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村民上百件藏品被扣25年 警方:已交博物館不會還

                2015年10月17日17:48  來源:澎湃新聞網

                5034

                “100多件藏品被扣押了25年,一直沒還給我們。”10月16日,湖南臨湘市白羊田鎮村民潘新明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1990年疑遭人舉報“倒賣文物”,其父親潘澤黃收藏的100多件藏品被臨湘市公安局扣押,至今不見蹤影。

                答復意見書

                臨湘市博物館:不適合個人收藏,不會歸還

                扣押物品清單

                湖南村民上百件藏品被扣25年,警方已交博物館“不會歸還”

                扣押物品清單

                  “100多件藏品被扣押了25年,一直沒還給我們。”10月16日,湖南臨湘市白羊田鎮村民潘新明向澎湃新聞反映,1990年疑遭人舉報“倒賣文物”,其父親潘澤黃收藏的100多件藏品被臨湘市公安局扣押,至今不見蹤影。

                  臨湘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宇良10月17日回應澎湃新聞稱,當年潘澤黃藏品被扣押可能涉及倒賣文物,因其藏品中有一件玉筆筒是列入國家三級保護的。當時警方將藏品移交博物館后,未對事情進行調查處理。現在藏品屬于博物館,不予歸還個人。

                  家屬:收藏只是愛好沒做“倒賣”生意 

                  據潘新明介紹,其父潘澤黃今年68歲,1976年因工負傷殘疾后以收廢品為生。期間,潘澤黃收到了不少有收藏價值的物品。1987年,潘澤黃收到一個玉筆筒,有村民提出以1000元價格購買,但潘澤黃并未同意。

                  “后來,他就去公安局舉報我父親倒賣文物。”潘新明說,遭舉報后,1990年9月25日,臨湘市(當時為臨湘縣)公安局工作人員來到其家中,未出示相關公文,就將潘澤黃100多件藏品帶走,于第二天開具了扣押物品清單。后事情至今未得到處理,扣押物品也未返還。

                  潘新明向澎湃新聞出示了其父親的身份證件及殘疾人證圖片。 澎湃新聞從他提供的

                  扣押物品清單上看到,物品包括罍缸1只、陶獅子1只、銅錢50個、玉筆筒1只等,共31種合計130余件

                  ,清單上寫有搜查人王一文、被搜查人潘澤黃。

                  對于“倒賣文物”這一舉報,潘新明說,父親收藏只是出于愛好,期間也轉讓過收藏品給其他慕名而來的收藏者,但絕不是專門做這個生意。

                  萬利村58歲的潘姓村主任告訴澎湃新聞,他知道潘澤黃藏品被扣押一事。當年潘澤黃收藏過一些物品,也賣過一些給其他人,但都是沒有什么年份的小物件,“算不上什么文物”。

                  臨湘市博物館:不適合個人收藏,不會歸還 

                  潘新明說,事發時他才8歲,家人尚未對這些收藏品進行過估值,這些年他們一直在向臨湘市公安局討要當年的扣押物品,一直沒有結果。

                  今年10月13日,潘澤黃終于收到了臨湘市公安局出具的答復意見書。

                  這份《關于潘澤黃要求返還扣押物品信訪事項的答復意見書》,蓋有臨湘市公安局公章。

                  答復稱,收到潘澤黃的信訪件后,該局黨委高度重視,政委鄧可杰即作出批示,副局長王宇良、石一兵等親自參與調查核實。經調查,所反映的公安局扣押物品的情況屬實,因被扣押物品需要進行鑒定及對被扣押物品的管理權限,王一文等工作人員于1990年10月27日將這批物品移交給了臨湘市博物館。

                  答復還稱,如不服該處理意見,可自收到該處理意見書之日起30日內,向臨湘市政府書面提出復查申請,逾期不申請復查,該處理意見書即作為該信訪事項的終結性處理意見。

                  對此答復,潘新明說他們更糊涂了:“這是讓我們去博物館要藏品?還是說藏品已經屬于博物館了?”

                  公安局副局長:博物館稱不再歸還 

                  10月17日,臨湘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宇良告訴澎湃新聞,據調查,當年有人向文化部門反映潘澤黃的事情,因文化部門沒有搜查權,故由公安機關對潘澤黃收藏物品進行搜查。警方將扣押物品移交給臨湘市博物館后,未對潘澤黃一事進行調查處理。

                  王宇良說,在扣押物品中,有一只玉筆筒是列入國家三級保護的,當年潘澤黃配合文化部門工作(搜查),后來就沒有追究其責任。目前因年代久遠,藏品也已移交博物館,臨湘市公安局也不再對潘澤黃一事進行調查。

                  對此,潘新明表示,當年其父親并未倒賣文物,如果收藏品中有國家保護文物,他們愿意上交,但其他不屬于文物的藏品為何不予退還?

                  對此,王宇良表示,公安方面在接到潘澤黃的反映后,與博物館方面進行過溝通,博物館方面稱,所扣押物品不適合個人收藏,目前已登記在檔案,歸屬于博物館,不再歸還給潘澤黃。

                  潘新明說,他們會繼續討要扣押物品中屬于他們的那一部分,目前,他們尚未趕往臨湘市博物館詢問情況,后續會根據答復意見書上所說向臨湘市政府提出復查申請。

                  澎湃新聞10月16日、17日多次致電臨湘市博物館,均無人接聽。

                文章關鍵詞:藏品;博物館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盤點博物館曾出現的爭議藏品

                  西風斥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內元代藏品假的離譜。“花市暫得樓”在微博上指出,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展品“假到了慘不忍睹、令人發指的狀況” 圖片來源:花市暫得樓微博 

                • 如果藏品被扣押,該怎么辦?

                  盡管這些法律糾紛時間跨度達十多年甚至二十余年,但放在當下,仍然值得人們深思。

                • 老人買藏品傳女兒被騙 兩年花掉20多萬元

                  針對老人不懂收藏而又想投資理財的心理,不少騙子打著公司能回收藏品并高額返利的幌子進行詐騙。6980元一個的十二生肖紀念銀章,一買就是12個;1000多元一根的馬年鴻運金條,也買了8根……從2013年開始,賦閑在家的60歲的何先生開始癡迷收藏。

                • 風俗忌禁 千萬別買這些藏品

                  佛牌是泰國獨有的一種佛教飾品,和中國西藏的擦擦佛同屬于一類,只是體積更小。這時他想起那塊由蘇格蘭帶回來的石頭,于是將石頭寄回給了愛丁堡旅游局,希望歸還石頭后可以趕走厄運。

                • 藏家專場藏品不能盲目盡信

                  從去年開始,廣東拍賣市場上的藏家專場或專題層出不窮,一些以前只為行內人熟知的藏家也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如去年的補缺樓專場拍賣就成為城中的拍賣盛事。“推出廣東本土的藏家專場也是重翻歷史,讓大家了解廣東收藏圈的過程。”華藝國際瓷器部負責人王力認為,一個個私人藏家,一段段舊事,引出一個時代的收藏歷史,是重新梳理廣東近現代收藏史的方式。

                • 藏品也玩私人定制:生日鈔受寵

                  如果有一張鈔票放在你的面前,而它的流水順序號恰巧是你的生日。你會不會將它收入囊中?如今,這種被稱為“生日鈔”的鈔票,因其獨特的唯一性,成為送禮大熱門。

                • 暗訪文化收藏公司:贗品被估天價 只為騙取高額服務費

                  呂先生在合肥等待了1個月,9月1日,當他按照約定的日子來到藝博公司,發現被估為16萬的兩件藏品還在該公司的玻璃柜里,根本沒有動彈。羅先生等藏友擁有“價值不菲”的藏品,可他們卻遇上一個又一個的煩惱。

                • 老人藏品被扣13年自稱遭掉包

                  如果被辦案人員占有、私分,警方人員就可能涉及違法犯罪。

                • 不必"較真"《華豫之門》一鑒便知

                  河南衛視《華豫之門》今晚的節目中,有拿來“國寶級”青銅器的自信藏友,也有兩年以來屢敗屢戰的女藏友,還有不服氣藏品被說是假貨的倔強藏友,三位持寶人都迫切想知道他們藏品的真假,他們的收藏之路因為過于在意“真假”而格外曲折。

                • 攬“過億”藏品 無拍賣資質公司突然歇業

                  一家征集了價值上億元藏品的拍賣公司一夜之間人去樓空,藏品無人看管。近日記者接到讀者投訴反映,上海名仁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突然歇業,老板搬走公司財物,拖欠員工工資。

                • 送貨郎著迷收藏20載:藏品上千件望建博物館

                  劉柏雄稱,藏品是他走訪上百個鄉村收集或收購而來,有些藏品還是他軟磨硬泡買來的。劉柏雄說,如今,劉柏雄的藏品只進不出,有時為了一件完整的藏品,他甚至不惜將自己的生意血本全部投入到收集購買客家民俗古物上。

                • 過云樓藏品將再次登陸拍場

                  北京保利拍賣公司近日透露,在即將舉槌的保利春拍上,12頁精品扇面作品將亮相“吳門清韻——過云樓藏金箋扇面專場”。本次亮相“吳門清韻——過云樓藏金箋扇面專場”的拍品包括“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以及王寵、吳寬、祝允明等名家的作品,其中有5頁扇面為唐寅所作。

                • 私人珍郵藏品展覽推出百年前商埠郵票

                  8月20日至9月11日,“尺素鄉情——— 東莞近現代歷史郵品與文獻展(1840-1949)”將在莞城圖書館展出。這些珍稀郵品在國內外展覽中屢獲大獎,如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世界集郵展上贏得世界郵展郵政史類鍍金獎。

                • 《華豫之門》持寶人微信“搖”藏品

                  以前的節目中,偶爾會出現幾個在網上買藏品的持寶人,他們大都遇到了“貨不對板”的情況,可今天這位持寶人,卻是用微信“搖”出來的藏品,而且,他為了買藏品花了四十多萬元。《華豫之門》的專家們將對這種現象如何解讀?今晚河南衛視即將揭曉。

                • 《華豫之門》持寶人微信“搖”藏品 新方法專家是否認可

                  之前的節目中,偶爾會出現幾個在網上買藏品的持寶人,他們大都遇到了“貨不對板”的情況,可今天這位持寶人,卻是用微信“搖”出來的藏品,而且,他為了買藏品花了四十多萬元。”張玉潔說,在“自行車王國”荷蘭,每個人至少都有兩輛自行車,她有三輛,用一輛車換了這個提梁卣。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