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輿情要覽:教育公平分為教育起點的平等、教育過程的平等和教育結果的平等。寒門子弟遠離高校的背后,是這三個階段都失去了公平。
網言網語:
網友:教育的不公,教育資源城鄉有別,農村子弟從一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網友:別說是北大、清華,其他重點大學也一樣,農村學生比例不斷滑落是社會畸形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們沒有好學校、好師資,沒有加分的特長與優勢。
網友:縱然讀書學習刻苦刻苦再刻苦,失了教育資源之“水”的鯉魚,即使拼了命也很難跳龍門。
網友:怕什么,李嘉誠上過大學嗎?現在很多成績好的學生也不愿意上大學,沒后臺沒關系畢業了也找不到好工作,,還不是浪費時間和學費
網友:現在的學校都只講錢錢錢三個字,想讀好點的學校難,如果沒錢。普通學校和重點差距太大了。
網友:起跑線的差距,家庭背景的差距造成了,農村孩子讀的學校沒有城市的孩子好,見識沒有城市孩子廣,另外,高考(微博)不少城市孩子還可以加分。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
媒體論道:
城市與農村的距離不只是18年
2004年,麥子一篇文章《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共鳴,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斗,才取得和城市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如今,我們發現城市與農村的距離不只是18年。再豐盛的年華疊加,農村的孩子仍不能和城市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
18年的時間,農村寒門子弟可以通過刻苦學習,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一座座獨木橋上奮勇搏殺完成跳“農門”。可現在,這一跳“農門”的通道并不順暢。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教授調查發現,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場里,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專家稱,超級中學是各省重點中學的升級版,它們大多位于省會城市,這一被大大拉長的過程從一開始就把低收入家庭排斥在外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