百個人的監管隊伍。當直播高峰期來臨時,成千上萬的主播在線,讓監管隊伍“力不從心”。
AI“清道夫”培訓上崗 用三把尺子鑒定影像
在這樣的前提下,引入“AI鑒黃師”解放一大部分審核師就顯得意義非凡。利用機器替代人工進行基礎的審核工作,對于以視頻和圖片為主的網絡平臺而言,成為了一種剛需。
王金廷指出,使用“AI鑒黃師”可以減少90%以上人工成本;可實現精準審核過濾,甚至可達到99%以上的準確率;相對于人工鑒黃3小時輪班輪崗的效率,AI可以24小時不間斷審核,并且“無工傷、無工資”。
但是“AI鑒黃師”在上崗前還需要通過工程師的“訓練”才能開始工作。首先人們會給AI輸入海量數據,對它們進行標簽化訓練,告訴它,ABC這樣的情況屬于色情,DEF這樣的情況屬于非色情;然后AI會通過學習,提取ABCDEF的特征來判斷G是不是色情。
當然,不同的“AI鑒黃師”工作的技術路線也不盡相同,但“套路”是一致的,一般會通過3方面對實時視頻影像進行分析鑒定:是否有人物,如有,色情概率增加;人形輪廓的膚色比例,如果比較大,色情概率增加;姿態分析,如有性行為姿勢,則色情概率增加。
在網絡凈化的道路上,國內多家IT巨頭早已開始布局。阿里的綠網、騰訊的萬象優圖等紛紛下水,創業公司也積極參與凈化業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王金廷是負責“阿里綠網”的產品專家。據介紹,基于深度學習技術及阿里巴巴多年的海量數據支撐,“阿里綠網”可提供圖片、視頻、文字等多媒體的內容風險智能識別服務,在節省90%以上人力成本的同時,該應用支持秒級返回結果,達到99%以上的準確率。
騰訊優圖DeepEye智能鑒黃技術,可對目標圖片進行系統識別,準確率高達99.9%。它不僅可以用于靜態圖片的審核,還可以應用到動態的直播業務中,透過對直播流抽幀鑒定處理,讓違規“色情主播”秒進“小黑屋”。
機器發力還需人工輔助 AI獨立審核任重道遠
無疑,人工智能介入內容識別是偉大的進步。但上述機器審核都不能獨立進行,還需要人工輔助。
在采訪中,關于人工智能何時能獨立扛起審核大旗的疑問,科技日報記者從眾多專家那里得到的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要實現AI完全替代人工尚需時日”。
人工智能如此發達,為何還替代不了人?王金廷向記者列舉了人工智能審核時的3個瓶頸。“首先AI需要適應不同行業不同用戶的審核標準,這中間的差異性會非常大,對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挑戰也很大;其次,針對新出現的變異風險,算法需要有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這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后,要真正實現無人化,人工智能需要達到在沒有人的參與下訓練。”
此外,現階段,人工智能還遠未模擬出用戶的真實體驗,涉黃與否,很難作出準確的“人的判斷”。以Google為例,有超過一萬名員工充當著搜索結果評估者的角色。這或許也說明了人工智能“上位”還需加把勁。究其原因,機器檢測到含有敏感詞匯的文字內容,會將其刪除或向用戶發出警告。但對于圖片、視頻的審核,機器無法像對文字內容一樣提取關鍵詞,審核難度較大。
“人工智能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遠未到徹底替代人的時候。”王金廷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也許會徹底解放人類。不過到了那一天,人工鑒黃師恐怕就要失業了。(記者 王延斌)
2012年以來,我省通過實施人工增雨,共向天公“借雨”約49.07億噸,相當于280多個鄭州常莊水庫的儲水量,為解除旱情、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中兵新型人工影響天氣系統近日通過技術鑒定及驗收,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性、科學性和效率得到極大提高。長期以來,我國人工影響天氣技術一直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探測技術落后,探測裝備主要依賴進口,人工影響天氣的裝備不能與探測裝備實現一體化作業等。
有報道稱,不孕不育醫院的臨床數據證實,來醫院治療的女性患者中,兩成以上都存在長期使用美白產品或使用過劣質美白產品的經歷。那么,“化妝品可導致不孕不育”的說法是真的嗎?
7月18日凌晨,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組織汝州市、寶豐縣、郟縣、魯山縣等4縣(市)成功進行了5輪次增雨作業。
目前旱情嚴重,河南寶豐縣17座水庫存基本干枯,城區和西部山區人畜吃水吃緊,秋糧生產管護在大部分鄉鎮受到嚴重影響。
河南寶豐縣氣象局借助有利的氣象條件,根據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增雪作業指令,分別在該縣大營鎮李文驛
愛爾蘭女子人工流產后頑強嬰兒奇跡存活
10月31日,平頂山寶豐市民冒雨迎著秋風騎行在迎賓大道。
3月17日下午,洛陽市洛寧縣城郊鄉王協村有村民稱,洛寧縣氣象局發射的兩枚人工增雨火箭彈落入他們家中并發生爆炸,所幸沒有人員傷亡。人工增雨火箭彈落入村民家中,讓他們對該彈藥的質量產生懷疑。采訪時,洛寧縣氣象局方面表示,落入村民家中的是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殘骸從高空落到了村民家中的石棉瓦上發生巨響,讓大家誤以為是爆炸,而發生這種情況(增雨火箭彈受高空風影響,位置發生偏離)的概率為千分之三,他們希望村民不要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