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河南廣播電視臺啟動“脫貧攻堅記者蹲點”采訪活動,河南廣電全媒體25路記者,深入全省25個縣的25個貧困村進行蹲點采訪。伴隨著烈日、高溫;聆聽著蛙叫、蟬鳴;邁進了山川、田野;見證了真實、感動……這片黃土地之上,此時此刻閃爍著河南廣電全媒體的身影,留下了他們的汗水。
如今,河南廣電全媒體此次蹲點的25路記者中,有的已完成蹲點采訪,有的仍在驕陽下工作。通過采訪各路媒體的代表,讓我們這次一起聆聽他們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真情流露。
跨越四省 走千里看貧困戶在異地的真實生活
東方今報 猛犸新聞米方杰
橋頭村距離鄭州500多公里,位于固始的西南方處于豫皖交界,是此次媒體蹲點村莊中最遠的一個。蹲點采訪的這段時間里,我一次次被感動:和80后第一書記蔡鵬吃住在村里,好幾次我發現做好飯后蔡鵬會先盛出來些,“悄悄地”把飯給村里的一個獨居貧困老人;村里一次貧困戶座談會上,兩位80多歲的老人稱要靠自己脫貧,一位82歲的老人去年在村里的藕塘幫工,賺了5000多塊錢;另一位83歲老人今年靠逮小龍蝦賣了2000多塊錢,他們用行動給貧困戶們樹立了榜樣。
為了解在外務工貧困戶居住工作現狀,我隨蔡鵬跨越了河南、安徽、江蘇、浙江,行程2100余公里,頂著30多度高溫走訪在那里打工的貧困戶。連著兩天的走訪,我們的衣服都幾乎沒有干過,被汗水浸濕,被雨水打濕。我感受到,雖然生活艱辛,但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和對未來的自信。
接下來,我將繼續在橋頭村蹲點采訪,在有限的時間里用腳步丈量這里每寸土地,用筆和鏡頭記錄這里更多的故事。
20天刻骨銘心 記者多次被挽留并成為“榮譽村民”
民生頻道崔偉:
新蔡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的蹲點已經結束,第一書記及村兩委從村里送我到村口,從村口送到高速口,從新蔡送到項城……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一個離別擁抱,讓我的眼睛瞬間濕潤了。
20個日日夜夜,我們同勞動、同流汗、同快樂。駐村蹲點,農村和城市相比,苦是正常的,但我考慮更多的怎樣把節目的做好。這20天,刻骨銘心。
每天一個連線,一天一條節目,我們采取體驗、日記體的形式展現,來總結第一書記的工作、所見所聞、真情流露。
我和第一書記一起為村里的發展建言獻策,比如,在處理村里的環衛工除草不干凈時,建議他們開展現場評比,通過互動,既公平又提高了他們效率。另外建議第一書記走出去,比如我陪著第一書記去新蔡縣磚店鎮大宋莊學習他們特色蔬菜基地、全新的光伏互補模式,這些都讓第一書記很受啟發。
為了挽留我們,他們還想出許多辦法,比如,把我們輪胎放氣、把攝像機藏起來,把我們的車鎖在村委……離開時,村里為我們舉行簡單頒獎儀式,授予我們“榮譽村民”,頒發了證書和獎杯,那一刻我心里沉甸甸的,他們早已把我當作村中一員。
駐村讓我們相識,更讓我們成為一家人,獅子口村我的第二故鄉,會永遠成為我美好的記憶。
感悟天道酬勤 踏實勤快的“谷瑤人”用小蝸牛帶動大產業
新聞中心屈豐:
伊川縣高山鎮谷瑤村由于受自然條件影響,土地貧瘠,水資源缺乏。2013年前,村里扶貧主要是搞基礎設施,可村容村貌上去了,但沒有解決貧困問題。2014年幫扶隊和村兩委意識到,必須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才行,所以發展產業是唯一出路。
村里選擇養殖蝸牛,這個冷門讓谷瑤村有了特色。村支書馮北方60歲了,但搞蝸牛養殖從技術、到銷售都是一馬當先。現在全村83戶貧困戶近一半的都開始養蝸牛,同時村里還招來鞋廠增加就業崗位。
我感覺最深的一點,問到掙錢的訣竅時,貧困戶說只要勤快、就能掙到錢。這些項目讓貧困戶已經從思想上意識到:人要勤、要實干就有出路。他們其實很聰明,很有干勁,而且樸實,他們不需要一時資金救濟,而需要一個方向一個出路。谷瑤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充當貧困戶的視野和理念,帶貧困戶走向富裕。
三十年從業“老兵” 找到鮮活素材受到思想洗禮
新聞廣播孫建彬:
在媒體工作三十年了,到農村采訪過無數次,記憶中沒有在村里這么久“駐過”。在汝州市焦村鎮邢村一住就是十五天,與工作隊同吃同住同工作,感受很深。
扶貧工作隊的工作態度讓我印象深刻。工作隊和村干部填表建檔,走村入戶,常常加班到夜里兩三點,很少能按時用餐。過去村里都是土路,晴天常常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小商小販都不進村,遇到下雨天娶媳婦,得找人背著新娘出門。工作隊進駐村里后,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將全村道路整修一遍,硬化路面到各家門前,極大方便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村民侯忠臣說現在想買個什么,一個電話商家就送到家里了,日子過得真舒心。
通過蹲點駐村,我本人對農村情況有更深的了解,找到了鮮活的素材,思想上受到洗禮。媒體人要為脫貧攻堅,做出自己的貢獻。
扶貧工作紅火炙熱 貧困戶不出家門獲分紅
都市頻道王健:
初到桐柏縣周崗村,第一書記劉洋就迫不及待地給我們介紹著扶貧攻堅的成果:新村建設,養殖合作社,苗木合作社……貧困戶入股分紅,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通過參加合作社工作崗位獲得更多收入,光伏發電也是讓貧困戶不出家門就能獲得分紅,對貧困戶重新識別,“因戶定策”。
三伏暑日,扶貧工作也是紅火炙熱,雖然入駐時間不長,切實感受到了,以第一書記為代表的基層干部正在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工作,周崗村正通過產業扶貧,擺脫貧困面貌。
普通問候是最真誠邀請 精準與落實之外更要幫扶志向
新農村頻道王啟林:
在濮陽梨園鄉蘇莊村進行蹲點的時間里,與村干部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度體驗了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態,由衷的感受到脫貧成果與基層干部工作的不易。
我們看到了自強不息的貧困戶,看到了堅強如山的父親,看到了村莊的悄然變化,也體驗了村民們富裕之后精神的富足,也看到了產業發展為村莊帶來新契機。
我們在走訪的期間,村里老鄉們見到我們最經常說的問候依然是,喝水不,吃飯不。因為曾經的蘇莊村作為的貧困村,部分家庭日常用水和每日三餐都是個大難題,而這兩句看似平凡的問候卻代表著他們對于親人最熱情的邀請了。
我覺得,真正意義的大扶貧,在抓精準,抓落實的同時也要做好扶志,貧窮并不可怕,只要勤勞、踏實,脫貧致富奔小康不是夢。
女記者蹲點也思家想子 對比扶貧工作隊鞭策自己更加努力
法治頻道武彩霞:
我有幸被選派到了中牟縣刁家鄉馬家村,蹲點對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半個多月的時間,從陌生到了解,我愛上這里,期間有著太多辛酸與感動。
與駐村第一書記李光輝一起,我們頂著37度以上的高溫,跟拍駐村工作隊,奔走在田間地頭走家串戶。為一組鏡頭,為采訪一個人物,有時要在田地里連續暴曬兩個小時,或在村民家門口候上半天。
采訪后,鄉親們總要端茶倒水,甚至往手里塞水果讓帶走……我們拒絕了他們的“饋贈”。看到他們的熱情,暖流瞬間涌上心頭,我們愈加激情飽滿。
村里的夜晚漆黑寂靜,尤其夜深人靜,聽著窗外蟋蟀的叫聲,難免也會輾轉反側,牽絆家人,思念幼兒,每當這時,我會鞭策自己,回想當地扶貧駐村工作隊的種種艱辛,為了“脫貧攻堅”,他們長年累月“拋棄”家庭,傾情付出,割舍了太多太多。
與之相比,自己的這點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不要讓貧困村的閃光點“埋沒” 美女記者要繼續蹲點見證村莊變化
公共頻道記者劉貞
我們三路記者輪流蹲點在平頂山市葉縣西劉莊村。我感受到,在偏遠山村,自身存在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只是因為交通不便、人才匱乏等原因,村莊的閃光點被“埋沒”了。只要有人帶領,提供技術指導,資金支持,打開村民思路,那么農村這片沃土,會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
帶領村民脫貧,“造血”比“輸血”更重要,西劉莊村第一書記徐國超就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他想通過努力,使西劉莊村變得滿山綠裝,果樹纏腰,即使駐村結束,村民依然可以取得長遠收益。
在村里蹲點,條件雖然有點艱苦,但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村民淳樸又可愛,能從他們的眼神和言語里,感受到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致富充滿信心。
接下來,我還要繼續去西劉莊村蹲點,依然會從村民生活入手,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展示西劉莊村在駐村第一書記領導下,所發生的變化。
應急宣傳報道就是只要遇到了重大突發事件,尤其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河南廣電全媒體都會啟動應急宣傳報道。而這種做法,在河南媒體開了先例。
5月24上午,“廣電全媒體 三夏走基層”報道活動啟動儀式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隆重舉行,這意味著河南省廣電全媒體“三夏”報道活動正式拉開戰幕。
今夜一場大雨,再次考驗打車難易。是等待出租,還是呼叫“滴滴”?是求助“叫車電話”,還是訂制“專車”服務?在“互聯網+”下,貌似一切都不是難題。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將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昨天,由河南電視臺、河南電臺、東方今報、映象網組成的河南廣電全媒體報道團隊已趕赴北京,將深度報道全國兩會,實現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互動,為河南億萬群眾帶來更加鮮活、生動的兩會報道。
這是23日上午在臨時帳篷病房內,7床的傷員,用左手困難地發著手機短信和隊友交流著救援前方的狀況。寶興縣人民醫院外科主任告訴記者,鄧超的手指就算好了,將來他右手拇指的功能也將受限,不能再使用。
省廣電局副局長王仁海、河南影視集團董事長宗樹潔、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省農機局有關領導和五家媒體的負責人出席了啟動儀式。《預案》規定,最低收購價執行時間為今年5月21日至9月30日,執行本預案的小麥主產區包括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湖北6省。
第一書記 邀您來看看 河南廣電全媒體走進三門峽?盧氏篇
由此觀之,新聞工作者應該能更深地理解為什么習近平說 “新聞輿論要唱響團結穩定鼓勁的主旋律,及時準確地傳播黨的聲音,積極有效地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在“2.19講話”中,把新聞輿論工作定義為“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
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地跟著黨中央的令旗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記囑托,不忘初心;描繪新藍圖,明確新目標,看河南如何蓄勢崛起。共筑中國夢,中原更出彩! 河南廣電全媒體聚焦省十次黨代會特別報道,敬請關注!
在當天的動員大會上,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電視臺、大象融媒相關負責人就旗下各頻率、各頻道、各媒體優勢和對于此次黨代會的報道,進行了介紹。
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這是號召,也是承諾。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盛夏之初,河南省委向全省發出了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動員令!我省各地的真實情況怎樣?困難和壓力在哪兒?有無好的經驗?帶著這些問題,河南廣電全媒體派出多路記者,東西南北,多個市縣走訪、調研、座談,用他們沾著泥土、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觀察、思考、判斷為決策者提供參考,為人民福祉用心建言。7月25日起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系列評論,共18篇,今天(刊)播出第十五篇:《藍天白云就是招商旗》。
那么,非法集資的危害有多大?河南在打擊非法集資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非法集資和受害人都呈現出了哪些新的特點?
5月23日上午,2017“廣電全媒體 三夏走基層”報道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將依托廣播、電視、報紙、網站、62個縣域媒體、手機客戶端等多種渠道,實現全媒體聯動,講好“三夏”故事,傳播好河南聲音。
深入貫徹落實省十次黨代會精神,河南廣電全媒體系列評論《河南再出發》12月5號全新呈現。
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是號召,也是承諾。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盛夏之初,河南省委向全省發出了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動員令!我省各地的真實情況怎樣?困難和壓力在哪兒?有無好的經驗?帶著這些問題,河南廣電全媒體派出多路記者,東西南北,多個市縣走訪、調研、座談,用他們沾著泥土、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觀察、思考、判斷為決策者提供參考,為人民福祉用心建言。7月25日起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系列評論,共18篇,今天(刊)播出第十六篇:《要把“共識”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