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楊征建看來,中國葡萄酒行業與中國啤酒行業均進入了產業結構升級、消費升級、消費者口味變化的階段?!斑M口啤酒和進口葡萄酒逐步填補消費者日益增加的口味需求,迎合市場品質升級、性價比升級、個性化發展的趨勢。”楊征建稱,原來的低效產能和無效產能必須退出市場:“大的國產葡萄酒企業都在逐漸提高產品的定位,淘汰低端的產品,進行產品升級?!?/div>
張裕有關負責人用“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回應記者的提問,稱國產葡萄酒經過前十年的飛速上漲,產量已經滿足當前市場需求,甚至出現了結構性過剩,現在雖然逐年下滑,但整體趨于穩定,而伴隨著消費升級浪潮,中國葡萄酒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容。
“行業升級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很多,但我們已經在優化了?!敝斓づ钫J為,國產葡萄酒企業收購海外酒莊、換帥,都是進行優化的手段。對于國產葡萄酒巨頭張裕、長城陸續公布換帥消息,并發布新的營銷策略,朱丹蓬認為兩個企業的中長期部署均意在提振業績、重新布局。卡思黛樂中國區總裁殷凱表示:“葡萄酒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內部的結構優化是不可避免,也是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所以專業酒商將迎來內、外雙重發展紅利?!?/div>
張裕等企業收購海外酒莊,目的是通過海外并購,在葡萄原料上能夠有效抵抗天氣災害、局部市場價格波動等方面的風險;而在生產上,則可以博采眾長,將分布在不同產區、國家的企業進行合理調配,平衡企業的整體生產體系。楊征建認為,至少需要3~5年的考察期。
業內觀點
葡萄酒市場格局仍將改變
不過,在朱丹蓬看來,收購海外酒莊是國產葡萄酒企業“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我們有很好的產地、有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更好的路子是培養起中國葡萄酒的本土品牌。”不過他認為,這只能是中長期的目標,現在的重點是解決國產葡萄酒企業的生存問題。
中國葡萄酒市場將面臨多重競爭:進口葡萄酒之間、國產葡萄酒之間、內外葡萄酒之間、葡萄酒與其他酒類之間。盡管看起來很復雜,楊征建卻認為市場的脈絡思路更為清晰:“未來能生存下去的,要不就是強大的品牌,要不就是‘小而美’,做個性化消費者、企業營銷的企業,要不就是平臺。”他認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格局仍將不斷變化,原因是行業還沒形成壟斷競爭,也沒有占有率超過30%的寡頭存在:“這將是競爭非?!ち摇氖袌??!?/div>
國產葡萄酒是否具有競爭優勢?朱丹蓬認為國產葡萄酒劣勢很明顯、優勢也很明顯:“優勢在于性價比、服務售后、渠道深度等。”楊征建認為國產葡萄酒的識別能力更強、不會受貨源短缺和匯率變化的影響,營銷上更能結合本土情況。張裕的負責人對此則表示國產葡萄酒立足于本國市場,對市場的了解更加透徹。(記者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