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簡陋的廠房隨時面臨被“拆”的風險。
●借助交通區位的明顯優勢,物流企業成為鄭州“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的根。
●近日,記者接到多位物流企業負責人的電話,他們反映,物流企業用地的難題在今年變得異常突出。
25年“搬家”18次
找地難,用地難。
這是歷年來鄭州物流公司的老總們頭痛的事情,而今年他們感到這個問題更加突出了。
鄭州榮原物流公司老板王一凡半個月來一直有“滅頂之災”的感覺。
5月底他收到拆遷通知書,要求他6月9日之前必須拆除位于鄭州惠濟區天河路2號的十幾畝面積的經營場所。由于物流不算生產性企業,搬遷費分文沒有。
原來公司所在地的蘇屯村,面臨城中村改造,新修的一條道路正好從辦公樓穿過。
6月9日,榮原物流公司二層辦公樓被按時拆除,留下的倉庫也面臨隨時被拆掉的命運。
這半個月,王一凡“發了瘋”似的找地。6月26日,他在電話中無奈地告訴記者,還是沒有找到新的經營場所,公司已經停業。
找地搬遷,已不是王一凡經歷的第一次。他說,自1988年公司成立以來,25年間,公司已經搬了18次。
榮原物流的遭遇并不是個案,記者經過調查發現,“用地難”成了鄭州多數物流企業的魔咒。
租用城中村或城郊村的土地,是大多數物流企業的用地方式。但這種方式面臨著違法占地、違章建筑的風險。
對此,河南泰浦物流公司董事長王群英深有體會。
她說:“我做物流有過一年搬三次家的經歷。現在我們泰浦物流園也有可能面臨再次拆遷,最多在這兒待兩年,因為這里不是政府規劃的物流園區。”
“自己買的地和自己建的倉庫跟租別人的是兩個概念。”王群英解釋,我建好了東西,但它不在規劃的物流園區之內,它就可能被拆。建這個泰浦園區總共投資幾千萬,光建筑就投了兩千多萬,土地成本投資有一千多萬。
王群英說,最頭疼的是,我們還會遇到“二道販子”,他們手里租的地再租給我們,從中賺取差價,然后他看你做好了,就想把你趕走。這些人從農民那里租價是一畝2000塊,租給我們是7萬多一畝。我們這哪還有利潤?但是如果沒有這塊地,就沒辦法經營,因為物流公司全靠場地。
河南巨洋方圓物流公司總經理趙慶平感到自己還是幸運的,公司位于鄭州市南三環中州大道以東,自2007年成立以來,一直沒有遭遇搬遷的事情。但是,對于搬遷,他也是“時刻準備著”。
“兩年前南三環上中州大道以西的路段,貨車禁行。我就意識到,要不了幾年,我們這里也面臨搬遷。”趙慶平告訴記者,我們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天天找地,這兩年找了三百多塊地。不過還好,現在總算在中牟縣九龍鎮九龍村找了一塊地。
6月26日,記者在南四環看到,由于拓寬道路,河南東捷物流公司臨近路邊的辦公樓被拆遷,只好在院內搭起了兩層簡易房當辦公室。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鄭州眾多物流公司正面臨著用地的困難,這和鄭州市進行的市場外遷、城中村改造、道路建設等原因有關。去年鄭州市政府決定于2015年之前將177個批發市場全部外遷,四環路以內除規劃的公益性農貿類市場外,原則上一律不再審批新建、擴建商品交易批發市場和倉儲物流項目。
受以上因素影響,不少物流企業不得不搬遷,但短期內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造成了用地困局。
據了解,目前物流企業正不斷外遷到四環、五環路以外,一些物流企業的經營場地甚至搬到了中牟縣、新鄭市等區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