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河南穩步推進深化殯葬改革 去年鄭州首試集體公祭

                2016年02月25日07:02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5034

                  昨日,民政部網站發布消息:民政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積極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葬式,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該消息發布后,立即引發廣泛關注。

                  在深化殯葬改革方面,我省進行了哪些探索?通過樹葬等生態安葬“送走”親人的人們又有怎樣的心路歷程?大河報記者進入了深入采訪。

                  “鼓勵家庭成員合葬”披露

                  在《指導意見》中,“推行節地生態葬式葬法改革”方面的內容,引發的熱議最多。

                  其中提到,按照積極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的原則,科學精準地劃分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區,積極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態化骨灰安葬方式,在人口密集區推行以樓、廊、堂、塔、墻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體安葬方式。

                  倡導建設單人骨灰安葬或雙人骨灰合葬占地小于國家規定標準的節地型墓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質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最大限度降低硬化面積,并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

                  積極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葬式,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將骨灰藏納土中,不設硬質墓穴和墓碑。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區,遺體應在公墓或農村公益性墓地內集中安葬,不得亂埋亂葬,倡導建設單具遺體安葬和雙人合葬占地分別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節地型墓位,減少地面硬化面積,鼓勵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倡導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

                  同時明確,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

                  據悉,該《指導意見》是國家在殯葬領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首個專門性文件,希望通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

                  消息一出,老百姓熱議不斷。有人擔心:今后老百姓是不是必須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或只能選擇某種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解讀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鼓勵引導

                  《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推行節地生態安葬,不是對廣大群眾作出硬性要求,而是通過采取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讓群眾逐步接受節地生態、綠色環保要求的安葬理念,進而理解、支持和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考慮到城鄉、地域、民族等不同特點,《指導意見》要求,在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

                  專家殯葬應移風易俗

                  我省民俗學家孟憲明表示,我國過去就有家庭成員合葬的傳統,比如,夫妻倆去世后,合葬在一個墓穴里。他表示,《指導意見》中,鼓勵家庭成員合葬,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是基于火葬的前提下而言,和傳統的“合葬”有所不同。此外,入土為安的傳統喪葬習俗,主要是后人尋求一種心理安慰,不過,改變起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現代社會,我們要強化生態意識,在殯葬方面,也應該移風易俗,我個人覺得就應該一切從簡,樹葬、花葬、網上祭奠等生態方式,挺好。”

                  河南民俗專家、人文學者、鄭州大學教授高天星表示,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重要的是“樂活”,一旦先人離世,安葬、緬懷時,采用何種方式是次要的,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最重要的是記在心里,傳承精神。

                  講述“人走后,最好的緬懷是‘心里想著’”

                  2015年清明節前,鄭州市有72個家庭,以樹葬的方式“送別”親人,他們的觀念都很“開明”——

                  年過七旬、從事科研工作的孔先生,是其中一員。去年,他和9位親人一起,帶著5位親人的骨灰來參加集體樹葬活動,“送別”的有他的父母、岳父母以及他老伴的弟弟。他說,早在2008年,鄭州市舉行第一屆集體樹葬活動時,他的姐夫就曾帶著父母的骨灰來參加過樹葬。

                  對他們來說,選擇樹葬,不

                  是錢的問題,而是追思觀念的問題,“人走后,最好的緬懷是‘心里想著’。”接受采訪時,孔先生說,他和家人一致認為,樹葬綠色環保、節約土地,又文明節儉,骨灰融入大地,滋養樹木生長,也是以另一種方式讓生命在延續。

                  帶著老伴兒的骨灰來參加樹葬的宋女士,也已看透生死。她說,人的一生有生有死,最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好好過。她和老伴兒慎重考慮后決定,“走”后都采用綠色環保的樹葬。

                  探索

                  深化殯葬改革我省穩步推進

                  在深化殯葬改革,做好殯葬工作方面,我省一直在努力穩步推進,《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總結》中顯示,我省惠民殯葬穩步發展,全省所有省轄市全部出臺了惠民殯葬政策,覆蓋人口近7000萬,年投入資金1億多元。積極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和生態安葬,2014年清明節期間,全省有10個省轄市開展了文明低碳祭掃和生態葬活動。

                  鄭州公益性樹葬舉行8年 711個家庭參加

                  “鄭州開展公益性樹葬,已有8年,在全國位居前列,今年還將繼續舉行,只要群眾有需求,會繼續開展下去,并逐步探索擴大范圍。”昨天,鄭州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方面,鄭州一直在努力探索,參與的民眾也在逐步增多。

                  據介紹,從2008年至2015年清明節,由鄭州市民政局、鄭州市綠化辦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公益性樹葬活動,已在河南福壽園連續舉行了8年。8年來,共有711個家庭、6000多人次參加到集體樹葬活動中,共有900位逝者的骨灰伴隨綠樹,回歸自然,逝者的名字,被刻在園區的紀念墻上。

                  該負責人表示,連續8年舉行公益性樹葬活動,讓人們對綠色殯葬有了新認識,雖然推廣起來比較艱難,但是,正逐漸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自愿選擇,投身這項公益性事業。

                  此外,除了政府部門組織的公益性樹葬,目前,鄭州市的20多家經營性公墓中,也在推行一些收費性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比如,立體式存放的骨灰墻、樹葬、花葬、草坪葬等。以河南福壽園為例,推出的節地葬式有花壇葬、壁葬、草坪葬,以及推出的新型“上下安放”葬式(即深挖后上下安放)等。在家庭成員合葬方面,也有“一代一子”、“一代兩子”等集中安放方式,節約土地,也方便后人祭拜。

                  去年鄭州首次嘗試集體公祭

                  《指導意見》中指出,大力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踏青遙祭、植樹緬懷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積極組織集體公祭、社區公祭、家庭追思等現代追思活動,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殯葬文化,引導群眾逐步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以精神傳承為主上來。

                  “無論是安葬,還是祭奠,都需要‘生態’,下一步我們還要把集體公祭活動搞好。”鄭州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讓老百姓改變傳統觀念,需要一個過程。

                  去年4月5日清明節上午,鄭州市首屆集體公祭活動在鄭州市殯儀館舉行,“為了倡導更多家庭參與,我們前期打了上千個電話,起初有60多戶報名,最終參與的有30戶。”該負責人表示,今年還將舉行集體公祭活動,希望能帶動更多家庭參與。

                  努力倡導下,文明祭掃的人也在逐漸增加,以去年清明節為例,燒紙錢的少了,捧著鮮花來祭祀的人明顯增多了,在鄭州烈士陵園,學生、單位等祭祀烈士百分之百用鮮花。

                  (記者 蔡君彥 實習生 張翠怡)

                文章關鍵詞:指導意見;節地;民政部網站;葬式;安葬 責編:李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央企并購重組再加速:鋼鐵建材等領域穩步推進

                  至少在最近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企業仍然要在產能過剩的泥潭中掙扎。彭華崗介紹,央企兼并重組已經選擇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等3對重組企業開展了試點。

                • 落實中央精神實現科學決策

                  《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于2013年12月25日經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日前,記者就《指導意見》起草工作和相關內容。

                • 證監會:允許上市銀行等發行公司債券補充資本

                  《指導意見》發布實施后,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即可按照規定申請發行公司債券補充資本。(原標題:中國證監會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商業銀行發行公司債券補充資本的指導意見》)

                • 衛計委:為防"醫鬧"20床配1保安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公安部印發了《關于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指導意見》。

                • 衛計委:為防惡性“醫鬧”將按每20病床配1保安

                  近年來,暴力傷醫事件時有發生。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公安部印發了《關于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指導意見》。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級防護體系構建“平安醫院”,以防止惡性“醫鬧”。全國二級以上醫院安全防范工作均需按照本意見執行,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照執行。

                • 衛計委:為防惡性“醫鬧”將按每20病床配1保安

                  近年來,暴力傷醫事件時有發生。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公安部印發了《關于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指導意見》。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級防護體系構建“平安醫院”,以防止惡性“醫鬧”。全國二級以上醫院安全防范工作均需按照本意見執行,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照執行。

                • 五大行上半年平臺貸反彈

                  上半年,五大行的平臺貸款余額約21987.33億,與去年末的21536.58億元相比略增450.75億。

                • 河南打擊無證行醫 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如果轄區內的黑診所開業半年還沒被發現,衛生監督責任人就要被追責。昨日,記者從省衛生廳獲悉,為建立和完善打擊無證行醫的長效監管機制,衛生廳出臺了《無證行醫查處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 證監會發布《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

                  4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需要新出臺的監管措施,我們會抓緊修改完善有關法規和規章,盡快制定相關細則,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陸續發布實施。

                • 證監會:《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

                  4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需要新出臺的監管措施,我們會抓緊修改完善有關法規和規章,盡快制定相關細則,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陸續發布實施。

                • 出租車史上最強改革 經營權無償使用 “份子錢”驟降

                  交通部副部長劉小明:出租車和網約車,各有其特點,將來會不會誰被誰淘汰,主要還是取決于乘客和市場。《指導意見》鼓勵巡游出租汽車企業通過提供網約車服務、推廣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實現轉型升級。

                • 官方:鼓勵家庭成員合葬 推墓穴循環使用

                  《指導意見》明確,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

                • 國企領導“既當高官又拿高薪”?不可以!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共分8章30條,從改革的總體要求到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環境條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 汽車維修指導意見9月正式出臺 打響反壟斷戰

                  明年1月1日起,《意見》正式開始實施,將針對不同情況,將《意見》逐步、陸續推廣到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

                • 汽車維修業指導意見有望9月發布

                  8月26日,在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舉辦的2015年度中國汽車售后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車輛管理處處長孟秋透露,交通部、發改委等十部委牽頭的《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終稿已經順利通過,正在走各部門的程序,預計會在9月中旬發布。明年1月1日起,《意見》正式開始實施,將針對不同情況,將《意見》逐步、陸續推廣到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