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丑聞:華爾街“剿殺”歐系銀行
2012年對歐洲銀行業而言注定比業績慘淡的2011年還要難過,因為除了業績令人失望之外,各大又屢屢爆出丑聞事件。先是Libor操縱門,所有的歐洲大行悉數落網,現在美國監管者針對歐洲的洗錢調查也已經陸續在開展。其中兩家百年老字號大行——匯豐和渣打已“身先士卒”,而德意志銀行和其他幾家歐洲銀行也正陸續遭到美國監管者調查。
美國監管當局擴大調查
歐系銀行正在面臨美國監管當局的新一輪“圍剿”。Libor風波還未平息,歐系銀行洗錢風波再起。從7月中旬開始,美國監管當局先后指控英籍的匯豐和渣打涉嫌為黑社會和以伊朗為代表的國家洗錢,兩家銀行最終分別向美國監管當局繳納7億美元和3.4億美元的民事罰款。
這兩家銀行的洗錢案還沒完全結束,另一家歐系銀行——德意志銀行已經進入了美國監管當局的調查范圍,同時遭遇調查的還包括荷蘭銀行、瑞信、巴克萊、英國勞埃德銀行。
德意志銀行涉嫌為伊朗、蘇丹等國家洗錢,不過調查仍在進行,尚無定論。
7月16日,美國參議院公布的一份340頁的調查報告指出,匯豐銀行的全球分支在墨西哥、中東等國為恐怖分子和毒梟轉移資金,涉案規模高達160億美元。匯豐很快“承認錯誤”,并且與監管當局通過繳納7億美元的罰款實現和解。
但匯豐并沒有“獨領風騷”多久,美國當地時間8月6日,紐約州監管局指控渣打銀行為伊朗金融機構洗錢2500億美元,如果調查屬實,渣打銀行洗錢規模是匯豐銀行的15.6倍。
據了解美國法律體系的人士表示,美國有著幾乎是世界上最龐雜的法律體系,既有聯邦法律,又有各個州的法律,在商法中,美國東部和西部的法律也截然不同。對于漫長的訴訟和巨額的訴訟成本以及由此帶來的聲譽損失,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盡快達成和解。
對印外包成禍害
不管是已經認罰的匯豐和渣打,還是正在被調查的德銀,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印度分行/分部的監管漏洞為洗錢提供了便利。
此次德銀的調查就先從德銀的印度分行開始,而在對渣打銀行的指控文件中,渣打銀行的重大失誤之一就是將其紐約州立分行的整個海外資產管理部門的合規監管全部外包給了位于印度欽奈的全資子公司Scope International,而之后紐約辦公室對欽奈并無任何監管,而且雙方的溝通也非常缺乏。
同樣在上個月的匯豐洗錢案中,外包給印度的合規部也被認為是產生洗錢丑聞的原因之一。在參議院的報告中也有關于匯豐外包的印度合規部門存在“監管存在嚴重疏漏”的說法,而且與此次洗錢案有直接聯系。
果真問題出在印度合規工作疏忽的話,那這就暴露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跨國公司出于成本考慮,會將一些所謂的支持部門外包給海外子公司,這種做法本身無可厚非,但如何做好監管工作的確值得注意。當然外包工作失誤也有可能是這些外資行托詞。不管真假,合規、內部審計等工作的核心工作外包印度而且不加監管確有不妥之處。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渣打和匯豐被查出洗錢并不吃驚,主要原因有四:第一,全球范圍內網點覆蓋率極高,洗錢渠道相對方便;第二,這些洗錢的客戶一般都是被美國禁止的,尋找美國銀行自然吃力,而且他們對美國的監管法律比較熟悉,這些客戶鉆空子的可能性較低;第三,合規部在海外的話,有利于操作;第四,英國銀行在中東和南亞具有天然的優勢,而且英美的同盟關系對于贓款過境美國相對便利。
目前美監管當局針對幾乎所有有影響力的歐系銀行展開洗錢調查,在歐洲銀行業因為歐債危機喘息尚難的情況下,此次反洗錢調查或許也將成為華爾街贈予歐洲金融體系的新傷。早在匯豐和渣打被指控洗錢時,英國議會就有議員認為是美國打殺英國金融業的考慮。
(孫紅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