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失衡短期難解 A股翹盼“源頭活水”
上證綜指在9月“開門紅”之后連續創出低點,5日以盤中2029.05點創下2009年2月以來新低。就目前A股弱勢不振而言,因為經濟基本面超預期疲弱,導致場內外資金對市場預期進一步惡化,存量資金不敢大幅提高持股倉位,場外資金亦畏縮不前。與此同時,IPO、再融資、大小非解禁套現沖動依舊,使市場資金供給遠遠不及股票融資和套現需求。在這種結構性失衡背景之下,股市難現財富效應,持續下跌。
事實上,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推出了多項政策,期望吸引長期資金入市。同時,監管層亦通過嚴厲打擊內幕交易等行為提振投資者信心。
供需結構失衡存量資金輾轉騰挪
隨著股指的不斷下跌,市場成交量日漸萎縮,量價齊跌的背后是市場情緒持續低落。
“現在都是一些不得不投資的資金在操作。”對于目前的市場行情,上海一位股票型基金經理表示,愿意進行左側交易的投資者畢竟有限,并且宏觀經濟與上市公司盈利很難預計何時能夠見底。因為難以吸引場外資金入場,以至于目前市場上基本是存量資金之間的輾轉騰挪。
興業證券金麒麟核心優勢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近日結束募集,共發行10.57億元。這個數字與去年或者前年相比都不算大。但在2012年,這是年內首發規模最大的混合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數據顯示,除金麒麟核心優勢外,今年以來成立的38只混合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規模僅為3.4億元,而股票型集合理財產品只有4只,規模更低。
發行難、募集資金難,并不僅僅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遇到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陽光私募基金產品等各種證券投資產品都遭市場冷遇。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不少投資者就已意識到這點。興業全球有機增長基金經理陳揚帆當時表示,不同環境下的市場主要矛盾各不相同,今年市場的主要矛盾在于供求關系,也即股市資金需求和籌碼供給之間的矛盾。同時,IPO暫停是小概率事件,還有大小非減持以及各類再融資需要資金。場外資金要入市成為增量資金,需要市場呈現持續的賺錢效應。而在今年這種供求關系下,股市在短期內很難出現可觀的上漲勢頭。
正是在這種資金供求失衡的背景下,再加之上市公司盈利超預期下滑,各家機構紛紛以“把握結構性行情”為目標,實際上也就是認為目前只有一小部分股票能夠上漲。從具體操作上而言,今年上半年各機構追逐地產、券商、白酒、醫藥等板塊。
而進入7月,前期強勢股陸續陷入調整之中,機構資金也不得不再次騰挪。根據最新一期基金倉位分析報告,從具體的行業分布上看,偏股型基金大幅減持前期重倉的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兩大行業。
與此同時,較多基金經理則陷入“無處可去”的困惑:“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可選擇的投資標的實在是太有限。而要把握住熱點與行業之間的輪動也不容易。”部分基金近期小幅加倉前期劇烈調整的地產股,以及涉及美國蘋果公司產業鏈的個股。
底部信號顯現場外“活水”或擇機入市
就在市場普遍陷入悲觀情緒時,一些來自資金方面的趨勢在揭示向好的預期。
申銀萬國證券的研究顯示,今年8月下旬的二級市場資金約為10600億元,比7月下旬增加100億元,這也是連續第二個月市場資金量回升。
統計顯示,8月共發行新基金63只,其中股票型基金28只,債券型基金31只。而從個人賬戶來看,個人新增賬戶數連續四周回升。申萬統計數據表明,在資金供給方面,8月發行偏股型基金的募集資金規模110多億元,二級市場投資者資金流入約130億元。
在資金需求方面,8月新股IPO融資規模大幅減小,整個8月沒有一家公司IPO過會,目前過而未發的IPO項目有所下降,還剩103家,潛在融資規模661億元。數據顯示,8月,IPO融資額為67億元,比7月的124億元有所減少;再融資為0;減持資金約10多億元。
而經過7月、8月大規模減持之后,市場未來的減持壓力大為緩解。數據顯示,9月14日至18日的未來一周內,解禁市值為125.42億元,首發解禁占比為50%,中小板和創業板解禁占比為55.6%,整個9月的解禁市值約為700億元,較7月、8月大幅下降。
歐洲投資大師安德烈·克斯托拉尼認為,資金+預期=股市趨勢。如果預期是心理層面的變量,那么資金就是股市趨勢中另一個重要變量。分析人士認為,股市與資金往往是一個“水漲船高”的關系,資金狀況的逐漸轉好是推動市場行情啟動的開始。
上海一位陽光私募基金經理認為,增量資金肯定是逐步進入,投資者不能指望市場出現V型反轉。“無論股市會U型反轉,還是L型走勢,都表明中間會有一段整理消化時期,場外資金也不會是在一夜之間全部涌入市場中,不同的資金有不同的需求,它們會在不同的時點進入。”
上述人士認為,產業資本可能是最先進入市場的資金之一,當部分行業上市公司的價值已經低于重置成本時,相比于新建生產線,產業資本寧愿選擇在二級市場并購。而諸如養老金、社保資金、QFII等一些長期投資資金,則會隨著整個社會利率水平的降低而逐漸改變風險配置。今年以來,整體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水平一直處于下滑趨勢之中,而隨著固定收益產品進入景氣高點,股票市場就成為長期資本介入的主要目標。當市場賺錢效應開始出現之后,更多的增量資金就會進入股市,這將進一步推高行情。
該私募基金經理認為,當前監管層推行的擴大QFII額度、降低各類資金進入市場門檻、鼓勵上市公司分紅、提倡藍籌股價值投資等政策,有利于適時推動場外資金尤其是長期投資資金逐漸進入股市。
明曜投資董事長曾昭雄認為,目前許多長期估值指標已接近底部,“我們面臨的風險最多是跌破2000點,時間上再等半年,我覺得這種風險能夠承擔,現在市場的風險收益比可以承受。”曾昭雄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