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8日09:08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在北京第一高“中國尊”上俯瞰霧霾中的CBD攝影
中央氣象臺昨日就近期京津冀地區霧霾成因進行了分析,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導致近期京津冀地區霾天氣多發重發。預測1月8日至14日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氣象條件整體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后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至中度霾。
去年11月起的7次中到重度霾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首席艾婉秀介紹,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2017年1月2日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監測顯示,我國中東部霾區面積超過70萬平方公里。
世界氣象組織近期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指出,2016年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年份。我國2016年氣溫為歷史第三高,其中12月為歷史最高。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特別是冬季溫度升高大于夏季,高緯度溫度升高大于低緯度,高低緯度的溫度差異縮小,不利于冷空氣南下,使得冷空氣過程少,強度總體偏弱,也導致霾天氣較近幾年多發重發。
京津冀冷空氣偏少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冷空氣次數少、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近期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容量低,霾日數偏多。
據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恒德介紹,首先,冷空氣次數少,強度總體偏弱。其次,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平均風速比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偏小,北京的情況更加明顯。
京津冀靜穩天氣日數占63%
張恒德介紹,大氣環境容量是反映大氣對污染物的通風擴散和降水清洗能力的綜合指標。容量低表示大氣對污染物的自凈能力弱。與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大氣環境容量偏低6%,大氣自凈能力偏低15%,靜穩天氣日數占比達63%。
此外,京津冀地區的地形條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西部和北部“弧狀山脈”包圍,霾天氣過程往往易出現偏南氣流,將南部污濁空氣吹向華北平原并停滯,加劇了京津冀污染物和水汽的聚集。
昨日京城降小雪
昨天早晨開始,本市大部分地區陸續飄起了小雪或零星小雪,由于中午前后溫度升高,部分地區降雪轉變為雨夾雪或小雨。
由于空氣濕度較大,今天早晨仍有霧影響,預計中午前后城區及以北地區能見度均有所改善,到傍晚前后北京境內天氣將全面轉好。
京津冀霧霾多發 官方: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導致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霾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重發。2016年11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冷空氣不活躍、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是近期京津冀地區霾多發重發的主要誘因。預計1月8日至14日,氣象條件整體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后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至中度霾。
以我國為例,2016年11月以來,東亞冬季風偏弱,我國僅出現6次冷空氣過程,較常年同期(8.2次)偏少。艾婉秀說,西部和北部被“弧狀山脈”包圍,霾天氣過程往往易出現偏南氣流,將南部污濁空氣吹向華北平原并停滯,加劇了京津冀污染物和水汽的聚集。
到2020年,PM2.5年平均濃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下降40%左右(記者 平凡)
專家們認為,實際上只要做好基礎設施對接、公共服務對接、各種制度對接,市場完全可以實現資源流動,在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就是燕郊,一個京津冀地區發展不平衡、交通不對接、制度相分割等不協同癥候的縮影。
題:聯手治霾成京津冀一體化排頭兵 三大疑問待解 嚴重的大氣污染促使河北再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也催逼這個鋼鐵產量連續13年位居全國之首的省份再次向過剩產能“開刀”。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推動,使得京津冀一體化在今年全國兩會前后,成為輿論最為關注的熱門話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大都市周邊的新城開發與中小城市建設,將其建設成為生態、科技、宜居宜業的新興城市。
(記者 董冠洋)中國環境保護部18日在北京公布2014年2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最好,達標天數達91.6%,比1月份提高39.2個百分點,無重度及以上污染。
中國環境保護部20日在北京公布了2014年1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平均超標天數比例也達到了47.6%,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占超標天數的94.7%。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向媒體發布了2013年12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4.3%,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5.7%,重度污染占13.4%,嚴重污染占20.6%。
中央財政近日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昨日發布,中央財政近日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省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省傾斜。《研究計劃》將設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及減排支撐技術、空氣質量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和大氣污染防控監管技術體系三個主題。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昨日發布,中央財政近日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省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省傾斜。《研究計劃》將設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及減排支撐技術、空氣質量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和大氣污染防控監管技術體系三個主題。
記者近日從環保部獲悉,針對京津冀地區灰霾嚴重現象,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對京津冀地區提出了更嚴厲的要求。建設空氣質量國家直管監測點,定期公布區域內6個省(區、市)和53個城市的排名情況,公布區域內重點污染源名單、重點治污項目清單和時間表,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昨日,國家公務員局公布近日印發的文件,提出在“公務員管理”方面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公務員管理的7項京津冀協作措施,包括加大公務員交流等。
記者11日從亞洲開發銀行(亞行)駐中國代表處獲悉,該行已批準向中國提供一筆總額為3億美元的政策性貸款(PBL),幫助中國解決長期困擾首都北京及周邊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這是亞行首次向中國提供政策性貸款。除亞行貸款外,德國復興信貸銀行也計劃提供1.5億歐元的聯合融資,以滿足河北省《2015—2016年河北省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中48億美元的預計支出需求。
京津冀協同發展最大的制約瓶頸,是沒有構建成一個富有活力、統一性、區域性的市場。梁振剛進一步闡釋說,地方應該利用京津產業轉移的機遇,將之與本地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推動本地產業的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