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回應貨幣超調質疑:調控不可能百利無一害

                2012-11-19 08:38    來源:東方早報

                  “這兩個辦法相互之間,反應快的說你看你的動作這么慢,沒解決問題。動作慢的人說,你那個看著非出副作用不可。你那么快的話,也沒有看準,實際上就是剛才所說的系統特性當中必然有優點也有缺點,相互之間可能也有批評。”周小川說,“我認為每個單位,不管你站在哪個層次上,都有一個調控的問題,從調控上來講,不僅在概念描述上要清楚,同時還要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新世紀來貨幣政策回顧

                  周小川還在財新峰會上總結了新世紀以來貨幣政策的十個特點。被普遍認為是周小川對自己的工作總結。

                  他表示,中國經濟在轉軌過程中還是普遍存在“過熱沖動”,需要始終強調防范通脹。另外,中國貨幣政策采取了多目標制,這些目標包括保持低通貨膨脹、推動經濟合理增長、保持較為充分的就業和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第三是高度重視金融機構的健康化,強調在線恢復和緊急救助。

                  另外,貨幣政策的手段上,從有計劃經濟色彩的手段逐步轉向更加市場化的手段,這是周小川總結的第四個特征。他說:“現在大家比較常用的辦法說是價格型工具還是數量型工具,但是價格和數量型如果用得好,都是屬于市場化的調節手段。”

                  周小川也提到了匯率市場化和利率市場化。

                  “我們采取匯率改革的時候,需要考慮一些改革秩序的問題,當時主要問題是,究竟先搞大型商業銀行的改革,還是先搞匯率改革,還是先搞農村金融改革,應該說中國還是比較重視實體經濟,重視微觀基礎,所以當時選擇先從金融機構改革開始。”

                  周小川將中國貨幣政策第六個特征歸納為:階段性的國際收支雙順差,兩個順差并行時間比較長,市場流動性明顯過剩,同時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很多年來,我們很多學者密切關注如何做好流動性對沖的問題。”

                  對于第七個特點,周小川認為是率先啟動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豐富了貨幣政策的工具箱。“我們也可以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在逆周期調節過程中使用一些和中國經濟特點有關的指標和調控工具,總的精神是和宏觀審慎調控是一樣的。”

                  周小川對自己金融危機時期的工作總結為:“應對本輪國際金融危機,貨幣政策快速反應、力度充分、適時退出。”

                  最后一點,周小川提出不斷測算產出缺口、潛在增長能力和供求結構匹配性。他說:“我們部分價格存在著扭曲,存在著傳統計劃經濟留下來的一些影響,還存在總供給總需求結構上的失配,因此需要在這種條件下來衡量產出缺口,再根據情況的變量一起來更好地指導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