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論豫:當企業家精神涌動,誰說大象不能起舞?

                2017年03月16日10:57  來源:秦朔朋友圈

                5034

                  秦朔/文

                  中國GDP排名前5的省級經濟區域,4個在沿海,只有1個在內陸。是誰?

                  中國已明確的國家中心城市有8座。《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設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五座國家中心城市。去年國務院又提出3座,除了成都、武漢,還有誰?

                  答案是:河南和鄭州。

                  也許不少人會有些吃驚。但事實上,自2013年河南就晉升為中國GDP排名第5,去年更跨過了4萬億元的總量大關。假以時日,河南超越浙江躋身前四很有可能。去年浙江的GDP比河南多16%,但河南的增速比浙江快0.6個百分點。

                  今年全國兩會上,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前杭州市市長張鴻銘呼吁,希望國家早日批準杭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杭州無疑是“世界名城”,鄭州還有相當差距,但從鄭州率先獲批國家中心城市看,顯然,從未來中國區域版圖布局和打造新的區域增長極的角度,鄭州具有優先性。假如說到中原城市群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鄭州更是不可或缺。

                  最近一兩年我到河南出差過幾次,今年兩會又應“大象融媒”的邀請,和5位河南籍全國人大代表采訪對話,強烈感受到河南發生的一些深刻變化。有一種只爭朝夕的精氣神在涌動,大象正翩翩起舞。

                  豫:不是安逸,是執大道而向前

                  “豫”是河南簡稱。從古到今,“豫”是“我牽大象”的說法流傳甚廣,但更準確的解釋也許是“我觀天象”。大禹治水,將天下分為九州,他把自己所在的陽城叫“豫”。上古時,“凡大皆稱豫”,禹命名“豫”,表明此地是天下的中心和本源。

                  “豫”作為一種文化和精神有何特質?古代典籍里說的最多的,是安逸。“豫,舒也”,“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故云豫也”。河南人一方面被評價厚重樸實,知天樂命,堅忍不拔,一方面被評價小富即安,安土重遷,不愿冒險,都有一定道理。但我最認同的“豫”的精神,是老子所說的“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這里所謂“大象”,是指事物本源,是偉大的“道”,許慎《說文解字》中詳解說,“豫,象之大者。……引伸之,凡大皆稱‘豫’。大必寬裕,故先事而備謂之‘豫’,寬裕之意也。寬大則樂,故《釋詁》曰:‘豫,樂也。’……‘豫,象雖大而不害于物,故寬大舒緩之義取此字。’”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規律是無形的,但又是無往而不在的,這就需要慎終如始的執著,“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

                  在我看來,這就是“豫”的精神:大處著眼,回到本源,始終堅持合乎事物規律的大道,讓天下人向往,愿意交往,而不是互相傷害,如此則和平安泰,和諧寧靜。

                  所以,“豫”,不是不求進取的貪圖安逸,而是執大道而向前、大有作為、生生不息的創造與開拓精神。“立乎其大”,立意高遠,就不會也不該小富即安。同時,“豫”也是往而不害、為而不恃、中和包容的氣度與胸懷。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豫”的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中華民族元典精神。中原大地是中國的文字之源,甲骨文的故鄉;是中國的思想之源,從老子到莊子,從法家韓非子到“商圣”范蠡;是中國的醫藥之源,從醫圣張仲景到藥圣孫思邈;是中國人的“根親之源”,百家姓100個大姓,78個姓氏源于河南或部分緣于河南。所有這一切,沒有強健而包容的精神,何以誕生,何以綿延?

                  一個新區背后的故事

                  改革開放,沿海先行。河南等中西部地區沒有分享到前幾波紅利。河南是農業大省,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產業結構則非常落后。200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36%,河南為23%,全國倒數第三。

                  2001年10月,和磯崎新、安藤忠雄并稱為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的黑川紀章,派他的設計事務所規劃部副主任周定友,到河南鄭州參與一個叫鄭東新區的項目。

                  出現在周定友面前的是一個準備拆掉的軍用飛機場,跑道老化,停著銹跡斑斑的軍用機,機場旁邊是大片望不到邊的半人高的蘆葦,非常荒涼。在這樣一個地方要建新區,周定友心中直打鼓。

                  此前,由于軍用機場要搬遷重建,鄭州市打算舊地重建,面向港澳地區招商引資,建一個十幾平方公里的“港澳新城”。這個思路,還是沿襲先行一步的沿海開放地區走過的路。當市委書記李克和市長陳義初向時任省長的李克強匯報時,他提出要高起點、大手筆建設新區。李克強的想法是,河南太需要提升城市化水平了,那就一定要增強鄭州的中心城市功能。2001年9月,李克強提出加快開發鄭東新區,進一步擴大城市規模,拉大城市框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黑川紀章的設計事務所,就是在鄭東新區向全球招標、征集方案的背景下,走進了鄭州。當他們的方案最終入圍后,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以地方法規形式對規劃方案進行確認,并報國務院備案,用法的尊嚴確保鄭東新區的建設能夠一張藍圖繪到底。

                  2003年,鄭東新區正式開始建設,當時基礎設施嚴重匱乏,下雨天帶客商參觀,去的時候土路還能走,回的時候已經過不了車。為了推動開發進程,政府只能以財政擔保和土地抵押,向金融機構融資。這中間也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比如高層建筑超過100米的要求放到東區。

                  建設已是艱辛備至,還常常遭遇質疑,外媒一度將鄭東新區列為中國“鬼城”之一。但堅持十多年后,鄭東新區成為中原城市化最亮麗的一張名片,一座花園般的新城。2016年鄭東新區完成GDP326億元,增速為13.7%,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19億元。后來留在鄭州工作的周定友說,政府早已不用行政手段推動建設了,以房地產為例,過去四處求人拿地,現在政府制定一個土地基準價,為各方打造公正、公平、公開的平臺,剩下的就交給市場去競爭。去年8月,鄭東新區北龍湖兩個地塊,竟然拍出了樓面價3.6萬元/平方米的記錄。

                  鄭東新區的成功,是在中原崛起、河南城市化加快、鄭州升級的背景下實現的。2016年,河南城鎮化率為48.5%,雖然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無論縱向還是橫向比,都大大提升了。過去5年,鄭州凈流入人口185萬,過去10年,鄭州市區面積增長了70%多。

                  更重要的是,鄭州的城市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金融、商貿、會展、物流等開放型服務功能積聚;自2008年富士康落戶后,進出口一日千里;航空港和米字形高鐵網,孕育著世界級的交通樞紐;除了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原城市群、交通綜合樞紐示范工程城市外,中國(河南)自貿區、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加工貿易承接示范地等國家戰略疊加而至,預示著鄭州將在“新絲綢之路”上扮演重要節點城市和內陸開放高地的角色。

                  一連串故事背后的精神

                  如果沒有2001年鄭東新區的規劃,就不會有今天鄭州的強勢崛起。我把鄭東新區視為企業家精神的產物,視為過去16年河南打造的最出色的產品。

                  但這樣的故事在河南并不是一個兩個。

                  在和鄭州越來越融為一體的開封,以文化來帶動方方面面發展的“文化+”戰略讓這座八朝古都青春盎然。全國人大代表、開封市委書記吉炳偉說,“開封”二字要有新解,“開”是開放創新,“封”是傳承堅守,兩者相離會喪失古都優勢,所以開封有247處不可移動文物;另一面,兩者相合會煥發文化力量,所以開封一定要叫響“一城宋韻、八朝開封”的嘹亮口號,讓一磚一瓦都體現宋文化的元素。今天在開封,“一城宋韻半城水”的水系已經有了模樣,大宋御河,華燈映水,琴聲悠揚,連接起綿延數公里的沿河文化旅游帶。從“一河兩街三秀”到“一湖兩巷三園九館”,每到節假日游客如織,甚至變成堵城。

                  在開封龍庭湖畔的文化客廳,你可以細細品味木版年畫、大宋官瓷、汴繡工藝,可以體驗斗茶點茶的表演。宋人斗茶,又稱“茗戰”、“點茶”,先是在貢茶之地——建安興起,后來從民間進入文人的書齋亭園,最后連宋徽宗趙佶也親自與群臣斗茶。宋代點茶法,以茶水交融的時間長短來評定茶葉優劣,時尚白茶,茶具則以青、黑瓷為佳。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體現的是自下而上、熱愛生活的民間的力量。

                  鄭州是日新月異的省會,開封是充滿文化魅力的地級市,都在快速發展。而人口只有28萬的河南第二小縣修武,因為背靠每年吸引700多萬游客觀光的“世界地質公園”云臺山,也在動腦筋謀突破。去年底,鄭云高速全線開通,修武云臺山正式進入鄭州一小時經濟圈,納入鄭州“后花園”。當天在鄭州舉行了“云臺山+文旅養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簽訂了83.2億元的項目合作協議。

                  這個數字放在大城市看并不驚人,我吃驚的是修武的新發展思維。他們把修武定位成鄭州的“勢中心”,即多個大勢所趨“風口”的重合點,只要站在風口,再笨的鳥也能飛起來。為什么敢說是鄭州的“勢中心”呢?一是交通便利,二是有名山大川的風景名勝區,有“長壽之鄉”、“森林氧吧”的品牌,有淳樸的民風和安全感,這些“勢”在修武身上都能體現。未來的三種生活方式——雅樂之士的,三代同堂的,禪修靜心的——在將來的修武都可以實現。

                  修武在“蹭”鄭州的熱點,也把自己塑造成未來生活的高點,由此整合資源,向著未來而生。修武的縣委書記郭鵬,是前些年河南引進的“洋博士”,波士頓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畢業。他的這套打法,完全跳出了亦步亦趨、固步自封的窠臼。在幾十分鐘的高速公路交通圈內,萬馬奔騰,萬類霜天競自由,“誰也無權永遠高高在上,誰都有權不斷抗爭不屈,哪個縣域還讓自己被處于投資劣勢的地理管轄權捆住翅膀,就注定會永遠屈尊。在這個‘降維打擊’的時代,哪個企業還讓自己被處于發展劣勢的低維常識和常規思路捆住手腳,就注定永遠小微。”

                  在河南,我見到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批像吉炳偉、郭鵬這樣有想法和執行力的官員。他們是支撐中原崛起的富有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力量。

                  “任何有勇氣面對決策的人,都能夠通過學習成為一名創業家,并表現出創業精神。”這是德魯克的一個經典觀點。德魯克很喜歡引用法國經濟學家薩伊(J.B.say)對企業家的定義,企業家能夠“將資源從生產力和產出較低的領域轉移到生產力和產出較高的領域”。一對夫婦在美國某市郊區開了一家熟食店或墨西哥餐館,他們也冒了一點風險,但他們是創業家嗎?不,這只是“以前被重復了多次的老套而已”。但是,麥當勞表現出來的是創業精神,雖然麥當勞沒有發明新東西,但它研究顧客所注重的價值,將產品標準化,設計制作流程和工具,并基于工作分析設定標準,根據標準培訓人員。“麥當勞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資源的產出,而且開創了新市場和新顧客群。這就是創業精神。”

                  借助德魯克的企業家理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無論是2001年鄭東新區的起步,還是開封的“文化+”、修武的“思維革命”,都沒有簡單復制別人走過的路,都“做了與眾不同的事情,而非將已經做過的事情做的更好”,這就是企業家、創業家精神的本意。在將資源往高處和遠處引領的過程中,有失敗的風險,但不做創新的、高價值方向的努力嘗試,其實是更大的風險,因為那意味著永遠的一成不變,或甘做別人的附庸。

                  德魯克指出,“從理論上說,創業精神應該是風險最低,而非風險最高的方式”。從河南的跨越式發展可以看出,強烈的創新、創業精神,是發展的最大驅動力。

                  從河南商人到中國企業家

                  2000年前后,以鄭百文、亞細亞百貨(離開河南后叫“仟村百貨”)、紅高粱快餐為代表的“豫商”發起了一輪全國性擴張,但紛紛失敗。今天,立足于河南的一批企業家的崛起,標志著河南早已告別在中國商界的邊緣地位,正在邁上中心舞臺。雙匯、宇通、建業、思念、金龍……河南的“群象經濟”正呈現出不凡氣象。

                  | (左起)胡葆森,李偉,景柱,陳澤民,李光宇,杜中兵

                  他們有執著的情懷。建業集團創始人胡葆森在河南的創業環境還如同一塊鹽堿地時,從香港回來創業,以“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價值觀和“追求卓越,堅韌圖成”的精神,開始了漫漫長征。“省域戰略”讓他固守河南,沒有到發達地區賺快錢,但在深耕中原大地的過程中,從“建業小哈佛雙語幼兒園”和“小哈佛雙語學校”到建業足球俱樂部,以及整個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升了十多萬戶家庭的生活品質,增益了人們生活的福祉。從讓更多人有更好的生活的商業文明角度看,胡葆森在中國商界的地位遠遠高于他在富豪榜上的排名。

                  他們有高遠的追求。思念集團創始人李偉說,每10碗中國糧一碗產自河南,每4個饅頭一個用的是河南面粉,這是河南的比較優勢。民以食為天,在消費升級中食品工業仍大有前途。河南的省情特色是“農”,但“農”不是“土”,不是“落后”。企業家精神體現在企業家個人的格局,格局決定布局,布局決定結局。思念集團原來的口號是“有華人的地方就要有思念”,現在我們在想,是不是要改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思念”?!

                  他們有學習的精神。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2007年回河南發展,他是厲以寧的博士后,一直保持著手不釋卷、勤于思考的學習力。他說,“官是人類社會的領導者,商是人類財富的經營者,學是人類文明的布道者”,官商學相互幫臺而不相互拆臺、相互放大而不相互勾結,人類社會才能健康前行。談到自己的身份時,他說自己首先是一個讀書人,“我認為人類的偉大在于思想力,當前,中國社會繼續前行的困惑,在于時代原創哲學和時代原創科學嚴重不足。”在景柱看來,“健康、知識、自由、慈儉、仁孝、博愛”才是人生的六大財富。

                  他們有包容的態度。豫商不是河南籍商人的代名詞。什么樣的企業到河南都可以發展。三全集團創始人陳澤民,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宇華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光宇,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論籍貫都不是河南人,但都是豫商的代表。

                  雖然和浙商、粵商相比,豫商的能量還有不少差距,但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的企業家群落從未像今天這樣,在氣質、境界、管理能力上,都站在了行業一流的位置上,并涌現出一批領軍人物。這種現象,放之宏觀,可稱“群象之舞”,放之微觀,可稱“新豫商”。

                  河南正在厚積薄發中綻放活力。誰說大象不能起舞,只要在這片土地上,無論是政還是商,都能涌動起蓬勃的企業家精神的熱浪。

                  參考資料:《鄭東新區逆襲》,經濟觀察報張慶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文章關鍵詞:大象;企業家精神;中原城市群;降維;區域增長極 責編:王嘉懿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