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新聞 原創 視頻 評論 財經 房產 汽車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體彩 消費 娛樂 公益 河南爆款 數讀有道 鄭在讀書
                智庫河南
                映象首頁 > 智庫河南 > 理論資訊 > 正文

                論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

                2018-01-16 11:14 來源:求是

                [摘要] 立足新時代新方位,我們要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努力使我國的經濟體制更加符合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推動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今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波瀾壯闊,取得了巨大成就。總結成功經驗,關鍵一條就是我們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更好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對于在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一、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選擇什么樣的經濟體制,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核心是如何認識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眾所周知,傳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是以排斥市場的作用為特征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們黨開始探索把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的體制機制。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黨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了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回答了如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什么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等重大問題,為我們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指明了方向。正是在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持續探索中,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并通過其牽引作用,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牛鼻子”。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市場體系、企業制度、宏觀管理、財政金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對外經濟等諸多方面。其中,政府和市場關系居于核心位置。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但也要看到,我國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例如: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等。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是進一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只有把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具有全局性和牽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才能全面推動各領域改革向縱深邁進,解決好經濟體制中的深層次問題。

                  政府和市場關系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演變的主題。縱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演變發展的歷史,國家干預主義和自由放任主義的經濟理論交替占據主導地位。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派崇尚通過自由市場競爭的方式來配置資源,主張政府只充當“守夜人”的角色。但是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爆發,徹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場的嚴重弊端。作為對完全自由市場的反思,凱恩斯主義主張用以總需求管理為核心的政策對經濟實行干預。然而,伴隨70年代嚴重“滯脹”現象的出現,否定政府作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重新興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對新自由主義的反思又成為了經濟學的潮流。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市場經濟理論史就是一部政府和市場關系爭論的歷史。

                  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處在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們不可能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找到現成的答案,也不可能從其他國家找到可直接借鑒的經驗,只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進行探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反映了我們黨對市場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基本要求。具體內容包括:企業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體,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由企業根據市場需要自主決定;價格機制是市場配置資源的核心,價格形成機制以市場競爭為主,使價格充分反映資源的供求狀況;市場體系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現代市場體系讓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完善的市場秩序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保障,政府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

                  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形式。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率的形式。首先,市場能夠有效處理和傳遞經濟信息,在處理和傳遞有關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巨量信息方面,有著其他機制無法比擬的優勢。其次,市場能夠自動協調利益關系,使各個經濟活動主體相互間的利益關系通過市場得到平衡,從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第三,市場能夠有效校正供求失衡,從而形成社會勞動在各個生產部門按比例合理分配的長期趨勢。此外,市場還能夠鼓勵創新、優勝劣汰,有助于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突出了問題導向。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歷了逐步確立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但當前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比如,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并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以形成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也是難以推進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利于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責任編輯:王慶河)

                專題

                專欄:決勝全面小康  讓中原更加出彩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研討會

                理論豫軍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