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240多萬元的精裝房連續兩次被水泡,并且經過近半年的溝通協商,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精裝房買了不到一年連續被水泡兩次
2016年10月,楊先生在位于太華北路的萬達公館購買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精裝房,總價240多萬元。
房子購買后,楊先生并沒有立即入住。去年12月,物業通知他由于12樓地暖爆裂漏水,導致他位于10樓的房子天花板被水浸濕,壁紙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楊先生說,當時他提出賠償并維修的方案,但施工方只同意維修,他因不想維修拖得太久便同意了。
維修過后,楊先生便將房子出租了??勺屗麤]想到的是,今年3月,他家房子里的一個水閥爆裂導致房子再一次被浸泡,他通知物業上門維修時才發現,房子里的踢腳線、地板、門框等很多地方都發霉了。對此,楊先生十分不滿,他要求施工方進行賠償,并將所有問題維修好,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
9月8日上午,華商報記者在楊先生的房子內看到,客廳、臥室、走廊等地的部分踢腳線已被拆卸下來,踢腳線背面大部分已發霉,臥室靠走廊位置的部分地板也有發霉的痕跡,房里有一股淡淡的霉味。
物業稱知道情況但問題物業無法解決
該小區一位樓管到房子里查看后表示,她要向物業上報此事,并約時間給業主進行維修。華商報記者提出讓物業負責人到現場查看,該樓管聯系相關負責人后表示,物業方面知道這間房的情況,但這個問題物業也無法解決,這需要地產公司的項目部出面解決。華商報記者給該樓管留下了電話號碼,但截至發稿一直未接到相關部門的電話。另外,該樓管還表示,不僅楊先生的房子沒解決,樓上11樓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楊先生表示,從3月事發后他一直跟物業、開發商協商此事。今年7月,雙方基本達成開發商給他賠償9萬元并維修房子的協議,當時他也起草了協議,但讓對方簽字確認時,對方又反悔了。
根據楊先生與開發商方面一負責人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今年7月底,對方承諾與楊先生協商此事,當時該負責人表示他們只扣了施工方150萬元質保金,但需要維修的戶數多,具體賠償多少他說的不算,需要工程部協調施工方賠付。
楊先生說,對于“僅維修不賠償”他絕不接受,因為僅僅是修復施工工期估計就要3個月,這期間房貸、房租、物業費等方面的損失都在幾萬元了,現在他希望對方能按照當時說好的賠償9萬元,并維修好房子的協議執行。
華商報記者 張成龍 攝影 趙彬
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67號院,就出現了這一情景。一年前,有一業主在樓頂進行違法建設,不僅建了小花園,還搭建了臨時板房,盡管鄰居頻繁投訴,金水區執法部門反復督查,多次下發文件要求整改,但是,隨意私搭亂建的業主卻置之不理。
“去年我也看過房子,但價格浮動太大,業主分分鐘要漲價,感覺買房子跟買大白菜一樣‘草率’,最終放棄了。事先或事后必須簽委托書 就李女士代理人簽約、隨后業主不認賬的遭遇,記者來到一家中介公司了解情況。
據長沙晚報8月18日報道,16日下午,在湖南長沙芙蓉區東岸街道東驛竹園,施工人員對一處非法改建的窗戶進行拆除時,一名男業主竟用刀砍斷工人身上的保護繩,讓兩名工人置于十分危險的境地。
“你看嘛,11棟一樓1-3的房子只有50m2,卻挖出了7個房間300m2的地下室。有業主反映,在1-3業主挖地下室的這段時間內,因房屋結構改變,導致11棟墻體和地面多處出現裂口,甚至有業主家的室內墻體也出現多處裂口,出現嚴重的安全隱患。
8月2日晚,家住長春中天北灣新城二期的劉梅(化名,女)年僅16個月大的女兒突然高燒,“當時我趕緊給丈夫打電話讓他回家,他進入小區的時候被保安攔下要求交押金, 他當時手里現金只有20多元,但保安說不夠。根據業主的說法,北灣新城小區保安打人的事件不止一次發生,但對于具體的次數,業主說法不一。
“太夸張了,在我家里翻了個遍,我和寶寶還睡在房間里呢。葉女士說,24日早上6時多,她起床發現客廳手提包內裝有600元的利是封被撕碎,原本飯桌上的監控攝像頭被放倒,這才察覺被盜。
深嵌在狹窄擁擠的怡樂路內的祈樂苑,因長期不滿服務,業主一氣之下炒了物業公司,索性嘗試業主自管。
隔壁13號別墅的主人在院子里放了幾十個蜂桶,每年的分群季節,蜜蜂到處筑巢,被蜇的也遠非蔣先生一人。
三年前,前業主王某生意失敗無力償還齊先生的債務,王某提出“以租抵債”的方式把房子租給齊先生,租期十年。
逾期交樓4個月,越來越多雄盛王府廣場的業主選擇了退房,盡管開發商承諾會和業主協商,并承諾給予“滿意答復”,但業主們退房訴求仍然不減。” 有業主透露,雄盛王府廣場逾期交樓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開發商跟施工方在工程上存在矛盾。
柏悅瀾庭的業主們反映,小區內現在幾乎每個單元都有一到兩戶是群租房,人員混雜,業主們都意見很大。對群租房住戶再也無法忍受的業主們找上了門,要求他們搬離,而屋內的景象,也是讓業主們震驚了。
2009年還是一片空地時,鶴壁御景城邦小區一經預售即吸引了眾多業主前來認購。據業主陶阿姨介紹,2014年底她拿出所有“家底”選購了2套房產,首付款是30萬元,而房源卻還只是塊空地的二期房產。
鄭州二七區一個小區的業主發現物業利用電梯、小區廣場、院內空地等從事經營活動,卻不向業主公示相關的經營收益,該小區一位女業主把物業公司告上了法庭,一審業主勝訴。
鄭州二七區一個小區的業主發現物業利用電梯、小區廣場、院內空地等從事經營活動,卻不向業主公示相關的經營收益,該小區一位女業主把物業公司告上了法庭,一審業主勝訴。
花15萬裝錯房子,業主物業誰之過。張經理表示,目前郭先生裝修的房屋比他在《不動產登記證明》上的房屋面積還小了1個多平方米,折算也有2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