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降息緩解A股四重高壓 緩沖下行風險

                2012-07-06 08: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昨日,上證綜指下跌近26點,2200點失而復得。晚間央行宣布實施“非對稱降息”。分析人士指出,經濟持續下行、外圍反復波動、快速擴容以及做空機制等多重壓力,導致指數上漲乏力,在2200點持續“走鋼絲”。不過,超預期的二次降息有望提振當前疲弱的市場信心,緩沖6月經濟數據對市場的沖擊,并加速政策累積效應的釋放,對構成利好;同時,當前市場的低估值鋪就了“安全墊”,指數下跌空間不會太大;中長期來看,券商對于三季度反彈浪的共識為市場勾畫了并不遙遠的“彼岸風光”,而管理層對長線資金入市的鼓勵則為A股引來活水。即使股指短期跌破2200點,市場也無需過度悲觀,短期受益降息提振,三季度反彈值得期待,中長期配置價值已經凸顯。

                  本報記者 李波

                  多空鏖戰白熱化 2200點失而復得

                  昨日,上證綜指低開低走,盤中最低探至2192.65點;下午兩點之后展開一波有力拉升,隨后緩慢回落,收盤險守2200點。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201.35點,下跌25.96點,跌幅為1.17%;深證成指收報9412.64點,下跌156.51點,跌幅為1.64%。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綜指的跌幅分別為2.07%和1.86%,雙雙跑輸。量能方面,昨日滬深兩市分別成交520.9億元和594.9億元,延續了近期的低迷格局。

                  從盤面上看,白線全天超越黃線,反映大盤股表現相對抗跌。行業方面,29個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和房地產指數跌幅最小,分別下跌0.45%和0.73%,兩大權重板塊的拒絕深跌對疲弱的市場起到了較強的支撐作用;與此同時,近期持續領跑大盤的醫藥指數,在經歷了周三的回調之后再度顯露出較強的防御性,僅下跌0.75%。相比之下,建材、綜合、電力設備、商貿零售指數跌幅居前,分別下跌3.35%、3.09%、2.58%和2.52%。

                  上證綜指在創出2188點調整新低之后沒有一鼓作氣地展開反彈,而是在2200點上方持續震蕩,多空僵持如履薄冰;昨日則掉頭向下,一度失守2200點,多空鏖戰加劇,空方略占上風。就在市場似要向下選擇方向之際,昨日晚間央行宣布降息。不到一個月央行再度宣布降息,確實超出市場預期,政策利好無疑將提振投資者信心,短期或改變當前多空雙方弱平衡的格局,并有望及時撥轉已經偏向空方的天平,市場的壓力和支撐開始悄然轉變。

                  四重高壓擾動 2200點“走鋼絲”

                  近期股指在2200點“走鋼絲”,似乎隨時都有跌落的風險。多重壓力中,經濟下行首當其沖,外圍風險反復擾動,擴容和做空壓力也不容忽視。

                  今年以來,低迷成為壓在A股頭頂最重的一座大山。縱觀年內的幾波下跌,幾乎都緣于投資者對于經濟基本面的擔憂。例如,2132點啟動的反彈緣于估值修復和年初基本面的短期改善,一時間人心思漲,技術壓力一度被忽視;然而,由于2月經濟數據“證偽”了經濟改善,因此市場在3月初迅速做出預期修正,拉開了2478點開始的下跌大幕。同樣,4月份“金改”概念由部分板塊和個別區域的結構性迅速蔓延至整個市場,四月天“金光”閃耀;而股指的轉向同樣在5月上旬經濟數據公布前夕,4月份部分經濟數據的超預期下行快速終結了此輪反彈。6月以來,由于6月份以及上半年經濟數據即將公布,加上中報業績披露期臨近,從到微觀的基本面風險嚴重困擾市場,導致股指在2300點持續震蕩兩周之后掉頭向下,連破2300點和2200點,創下2188點的調整新低。下周6月份經濟數據即將揭開面紗,增速繼續下行已是大概率事件,在此背景下,不少資金選擇暫時撤離以規避系統性風險。

                  宏觀經濟的疲弱令A股不但對外圍沖擊缺乏抵抗力,對外部利好也視若不見。上半年,歐債危機風波不斷,隔夜歐美的大幅波動不斷對A股造成心理層面的沖擊,與此同時,全球避險情緒升溫導致國際熱錢回流美元,進一步制約了A股的流動性。而另一方面,外圍市場的向好也絲毫提不起A股的興趣。6月29日以來,歐美股市持續反彈,A股卻始終不為所動,戲劇性的是,由于隔夜休市,A股似乎少了些許“依靠”而在昨日出現大跌。在內傷難愈的情況下,A股對外圍已經形成了見無視利好、逢利空大跌的局面,如此一來,后市如果歐債危機再起波瀾或者美國經濟復蘇失速,那么還將對A股造成打壓。

                  除了內外宏觀環境的壓制,新股擴容的影響顯然不容忽視。實際上,導致昨日市場下跌的原因之一便是“鼓勵更多中小企業登陸上交所”的消息,這種“競賽”再度破壞了本就脆弱的投資者預期。今年以來,新股密集發行一直是制約A股反彈的巨大掣肘。前6個月共上市105只新股,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近60只,但去年上半年上證綜指一路上行至3067點,良好的反彈氛圍之下資金面相對充裕;而今年上半年市場受制多重困擾,場外資金遲遲不愿進場,新股的持續發行更是進一步加劇了資金供需的緊張,對流動性造成“抽血效應”。目前來看,新股發行并沒有減速或停止的跡象,這也就意味著擴容壓力仍將困擾A股市場。

                  此外,上市逾兩年的日趨成熟,做空機制提供了投資者在下跌市場中的賺錢機會,A股單邊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特別是,股指期貨的參與方多為資金量龐大的機構投資者,而大多數散戶只能在現貨市場做多,多空雙方實力懸殊。今年以來,借力經濟困局“空軍”往往能夠占據上風,這無疑對股指的上行形成阻力。

                  五大信號閃現 配置價值凸顯

                  在正視A股壓力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鋼絲”下方的“安全墊”和為期不遠的“彼岸風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央行二次降息、估值不斷下移、三季度經濟小周期改善預期的出現以及長線資金的逐步入市,A股中長期配置價值已經凸顯。

                  在降準呼聲漸濃的當下,貨幣政策放松再度選擇價格型工具確實超出市場預期。此次降息將進一步減輕企業壓力、刺激經濟增長;特別是,一個月內兩次降息有望令貨幣放松政策的累積效應逐步顯現,從而加快經濟底的構筑,對市場帶來支撐。行業方面,房地產無疑是降息的最大受益板塊;同時,“非對稱降息”對投資刺激顯著,建筑建材、機械設備等基建投資類板塊有望受到正面推動;另外,降息也利好電力、有色金屬、交通運輸等高負債行業。當然,“非對稱降息”會對銀行凈息差構成擠壓,銀行股或將繼續承壓;不過,由于銀行股低企的估值已經較為充分地反映了凈息差收窄的影響,因此下跌空間也不會太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降息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既充分反映出管理層“穩增長”的意圖,也標志著利率市場化的繼續推進。

                  估值方面,盡管估值底一再被擊穿,但步步下移的估值無疑會構成愈來愈堅固的支撐。截至昨日,全部A股和滬深300市盈率(TTM法)分別為12.46倍和10.26倍,均為歷史底部區域。在滬綜指創下2188點當日,滬深300市盈率曾降至10.07倍的歷史新低。由于歷史上滬深300市盈率從未跌破10倍,因此10倍的整數關口在理論上應該成為重要的估值防線。何況,當前經濟底漸行漸近,財政政策開始加碼,貨幣政策趨于放松,如果經濟數據和中報不出現明顯的超預期惡化,那么估值繼續大幅下行的概率就不會太大。

                  實際上,6月下旬以來的破位下跌緣于多重利空集中爆發,比如對6月份經濟數據的擔憂、對中報業績風險的悲觀、季末銀行間資金面緊張導致的“擠出效應”等。7月以來,銀行間資金利率出現明顯下行,緩解了資金面的緊張。下周即將公布6月份經濟數據,根據貨幣政策先行于經濟數據的規律,6月份增速和通脹“雙下”是此次降息的關鍵誘因,因此屆時利空數據對市場的沖擊將得到緩沖。而7月11日中報開始陸續披露,在警惕業績地雷殺傷力的同時,部分板塊和個股也有望引爆業績浪,而不確定的消除也將逐步令市場心里“有底”。

                  中期來看,縱觀主要券商對下半年A股市場的投資策略,盡管多空交鋒激烈,但幾乎都認可市場會在三季度出現一波反彈。這主要緣于經濟或在三季度出現小周期改善,政策累計效應在三季度的顯現也將令“政策底”得到肯定和強化。因此,不論經濟是否在二、三季度真正見底,市場會否反轉向上,三季度的“反彈浪”都應該值得期待。

                  另外,今年以來管理層不斷鼓勵境外長期資金入市,比如增加500億美元QFII投資額度、進一步放寬QFII資格、擴大RQFII試點范圍等。雖然短期來看長線資金入市難以扭轉A股疲態,但有望令A股市場的中長期價值逐步凸顯。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