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嚴介和投資220億推掉700多座山頭 國土局稱企業炒作

                2012-12-20 10:1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再建一個城關區

                  王孝成對本報記者介紹說,這些山頭都是荒山,只有少量的耕地。在已測量完的3平方公里內,耕地和荒地只有500畝。

                  他說,所謂荒地,主要是上世紀90年代之前種植過農作物的旱地,后因收益低、條件差而拋荒,“對于耕地,政府采取‘占一還一’的原則。荒地則按照全市荒地年均產值的兩倍來補償。而涉及的墳地也‘占一還一’搬遷到公墓區,每棺給予800元的勞務費。”

                  太平洋建設和碧桂園所服務的,正是蘭州市城關區“南升北拓”的戰略。王孝成表示,要在黃河北岸建設與主城區體量相當,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城區——青白石街道有75平方公里,而城關區主城區只有66平方公里。

                  今年9月的城關區第十次黨代會,就“南升北拓”作了闡釋:以黃河南岸實施棚戶區等改造為重點,打造“城市新亮點、新地標、新景觀”,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以黃河以北地區削山造地,實施聯合開發、利益共享等開發模式,力爭每年開發整理建設用地10平方公里,至 2016 年達到 50 平方公里左右。

                  不僅城關區如此,蘭州市也在爭取建設國家級低丘緩坡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驗區,其擬建的試驗區將選擇主城區北部、主城區與蘭州新區連接部、蘭州新區東部低丘緩坡等未利用地區域為主要開發建設區,規劃未來8年內平整出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蘭州的土地“饑渴”

                  對于嚴介和所稱的投資220億元推掉700多座山頭,蘭州市國土局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實際面積沒有那么大,這是企業的商業炒作。

                  而蘭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賈云鴻表示,這么大的開發面積是要在若干年內完成的,而且這些山頭并非南方概念中的山,而是丘陵地區的土堆。

                  參與“削山造地”規劃研究的賈云鴻強調,蘭州的做法準確地應該叫“荒山造地”,主要是為了緩解城市擴張和占用耕地之間的矛盾。蘭州地處狹長的河谷地帶,但耕地稀缺而寶貴。

                  當地人也介紹說,蘭州城區被群山包圍,被稱為“兩山夾一河”(蘭山、白塔山、黃河),城區南北最寬處幾公里,最窄處僅數百米,因此土地稀缺。賈云鴻說,蘭州連一個兒童公園都沒有,只有通過荒山造地,城市功能才能得到升級。

                  蘭州市國土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周天東曾撰文稱,蘭州市現有未利用地761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7.74%。今年3月,國土資源部決定在甘肅等11個省份開展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工作,蘭州市被列為主要試點市。

                  該文章還稱,目前,國土資源部已同意甘肅省先行試點30平方公里,其中白銀市10平方公里、蘭州新區10平方公里、蘭州北部新城區域10平方公里。

                  青白石街道“削山造地”的片區,就在蘭州北部新城范圍內。從地理上看,地處黃河北岸的這一片區之于蘭州,就猶如浦東之于上海,只不過青白石片區不是平原,而是黃土山頭。碧桂園的項目地地處青白石街道的白道坪村,與之隔黃河相望的老城區已建起高檔住宅。而蘭州正引資在此處籌建一座新的黃河大橋,希望繁華能渡河而來。

                  賈云鴻表示,蘭州“荒山造地”落實了保護耕地紅線的政策;同時選的區域都是環境不好、地質災害大的滑坡地區,通過荒山造地,可以有效消除地質災害,實施生態修補;另外,荒山造地的成本也較低——每畝10萬~20萬元,相比之下,舊城改造成本高、難度大。

                  顯而易見的利益

                  “削山造地”在蘭州早有先例。上世紀90年代,該市榆中縣政府和深圳商貿公司、海南環亞經濟發展公司、甘肅榮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以“削山引風”的名義推掉了大青山平整土地,最后卻因糾紛引發官司,無疾而終。現在,這個地區已經成為蔬菜瓜果批發市場。

                  賈云鴻表示,那一先例屬無序開發,缺乏系統的規劃指導,且沒有形成規模。“當時的荒山造地規范性不明確,造地不能只是填,還要碾壓等,當時的造地技術也不成熟。”

                  最近幾年,一些地區在推行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試點時,引發了農民“被上樓”的亂象,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利用,也引發了類似的擔憂,尤其是這種開發能帶來顯而易見的利益之時。相關地區都表現出積極爭取的態度,認為這是“重大機遇”。有專家表示,這類試點能在城市建設用地指標上得到好處,同時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收益。

                  蘭州當地媒體報道稱:“通過生地造價封頂測算,未利用地開發為建設用地的造價每畝約10萬元,加上30萬~40萬元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達到城市建設用地標準后,每畝土地成本為40萬元~50萬元。目前,我市城市建設用地成本最低為每畝100萬元。”

                  而本報記者獲得一份資料顯示,蘭州萬達廣場地塊的拆遷成本更高,達到650萬元/畝。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