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籌托底市場 轉勢尚待時日
從2400點上方一路下行至2300點之下,期間地產股迭創新高,非銀行類金融股爆發,消費股更現抱團景象。似乎,市場從來都不缺“藍籌調”。問題是,藍籌調的不時彈唱,并未引發整體的“藍籌風”,市場更未因此而擺脫底部轉而上攻。也就是說,估值觸底的藍籌股,最多是起到對市場托底的一定作用;在經濟底還未明朗之前,藍籌股很難出現集中性的拉升行情,指數更不可能就此走出一波趨勢性的上漲行情。
藍籌起舞條件具備時點待現
針對藍籌股的投資價值,管理層從年初的喊話轉變為后來的“邊說邊做”。具體來看,加快QFII及RQFII的審批速度及增加其投資額度、發布主板市場退市新規征求意見稿以及加快國內ETF的審批節奏,都在一定程度上為藍籌股舞動提供了較好的政策東風。
事實上,藍籌股政策東風的出現,也是基于其估值所處的絕對低位。據統計,滬深300整體市盈率(TTM剔除負值)已下行至10.50倍,再次回到今年年初時的低位水平,較998點歷史大底時12.03倍的水平折讓12.72%;與此同時,這也是該指標連續40多周在12倍下方運行。由此可見,藍籌股的估值底確實很難再繼續下探了。
不過,盡管藍籌股估值跌破歷史底所提供的安全邊際會吸引部分投資者的青睞,再加上管理層多次喊話提倡藍籌股投資價值,確實會封鎖其未來的下跌空間;但現階段藍籌股的走走停停,卻不太可能催生集中性的藍籌潮,更不可能令指數起死回生。這其中癥結就在于經濟走勢,畢竟藍籌股未來的業績還要看經濟基本面的“臉色”。如果下半年經濟緩步下移,并探明中期底部,則市場大概率會出現一波中級反彈行情,藍籌股自然會成為行情的主力軍。問題是,就目前來看,經濟在下半年見底的預期再度面臨考驗,近期更有多家機構將見底時間延后至明年,而如果這一預期得到驗證,則市場大概率也會跟隨經濟出現L型的走勢,屆時藍籌股也不太可能會平地而起。
藍籌調仍是主流
波段機會需把握
盡管經濟大概率出現的L型走勢,一定程度上會嚇跑躍躍欲試的抄底資金;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前藍籌股并不具備大幅下跌的空間,中期配置價值早已顯現,在此背景下,市場的上下震蕩,反而會給投資者提供較佳的波段操作藍籌股的機會。
首先,藍籌調仍將是接下來市場的主流。這一方面是基于藍籌股自身極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已出臺的以及將來會陸續出臺的一系列制度性紅利,可能都旨在提升藍籌股的良好投資環境,換言之,當下配置藍籌股不太可能會遭遇類似黑天鵝的沖擊。即便是市場遭遇海外及內在經濟形勢大幅差于預期的沖擊,首當其沖的肯定是估值較高、泡沫較大的題材股,藍籌股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避險的作用。而只要市場按照既定邏輯窄幅震蕩運行,則多數資金仍會扎堆藍籌股避險,畢竟目前的市場環境還不是炒故事的時候,從這個角度而言,在市場出現反彈之時,藍籌股也會水漲船高,表現超越大盤.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在歐債問題尚無定論之時,未來短期內,指數或仍難擺脫弱勢震蕩格局,這就提醒短線投資者,適時鎖定收益或是較為明智的操作方式。既然市場很難出現明顯的趨勢性機會,那么除了可能的超級大牛股之外,大多數個股在上漲之后都會出現正常的回調走勢,而短線投資者需要把握的是在高位賣出從而鎖住盈利。不過,對長線投資者而言,持股待漲也不失為較為穩妥的選擇,畢竟目前藍籌股已經具備了中期配置價值。
編后:從近期的A股走勢來看,市場始終處于“進二退一”的格局。無論是從估值、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還是制度紅利的角度來看,A股的反彈都已具備了必要條件,但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本輪反彈或難再重復過往氣貫長虹般的上漲,震蕩中重心緩慢上移的結構性行情上演的概率更大。在此過程中,上述四大“引擎”仍將承載著推動A股負重前行的重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