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新期盼:百年夢圓民族興(十九大時光)

                2017年10月19日10:45  來源:海外網

                5034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些話在民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在地鐵公交上、在展覽館里、在互聯網上,民眾通過各種方式收聽收看十九大開幕會,表達對未來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宏偉藍圖增自信

                  18日清早,北京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在北京展覽館,筆者看到,依然有很多市民前來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在展廳內的大屏幕前,觀眾正聚精會神地聆聽十九大報告。“我們特意選在今天來參觀,因為之前聽說展廳內的大屏幕會直播十九大開幕會。來這兒看的感覺和在家里看不一樣,更能感受到大會的隆重氣氛。”一位觀眾說。

                  十九大報告清晰地描繪出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極大增強了各界民眾的信心。“我對國家的發展充滿期待。” 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農民王志峰說,“過去的5年極不平凡,未來的5年也必將輝煌燦爛。”

                  十九大報告擲地有聲地宣布,“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并莊嚴宣誓,“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對此,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民警龍思蘊表示,這既反映了我們黨反腐敗斗爭取得的偉大勝利,又昭示鏟除腐敗毒瘤,迎來海晏河清的堅定意志,讓人無比振奮。”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今日中國》雜志社職員戴先生對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印象極為深刻。他表示,“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傳播者,把新時代人民建設美好生活的熱情宣傳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很多人表達了對醫療衛生、城鄉協調發展等方面的期盼。

                  “我是從山東青島農村出來的。這幾年我的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了,父母常給我打電話說,不用擔心他們的生活。”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旗新小學語文教師梁子真談起家鄉發展時,面帶笑容。“聽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之后,我十分激動。希望未來多出臺惠農政策,期待家鄉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梁子真說。

                  渴望現代化國家早日建成

                  18日早上6時,筆者驅車90公里,前往位于北京市延慶區的中建京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京北公司)。不到8時,很多職員已經坐在會議室里,準備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當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時候,會議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中建京北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薛灝對報告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這部分感觸頗深。在他的筆記本上,除了對報告的記錄外,還添加了自己的感想。薛灝說:“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延慶區小營村、石河營村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投資建設,就是要將幸福帶給每一位村民,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職責。這是村民對未來的期待,也是我們對未來的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此,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國家稅務局的李銳鋒表示,實現國家現代化是數代人的夢想。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站在更高起點上,向著這個偉大目標奮進。

                  全民關注贊盛會

                  18日上午9時,北京市海淀區積水潭地鐵站進站口,乘客正有條不紊地通過安檢進站。當地鐵內懸掛的電視屏幕上出現習近平總書記作報告的畫面時,很多來往的行人不禁放緩了腳步。

                  正趕往三里屯外交公寓上班的北京大疆傳媒職員李陽說:“雖然上班時間匆忙,但看見電視上播放十九大開幕會時,還是免不了停下來多看幾眼。”

                  線上與線下共同關注十九大。在各大門戶網站和手機App的直播頁面上,大量網友留言點贊。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上,有網友留言說,3個多小時的報告,肯定了成績,鼓舞了國人,描繪了藍圖,明確了目標,為總書記點贊、為黨點贊。

                  國外與國內共同矚目十九大。正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研究生的馬思源早早便和中國學子們約定一起觀看十九大開幕會。馬思源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十九大對我和身邊的每個人都非常重要,這是關乎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會議。”(潘旭濤 吳宇軒 許澤然 郭超凱)

                文章關鍵詞:惠農政策;李銳鋒;大門戶網站;歷史方位;總書記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泰國最高法院宣布受理英拉大米收購案訴訟

                  記者 崔云】據英國路透社3月19日報道,泰國最高人民法院裁決,受理檢方就前總理英拉大米收購案提起的刑事訴訟案。泰國最高人民法院19日發表聲明稱,“這起案件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權范圍之內的事,因此我們將接受檢方對英拉的訴訟,我們將第一次聽證會的時間設置在5月19日”。

                • 抓住新機遇 闖出新路子

                  目前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取得了一些進展。我們借力京津推動創新發展,就是把京津的科技人才優勢變成河北的新興產業優勢,把京津的服務需求優勢變成河北的服務產業優勢,把京津的金融優勢變成河北的資本優勢。

                • 農民收入增速緣何跑贏城里人?

                  農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14年繼續縮小。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2013年縮小0.06。專家認為,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我國收入分配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 農民收入增速跑贏城里人:惠農政策顯成效

                  農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14年繼續縮小。“把農民的增收始終作為當前收入分配的重點,一系列加強農民增收的政策執行情況也比以前更加到位,這些因素都使得農民收入增長比城鎮居民快。

                • 種糧補貼之亂:種的補20 不種的補160

                  其中以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糧食豐收的重要推動力。盡管部分農戶依靠農業保險降低了種植風險,但仍有不少種糧大戶表示,由于農業保險保額低,化解風險作用較為有限。

                • 駐馬店市上蔡縣高標準糧田每畝多打糧一百多斤

                  上蔡縣委書記彭賓昌說:“我們牢記政治責任,完善農業設施,落實惠農政策,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竭盡全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在大路李鄉高標準糧田里,朱里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文獻高興地對記者說。

                • 三門峽深入開展“進千村幫萬戶”活動

                  6月17日,在離三門峽市區200公里的一個深山村——盧氏縣雙槐樹鄉東桃花村,記者見到有著48年黨齡、做過22年村干部的老黨員張石號。截至目前,三門峽市、縣、鄉三級黨員干部圍繞群眾反映的各種生產生活難題,已辦結問題4423個,涉及農戶3.37萬戶。

                • 九方面專項整治實打實

                  各地普遍把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專項整治向市、縣延伸,對接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整治工作,上下聯動,互動整改,鞏固和深化已有工作成果。對此,中央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將繼續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各地專項整治工作繼續扎實推進。

                • 惠農政策商水縣化河農民馬年春節增加新元素

                  隨著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富裕起來的商水縣化河鄉農民過年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傳統的奢侈浪費、豪華送禮及祭拜等在馬年春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的新元素,使農村里的年味兒越來越時尚。

                • 國務院召開農業農村工作座談會 回良玉出席

                  近日,國務院在山東召開農業農村工作座談會。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省長姜大明和部分省(市)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負責同志、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座談會。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