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經驗看地震和股市關系

                2013-04-22 08:45    來源:新京報

                  北京時間4月20日8時許,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在為雅安祈禱、關注抗震救災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擔心,地震會對中國股市和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

                  從歷史經驗來看,地震未必導致股市暴跌,請看歷史數據

                  【1994年117美國洛杉磯地震】當天美股道瓊斯指數微漲0.08%,第二天平盤,隨后10天收出了8根陽線,累計漲幅2.8%。

                  【1995年117日本阪神大地震】東京股市日經股指連續下跌4個交易日,下跌幅度達7.6%,此后日經指數又接連出現數日反彈。

                  【1999年921臺灣大地震】地震發生后,股市暫停交易,直至9月27日恢復,到9月30日臺灣股市累計下跌5.2%。

                  【2004年1226印尼地震海嘯】亞洲股市在隨后幾個交易日內普遍下跌,但跌幅不大。12月29日泰國SET股指下跌1.5%,領跌亞洲股市。新加坡海峽指數跌0.22%,日經指數下跌了0.03%,韓國、中國臺灣、印尼股市分別下跌了0.3%、0.6%和0.5%。

                  【2008年512中國汶川大地震】地震發生當天,上證股市尾盤跳水,次日低開100多點,但隨后幾天指數震蕩反彈,反映了地震對股市影響的短暫性。

                  【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嘯】東京股市日經股指當天下跌不到2%,第二個交易日下跌4.53%,亞太股市普遍下挫。

                  通過將歷史數據的分類,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地震未必必然導致股市下跌,或者即便股市短期內出現大跌,也通常會伴隨快速反彈。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自然災害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通常并不明顯。美國經濟學家大衛卡特勒、勞倫斯薩默斯和詹姆斯波特巴曾做過一項研究,他們對歷史上重大事件和股市走勢的歷史數據分析后認為,非經濟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其次,如果地震發生在經濟下行周期,則可能會加劇股市下跌,這在日本地震期間比較明顯。這是因為,經濟本身不景氣,地震起到了雪上加霜的影響。

                  再次,如果地震對國際供應產業鏈造成了沖擊,則可能會導致地震影響的外溢,例如日本311大地震時出現了這種狀況。而如果地震只影響了局部地區,則一般不太會對全球市場造成影響,例如中國汶川大地震之后,全球市場就并未遭遇重大沖擊。

                  最后,從板塊來看,一般來說,地震在短期內會對保險、房地產等板塊造成沖擊,而對醫藥、機械和建筑建材等板塊形成拉動作用。

                  至于地震對經濟的影響,從短期看,受災地區的確會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經濟活動也會因為基礎設施破壞而急劇降溫。但隨著救災和重建工作展開,一些行業與公司會獲得新增需求,短期內又會提升經濟活躍度。

                  對整體國民經濟來說,局部性自然災害只要不影響到能源供應、交通物流和產業供應鏈,就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