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理財師劉彥斌炮轟基金收費

                2012-05-04 10:24    來源:揚子晚報

                  去年公募基金虧損5000多億,基民虧損累累,而基金公司卻大賺了288億。如此不合理的制度招來知名理財師、原國家專業理財規劃師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的炮轟。他昨天在微博上表示,公募基金無論盈虧兩頭收費很不合理,證監會應該規定基金公司必須賺錢才能收取基民費用,虧損則不能收費,引起網友們強烈共鳴。著名基民維權律師張遠忠則表示,國內基金引進國外制度時學走樣了,國外基金虧損其實是不收費的。

                  劉彥斌稱基金虧損也收費很荒唐

                  建議管理費跟基金業績掛鉤

                  劉彥斌認為,在國內買基金其實就是這么一回事:投資者把自己的錢交給一個陌生人管理,這個人的投資水平、道德操守你一點也不了解;無論投資是賺錢還是虧損,這個陌生人都向你收取管理費用;這個陌生人隨時可能離開,換另外一個陌生人繼續管理你的錢,當然還是無論盈虧都向你收取費用。而且,國內基金投資還有一個特點:明明是基金管理人求著你買基金,但是你買的時候還要“溢價”,就是你要交申購費,你賣的時候要“折價”,就是交贖回費。基金投資人里里外外都是虧錢的。

                  他認為基金公司應該在獲得收益后才提取管理費用,虧損則不應該提取,現在這種無論投資人是否賺錢,基金管理公司都收費的模式是不合理的,很荒唐,應該變革!管理費的提取應該跟業績掛鉤,這樣基金管理公司就不會追求規模了,會注重效益了。劉彥斌建議股民,如果你要想投資股市,最好自己投資而不是買基金,就是買基金也只買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是誰都無所謂。

                  炮轟基金不合理收費引網友共鳴

                  強烈支持改革基金收費模式

                  劉彥斌的微博引起網友們強烈共鳴。記者在跟帖中看到,絕大多數網友都有同感。網友“小兔牙媽咪”說:劉老師講到的現象確實有,你看看現在有些基金經理,才工作幾年呀,就開始管理幾億的基金,確實讓人不放心。“巧克力攀司”表示:繳稅還和收入掛鉤呢,基金可好,你賺了賠了他都收費。網友“徐冬V”表示:基金公司看中的就是坐收管理費。管你基民盈虧,而我日進斗金。除此之外,基金的虧損是否存在定向的利益輸送?“飯高馬甲”則表示:基金這種盈利模式,早已淪為轎夫了。“我愛了然兄”則進一步表示:淪為轎夫的評價還是客氣的,不客氣講,可串通一氣謀私利,盈虧都得利。

                  對于劉彥斌的建議,網友們都表示強烈支持。網友“慕容詠梅”表示:劉老師說出了廣大基民的心聲,不管賺了賠了都照收“買路錢”,霸王行業早就該變革了!“道可道理”表示:這種制度不合理,必須改變,否則基金行業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美滋滋”也表示:支持這個提議,現在什么都和效益掛鉤了,為什么基金不行呢?

                  去年基金虧5004億卻收費288億

                  基金經理薪酬逼近華爾街

                  據相關機構統計,受去年股市大跌影響,基金去年整體虧損5004億元,創基金歷史上第二大年度虧損額。除了貨幣市場基金和保本基金之外,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虧損3147億元和1523億元,“貢獻”了基金全部虧損的93.3%。債券型、QDII基金、封閉式基金也都不同程度虧損,每個基民人均虧損四千元。不過,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特征明顯,去年收取管理費達到288.64億元,比2010年僅減少14.64億元,降幅只有4.83%。

                  記者調查發現,在全行業大幅虧損的背后,收入最多的10家基金公司合計收入管理費達到134.28億元,占到了行業總收入的46.52%,管理費收入超過10個億的公司達到7家,其中華夏基金以25.27億元的管理費穩居頭把交椅,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博時基金和大成基金收入也均超過10億元。同時,國內基金經理的收入從2007年開始火箭式上升,目前的薪酬已經逼近華爾街。普通基金經理的轉會費一般在100萬到200萬之間,如果是明星基金經理的收入將會再上浮100萬,要是在上一年其管理的基金進入前十強,這個費用將會達到500萬。

                  律師稱國內基金收費模式走樣了

                  國外基金公司虧損不收費

                  眾所周知,國內資本市場上的基金理財模式是從國外引進的,那么,在國外,基金公司是不是無論盈虧也都收取管理費呢?

                  因“南方基金分紅案”而名噪一時的著名基民維權律師、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律師對國外基金制度有一定研究。昨天他在接受記者連線采訪時表示,國外的基金公司不像國內一樣分為公募和私募,他們一般都是采用公司制的運作模式,基金公司必須根據基金的經營績效收取報酬,如果基金不賺錢,基金公司就不能收費。

                  但是,這種合理的制度在引進國內后就變樣了,國內公募基金現在采用的是固定收費模式,基金公司一般按收盤后資產凈值的1.5‰左右向基民收取管理費,無論基金賺不賺錢都要收費,跟業績一點關系也沒有,同時,基金托管銀行還要按基金凈值的0.25‰計提費用,確實很不合理。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