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成功合龍:施工7年,可抵御16級臺風

                2016年06月29日16:50  來源:澎湃新聞網

                5034

                  央視新聞客戶端6月29日消息,在6月28日晚十一點半左右,港珠澳大橋最后一塊鋼箱梁開始進行吊裝施工,經過1個多小時的緊張作業,吊裝作業順利完成,6月29日上午,經過對合龍橋梁的相關數據進行檢測,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確認,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在6月29日上午10點成功合龍。

                  6月28日下午,運載著最后一節鋼箱梁的浮運船慢慢駛入港珠澳大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施工海域。晚上十點,浮運船在預定位置拋錨,施工人員開始將大型吊機的鋼索固定在鋼箱梁上。晚上十一點半左右,這個重約180噸的鋼箱梁緩緩從浮云船上吊起,慢慢地向合龍口靠近,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起吊,鋼箱梁到達嵌入合龍口的位置,此時,也是鋼箱梁的吊裝難度最大的時候。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景強介紹,鋼箱梁上來以后,合龍口兩側的焊縫要控制在兩厘米以內,這就要求對周圍環境的溫度,以及施工過程中溫度的誤差,要有一個準確的預測和測量。

                  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緊張施工,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的最后一片鋼箱梁成功吊裝,鋼箱梁在進入合龍口之前,經過短時間的細微調整,精準地嵌入了合龍口。

                  在整個吊裝過程中沒有發生磕碰,起吊過程也非常平穩順利。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鋼鐵會熱脹冷縮,因此需要選擇在溫度穩定的時候進行吊裝,而這樣的時刻都是在夜晚,這也是鋼箱梁的吊裝要選擇在夜間的原因。

                  6月29日上午,經過現場檢測,鋼箱梁吊裝的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技術人員開始對合龍口位置的縫隙進行焊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正式宣布,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成功合龍。

                  記者探秘港珠澳大橋:可抵御16級臺風

                  經過長達7年的施工作業,長約23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終于順利完成合龍。我們都知道,這座橋是建在海面上的,它是怎么抵抗海水的腐蝕的,又是否能抵御臺風呢?

                  港珠澳大橋橋面,距離海面有30米左右,記者發現,這座橋梁的材料絕大部分是鋼鐵。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總監張勁文介紹,我們在城市里面能夠看到的鋼結構的橋梁,用鋼量很多都是在兩萬噸左右,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上部結構的用鋼量是在42萬噸,相當于4個鳥巢或者60個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

                  可以說,港珠澳大橋其實就是一座鋼鐵橋梁。不過,由于它所在的位置是在海面上,空氣濕度大,加上海水本身具有腐蝕作用,這對鋼鐵來講,可謂是致命的傷害。而這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是120年,那么,有哪些方式來保證橋梁不會被腐蝕壞呢?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總監張勁文介紹,鋼板表面要涂防水粘結層,因為鋼結構它非常怕滲水,滲水就會銹蝕,鋼結構的壽命就不能保證。橋面在完成底部的涂裝之后,施工人員還會在上面澆筑一層瀝青混凝土,以保證車輛行駛在橋上的時候,保持足夠的抓地力。

                  此外,港珠澳大橋位于伶仃洋海面上,而這一地區是臺風多發區,港珠澳大橋是否能夠抵抗臺風呢?據介紹,按設計可以抵御16級臺風,在橋梁里面,有一個阻尼器,這個阻尼器可以抑制橋梁的振動,在營運階段,有一個健康檢測系統,也有一個運營維護系統,可以很及時地測出風速,而且還有一個應急預案,就是說風速到了某一個值的時候,大貨車不能上橋,極端情況下可能要把橋封掉。

                  港珠澳大橋,中國新名片

                  從2004年開始提出設計方案,到2011年開始動工建設,再到目前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的合龍,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歷程已經過去了13年,在這座橋梁的建設過程當中,我們國家的橋梁建造水平業主逐步提高。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可分為橋梁工程和島隧工程兩大塊,其中主體橋梁工程長達22.9公里,而島隧工程由海底沉管隧道、東人工島和西人工島三大部分組成。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后,將成為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在這座橋梁建設過程當中,往往沒有先例可以借鑒,建設者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因此,這座橋梁設計和建設的歷程,就是我國橋梁建設技術革新的歷程。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總監張勁文介紹,港珠澳大橋在做橋梁的過程中,把傳統的土木工廠行業往制造業的方向去靠攏,所有的零件,所有的構件,都是在工廠里面完成,然后到工地上,用大型的浮吊把它吊上去,用搭積木的方式來完成這個項目。

                  除了橋梁本身之外,由于港珠澳大橋本身的獨特性,很多在橋梁建設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裝備,都沒有現成的,設計和施工單位只能根據實際的施工需要進行技術創新,不斷發明創造,并且逐漸研究出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海洋建造裝備。這些技術裝備經過簡單的改裝,有些甚至不需要改裝,就能夠用于其他工程的建設。

                  港珠澳大橋作為一項超級工程,此次主橋部分全線貫通,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全面完工邁出了重要一步,更體現出我國橋梁施工建造已達到領先水平,是一種名副其實的中國新名片。

                文章關鍵詞:港珠澳大橋;粘結層;橋梁設計;橋梁施工;施工過程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港珠澳大橋地盤工作臺突然倒塌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勞工處高度關注港珠澳大橋地盤29日發生的工作意外,正調查原因,查找持責者的法律責任,并提出改善措施。

                •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成功合龍

                  當日,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合龍儀式在珠海舉行。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

                • 港珠澳大橋將于2016年建成 設計壽命120年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工程島隧項目總經理林鳴表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建設管理挑戰、工程技術挑戰、環境保護挑戰、施工安全挑戰。2010年11月25日,中國交建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簽訂合同,以設計施工總承包方式建設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隧工程。

                • 港珠澳大橋啟動沉管浮運 迎工程關鍵節點

                  已開工三年的港珠澳大橋建設2日迎來工程關鍵節點。重4.6萬余噸、造價上億元人民幣的首節海底隧道沉管,在8艘大馬力拖輪拖帶下緩緩離開珠海桂山沉管預制場,駛向目的地——西人工島。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發生意外 致1人死亡十余人受傷

                  請點擊安裝按鈕安裝  香港東涌碼頭對面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工地發生工業意外,一名工人死亡,十多人受傷,其中二人傷勢較重。意外在早上十時許發生,意外的地點是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工地,位置在赤鱲角機場對出。

                • 港珠澳大橋主體下月開工 大橋計劃2016年建成

                  (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潘虹) 日前,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舉辦的第五屆世界海洋日 “在發展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南海區海洋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據介紹,港珠澳大橋深水區非通航孔橋由70米增大到110米,淺水區非通航孔橋由70米增大到85米,從而單單深水區的橋墩數量減少約270個。

                • 港珠澳大橋將進入全線施工期 大橋海事處揭牌

                  記者18日從廣州海事局了解到,備受關注的港珠澳大橋建設即將進入全線施工期,屆時將有上萬名施工人員、上千艘船舶參與。記者在現場看到,港珠澳大橋海事處設在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水域的現場監管躉船“海躉1550”上。

                •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貫通 全球最長能抗八級地震

                  建成通車后珠海香港兩地通行時間將從陸路約三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縮減到30分鐘車程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昨日正式貫通。按照計劃,港珠澳大橋明年建成通車后,珠海和香港兩地的通行時間將從過去的陸路三四個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壓縮到30分鐘的車程。

                • “占中”港鬧自我隔絕香港經濟發展空間

                  大多數社會動亂都存在經濟根源,這次香港“占中”動亂也不例外。而一些貌似保護港人機會的做法,也大大提高了香港的成本,降低了香港的效率,最終壓縮了港人發展的空間。港人不要以為對內地勞動力更大程度開放是搶奪港人飯碗,恰恰相反,這樣能給港人在香港、內地乃至海外創造更多飯碗。

                • 香港特首梁振英吁 港人把握珠三角發展機遇

                  梁振英指出,隨著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速鐵路在未來3年落成,泛珠三角城市圈的經驗、發展規模將會是世上前所未見。梁振英表示,港人應思考如何把握機遇,思考在珠三角發展中,可以擔當什么角色。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