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快遞新規今起正式實施 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違規

                2018年05月01日08: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5034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日電 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針對“快遞員是否可以拒絕送貨上門”“快件丟失后如何索賠”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

                快遞新規今起正式實施 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違規

                  北京市某小區外的快遞柜上張貼提示,提醒快遞員放進貨柜前首先征得收件人同意。中新網 邱宇 攝

                  送貨上門——

                  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于違反規定

                  4月初,中新網曾報道稱,北京多家快遞公司存在快遞員不愿意送貨上門的情況。據受訪者反映,有的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且客服稱“現在都是去驛站自取,以后所有快遞都會這么做”。

                  快遞員是否可以拒絕送貨上門?上述《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這意味著,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于違反規定。貫鑠企業CEO、快遞專家趙小敏此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如果快遞員想放在代收點或快遞柜,那么首先要征得收件人的同意,如果收件人不同意,則必須送貨上門。

                  末端派件

                  ——鼓勵企業共享設施 推廣智能快遞柜

                  不過,在送貨上門方面,快遞員也有自己的苦衷。比如,有些小區禁止快遞車輛入內;部分快遞單上的門牌號不準確;經常遇到收件人不在家的情況,導致送貨效率降低、快件積壓;擔心快遞車或車內的快件被盜,等等。

                  正因為快遞員有這些困擾,國家也鼓勵“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要多樣化。《條例》明確,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

                  《條例》提出,鼓勵和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采用先進技術,促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快遞電子運單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推廣應用。

                資料圖:快遞員使用智能快遞柜投送包裹。韓章云 攝

                  資料圖:快遞員使用智能快遞柜投送包裹。韓章云 攝

                  實名制

                  ——身份信息不實快遞企業不得收寄

                  在寄件方面,《條例》提到了實名制的問題。快遞實名制是指寄件人需要出示身份證、登記個人信息,已于2015年底正式推行。

                  《條例》進一步明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并登記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隱私保護

                  ——泄露寄件人隱私最高罰款10萬

                  快遞實名制成為保障快遞包裹安全的措施之一,但同時引發人們對隱私安全的擔憂。

                  對此,《條例》規定,除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對快件進行檢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非法檢查他人快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最高處10萬元罰款。

                快遞新規今起正式實施 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違規

                  一張快遞單上,收件人手機號碼被部分隱藏。中新網 邱宇 攝

                  損壞索賠

                  ——可要求快遞運單所屬企業或服務企業賠償

                  在運送途中,因快件損壞或丟失而引發的糾紛時有發生。

                  關于索賠問題,《條例》規定,用戶的合法權益因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受到損害的,用戶可以要求該商標、字號或者快遞運單所屬企業賠償,也可以要求實際提供快遞服務的企業賠償。

                  另外,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文章關鍵詞:條例;快遞員;快遞業務;快件;快遞單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十九大后中共首部“條例”:為黨務公開列清單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這是十九大后中共發布的首部“條例”,也是黨務公開領域的首部基礎主干法規。黨務公開的主體分為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此外還包括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以及黨的工作機關、黨委派出機關、黨委直屬事業單位、黨組等。

                • 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一批地方法規 河南將禁止露天焚燒落葉

                  條例新增規定,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的從業人員,要執健康證上崗,否則不僅要停止相關經營活動,還可能會被處以300元~500元罰款。根據這一建議,《條例》修改為: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材料齊全的,當場登記。

                • 《河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表決通過 明年1月1日起實施

                  這樣看來,如果河南人在外地見義勇為,得到認定但未享受到獎勵和保障,回老家河南也會得到認可,享受相應的獎勵、保障等。從明年1月1日起,該條例正式施行,屆時見義勇為的認定、獎勵、權益保障等將依照此規定執行。

                • 河南將對見義勇為犧牲者頒發100萬元撫恤獎金

                  12月1日,(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河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本省戶籍人員在本省行政區外被確認見義勇為的,適用本條例,但是行為發生地予以獎勵和保障的除外。

                • 財政部表示從未發布遺產稅條例 專家:只是研究過

                  財政部在回函中明確表示,“我國目前并未開征遺產稅,也從未發布遺產稅相關條例或條例草案。”  遺產稅是以被繼承人去世后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征收的稅。

                • 麗江古城保護條例聽證 代表建議維護費外另收門票

                  附件: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關于重新制定的《云南省麗江古城保護條例(草案)》聽證會聽證報告 (原標題:新麗江古城保護條例聽證,代表建議在維護費之外另收古城門票)

                • 河南嚴查哄抬物價等行為 經營者強制消費或被重罰

                  近日,省政府法制辦出臺《河南省價格監督檢查條例(修訂草案)》(簡稱《條例》),公開向市民征求意見。若出現這11種違反政府指導價行為則將被重罰: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 新版河南省物業管理條例通過 漲物業費要看業主“臉色”

                  核心提示|昨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高票通過《河南省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版條例明年元旦起施行。物業應在顯著位置公示物業費使用情況、公共水電分攤費用情況、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經營所得收益和支出情況、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共車位、共用車庫經營所得收益和支出情況等信息;

                • 新版河南省物業管理條例通過 漲物業費要看業主“臉色”

                  征集2000多條建議,市民意見進入“立法圈”

                •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擴大)報告會

                  陳潤兒、葉冬松、王炯、翁杰明、趙素萍、任正曉、李亞、孔昌生、陶明倫、許甘露、馬懿、穆為民、劉春良、蔣篤運、趙建才、王保存、段喜中、徐濟超、舒慶、徐光、戴柏華、史濟春、張廣智、龔立群、梁靜、張亞忠、高體健、靳克文、錢國玉、張立勇、蔡寧出席報告會。謝伏瞻強調,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認真學習貫徹新修改的《條例》,進一步做好巡視巡察工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