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朋友圈私房美食或是批發來的 微商食品難監管

                2017年03月03日08:23  來源:鄭州晚報

                5034

                  朋友圈里賣美食 口碑人氣很重要

                  “今天的午飯和晚飯我都已經通過朋友圈訂好了,還有下午茶想吃的小蛋糕?!本W絡訂餐已經成為目前大多數白領的生活方式,朋友圈里的各式“私廚”,幾乎已經成為白領們的專屬后廚。

                  小張的舅媽會做牛軋糖,退休后想開家店,但她尋思著開店租金太高,也需要人看店,不如在朋友圈先賣賣看。小張幫舅媽在朋友圈發出舅媽制造牛軋糖的原料、過程以及成本等的照片??粗庠絹碓胶?,小張舅媽又琢磨出新的口味,軟歐面包、果醬、餅干蛋糕等,主打純手工制作,靠著口碑積攢了不少人氣和回頭客。

                  “喵喵”是個烘焙愛好者,生了孩子之后主要在家照顧孩子,今年也跟風制作蛋糕甜品,她稱自己做烘焙是給家人朋友吃,原料上非常注意,不過堅持一段時間就不做了,“過程太繁瑣、超級耗時耗力,而且成本太高”。

                朋友圈曬牛軋糖、曲奇,提示最后一天接受預訂 圖片來自受訪者微信


                朋友圈曬牛軋糖、曲奇,提示最后一天接受預訂 圖片來自受訪者微信

                  知情人爆料“私房”美食也是批發來的

                  cici是一名研究生,平時的朋友圈多為日常生活,近期她的好友要被cici發布的朋友圈刷屏了,賣手工餅和蜂蜜。據知情人透露,這些所謂的私房餅其實并非“自制”的,“而且一個在校生怎么可能有時間做烘焙”。

                  一些由于消費者比較信賴私房“無添加”,一些廠家大量生產后批量發給下家,下家再打著私房的旗號在微信或微店對外售賣。

                  “看著像是自家做的,其實熟悉cici的都知道這些圖片只是轉發”,知情人介紹,這些烘焙餅包裝精美,有櫻花餡、抹茶、蔓越莓、奶油起司等口味繁多,但是批發價都不高,下家基本可以對半賺,“和賣面膜、買衣服的那種差不多”。

                  網紅曲奇作坊藏身網吧 屬“三無”產品

                  從私房美味到家釀果酒,從早茶點心到夜宵小吃,從美容靚湯到食補偏方,“圈”里出售的食品無奇不有。有的貨真價實頗受歡迎,有的衛生狀況都無法達標,隔著手機屏幕很難驗證食品原料色、香、味的真偽。

                  一些賣家利用社交媒體特殊的宣傳、營銷方式,將自制食品打扮成“網紅”,在朋友圈里賣得風生水起。然而,享受美食之余,你們是否留意過,那些銷售自制食品的微商,是否具有生產和銷售資格,衛生狀況是否達標,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2016年下半年起,一款號稱“媲美香港珍妮曲奇”的某手工曲奇紅遍朋友圈,前者是香港有名的一家特色餅店,深受廣大女性喜愛,經常一盒難求。不過,該曲奇沒參照人家線下開店的做法,而僅僅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力量就紅了,300元一盒的不菲價格卻分外暢銷,單日最高售賣量超過3000盒,時常需要提前預訂才能買到。

                  就是這款曲奇,近日被曝光為黑心作坊產品。杭州市場監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該曲奇餅干的一處生產作坊竟藏身網吧,屬“三無”代工廠,還冒用“QS”食品生產許可標志。

                  無獨有偶,另一款同樣紅遍微信朋友圈的“網紅蛋糕”,其標榜的竹炭粉排毒養顏功效,近日也被專業機構證實為子虛烏有。據了解,竹炭在我國并不允許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朋友圈美食安全監管 還處在探索階段

                  朋友圈微商食品仍處于監管真空,如何對其有效監管,還處在探索階段。目前,普遍以網友舉報為主,監管部門主動查處的情況并不多見。

                  雖然朋友圈美食監管還在探索階段,但是網絡食品監管有法可循。2016年,食藥監總局發布《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提出只有取得許可證的實體餐飲店才能在網上接受訂餐,沒有實體店不得進行網上訂餐銷售活動。餐飲企業須保證在店內就餐和外賣餐飲質量一致。

                  2016年3月,鄭州監管部門約談幾家訂餐平臺,要求提供所有上線商戶名單,并記錄其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號、身份證號等)。

                  提醒

                  微信訂餐、買吃的

                  也要記得索要票據

                  2016年10月,本報96678熱線接到投訴,28歲的小汪在某訂餐平臺購買了一款“繽紛水果慕斯”8寸生日蛋糕,第二天一大早聚餐的朋友們又在醫院急診“聚”了一次。小汪根據網上提供的店址,發現這家店位于一棟居民樓內,店里比較雜亂。隨后記者與小汪再次來到這家“店”,發現大門緊閉。

                  鄭報融媒調查發現,這些小作坊在各類外賣平臺上都不少見,它們大多都沒有門面和招牌,只做網上訂餐生意,位置也十分隱蔽,很難察覺。還有餐館冒用其他店鋪的營業執照,標注的營業地址也是虛造的。甚至還有門店在關門、水電燃氣欠費報停情況下,依舊在外賣平臺接受訂餐,評價還都不錯。

                  據餓了么今年1月10日發布2016年吃貨數據,重度外賣依賴者,排名前三位的用戶分別在2016年訂了599份、585份和554份外賣。冬季和夏季是外賣銷售旺季,鄭州市2016年也呈逐月遞增趨勢,單日成交量最多在500萬元左右,2016年12月外賣成交量突破億元。

                  在此提醒,習慣網上訂餐、微信購買食品的消費者,也要記得索取和妥善保存消費單據或購物票據。如發現餐飲單位有違法行為,或發生疑似食物中毒的,可及時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熱線12331。

                文章關鍵詞:微商;朋友圈;私房美食 責編:王文靜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快遞又有新規定!網上買這些商品可能寄不回來

                  最近,很多人在郵寄香煙、白酒時發現,許多快遞公司有了限制,不像以前可以隨便快遞了。危及寄遞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腐蝕性、毒害性、感染性、放射性等各類物品;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禁止寄遞的其他物品。

                • 網上買這些商品可能寄不回來

                  最近,很多人在郵寄香煙、白酒時發現,許多快遞公司有了限制,不像以前可以隨便快遞了。

                • "神奇果汁"號稱21天治愈癌癥 24瓶需8100元

                  如果你喝過覺得沒有用,它也有“為什么我喝了贊果果汁兩個月卻沒什么用”的解答?!稄V告法》第十六條也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不得說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不得與其他藥品、醫療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醫療機構比較等。

                • 博愛縣實施“旅游提升工程”打造旅游升級版

                  去年以來,博愛縣青天河風景名勝區以建設“國際知名旅游城市”、打造全國知名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營銷工作為保障,強力實施“旅游提升工程”,加快旅游軟硬件設施建設,旅游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 轉微信免費得床上用品?運費其實是貨款可選擇拒收

                  因為商家承諾免費贈送,不少市民都沒有懷疑,并根據對方要求提供了住址、電話等快遞聯系方式。

                • 鶴壁一女子愛發自拍照 莫名成婦科藥廣告代言人

                  孫女士平時喜歡把自拍照發到網上,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她不敢再自拍了,她還把之前的照片也一并刪除了。7日下午,孫女士又發現自己的照片在一款聊天軟件的動態發布里被頻繁轉發,這次她“代言”的是一款不知名的微商產品,主治婦科疾病。

                • 鶴壁女子愛發自拍照 被成婦科藥廣告的代言人

                  7日下午,孫女士又發現自己的照片在一款聊天軟件的動態發布里被頻繁轉發,這次她“代言”的是一款不知名的微商產品,主治婦科疾病。河南鶴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直艷軍對此表示,廣告圖片發布者的做法侵犯了孫女士的肖像權,孫女士有權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使用照片并要求賠償。

                • 千元買高仿蘋果7 到手發現無法開機

                  家住南京六合區的少年小雷輕信微商,花了1280元買蘋果7plus,可買到手后,這部手機連高仿都算不上,一直處于待機狀態無法開機,一檢查連耳機也是假的。

                • 微商達人心理歷程:再東張西望就真的落單了

                  她的朋友圈就是她從事微商的心路歷程,以下是摘錄的一些她的朋友圈內容,從中也許我們會得到一些啟示。

                • 治病“神果”實為普通蜜餞 織起50萬微商營銷網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隨便果的生產許可登記信息僅為“蜜餞類”普通食品,但號稱能夠治療尿毒癥、痛風等癥狀。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邱寶昌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根據法律規定,普通食品不能宣傳或暗示治療、預防、緩解疾病功能,隨便果已涉嫌虛假宣傳。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