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底行情或近尾聲 控制倉位仍是關鍵
上周大盤呈震蕩上行走勢,滬指上漲25點,周漲幅1.11%,中小板指數周漲幅2.78%,創業板指數周漲幅3.97%。從周K線看,創業板指數連續11周走勢明顯強于另外兩個主要指數,符合我們之前對創業板行情保持強勢的判斷。整體而言,繼前周大跌后,大盤已現企穩跡象。不過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面前,人們似乎還難以判斷目前到底是下跌中繼還是末端。我們認為,影響行情的多重主要因素均已現積極信號,筑底行情接近尾聲的可能性較大。
多重主要因素現積極信號
此前市場對基本面因素的憂慮,或在一些數據的有力支持下被逐步消除。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出口增長大幅超過預期,同比增速反彈至15.3%,我國對所有主要貿易伙伴,包括歐盟的出口額均出現反彈。不難看出,實際出口量的增長勢頭已經較4月份明顯回升,歐債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的力度可能呈下降趨勢。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增速已從4月的19%升至5月份的約20%。在發改委頻頻發出對電力、鐵路、節能環保、水利建設等方面項目獲批信息看,投資增速能保持的可能性較大。海關統計顯示,5月份當月進口額1624.4億美元,增長12.7%,增速創下單月歷史新高,這一數據也在印證我們對投資增速向好的判斷。
此外,衡量經濟景氣度的發電量數據也在發生積極變化。社會發電量在4月份同比僅增長0.7%之后,5月份同比增長2.7%。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速下滑至3.0%,好于預期,這將給經濟刺激政策的出臺提供較大空間。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932億元,社會融資總規模1.14萬億元,均較4月份明顯反彈。6月份的降息將有助于增加信貸投放,該月新增信貸有望超8000億元,這些因素都將給實體經濟帶來強勁支持。
筑底行情或近尾聲
經歷了2009年近一年的牛市后,上證綜指已經調整了3年時間。我們認為,調整時間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是國際金融危機“后遺癥”,比如歐債危機等。雖然上述原因會延緩下一輪牛市的到來,但無法改變下一輪牛熊周期的趨勢。或許市場正在聚集力量,同時也在等待一些刺激點。
回顧2009年以來行情持續低迷的主要板塊表現看,先是地產板塊因政策調控率先領跌大盤,再到銀行股在此期間的不作為和后期領跌,導致大盤一直沒有起色。因此有必要著重分析當前這兩大權重板塊。5月份,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整整翻了一番。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跌幅度從4月的14.6%收窄至4.6%,銷售面積下跌幅度也縮小至9.3%。房地產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以及整體建設活動均較之前明顯回升。近期對首套房貸的放松、降息對房地產投資和建設均構成較大利好。可以預見的是,作為權重板塊的地產股企穩,將有利大盤企穩。
銀行股在近期降息前加速下跌,我們認為是對利空的提前反應。本次降息,表面看是對稱降息,但實際是導致銀行息差收窄的不對稱降息,也是利率市場化又前進一步的信號。前期,估值優勢明顯的銀行股一直沒有較好的表現似乎不合理,其實市場實際表現才是最公正的。銀行之前的高利潤率,主要得益于政策袒護下的高收入。而市場化加速的必然趨勢,股市已提前作出反應。我們認為,雖然銀行股可能還要調整一段時間以回歸真實價值,但從時點上看,跌幅收窄的可能性加大。綜合看,上述兩大權重板塊的“給力”,或預示筑底行情將近尾聲。
操作上,我們認為投資者應緊盯政策動向,重配政策扶持行業。近期,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節能環保板塊頻出“牛股”就是一個明顯信號。不過,在政策扶持行業里面,標的選擇應著重考慮業績因素。據統計,股價不懼行情整體低迷屢創新高的個股 ,無一不是業績持續超預期增長,比如貴州茅臺 、大華股份 、舒泰神等。其中,創業板個股占比較高,因此加大對創業板的挖掘力度或有不錯收獲。此外,盡管我們對行情相對謹慎樂觀,但仍不能排除出現較大波動的可能,滿倉操作或不是最佳策略。科學做法應是適當控制倉位,以備出現大波動時補倉之用,這是決定操作方向的關鍵因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