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醫院改革 資本候場

                2012-03-04 14:43 來源:經濟觀察報

                  導語:方正、中信、華潤、復星……這些大集團已經在醫療行業布局多年。在這些等待者看來,始自2009年新一輪中國醫改的核心將是醫院產權改革。

                    站在北大國際醫院的樓頂直升機平臺上,邊長300多米的主體建筑與周邊一系列方正集團的建筑群一覽無余,遠處協和醫院廢棄的工地也清晰可見。“醫院的建筑規模差不多相當于T3航站樓建筑群的一半,建成后將有3000名醫護人員。”在位于北京昌平區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內,北大國際醫院工程指揮中心商務部總經理趙凱指著一大片即將竣工的建筑物說。

                  方正集團高級副總裁、北大國際醫院集團CEO馮七評告訴本報,他們在北大國際醫院上投資了40億元。不僅方正,還有中信、華潤、復星……他們都已經在醫療行業布局多年。從醫藥、醫療器械到專科醫院,再到綜合性醫院,這些大集團的行棋漸入中國醫療體系的核心。然后,他們停在這里,伺機而動。他們身邊,同樣在等待的有各路產業基金、有VC(風險投資),還有PE(私募股權投資)。

                  在這些等待者看來,始自2009年新一輪中國醫改的核心將是醫院產權改革。

                  現在,北京已經釋放出的明確信號讓等待變得有價值。

                  知情人士透露稱,北京市《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若干政策》有望在本月出臺。

                  在今年的2月9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包含了對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涉及到的準入、水、電、稅費、人才、價格、土地等18個方面的優惠政策,被稱作“京18條”。這是自去年11月國家明確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58號文件公布后,第一份地方政府出臺的實施細則。

                  據稱,上述征集意見稿社會反響效果很好,有很多準備開辦醫療機構的社會投資者進一步做了咨詢。

                  大鱷們在行動

                  如果你閱讀過“京18條”,你會發現,第一條就是全面開放北京醫療服務市場,逐步提高社會辦醫療機構的比重,“本市需要新建醫療機構時,優先安排社會資本進入,凡是社會資本能辦的,政府不再舉辦”。

                  誰都知道,這是機會。

                  2011年12月28日,北京東三環長虹橋北一棟大廈樓頂悄悄佇立起了一塊醒目的牌子——中信醫療。彼時,它剛剛遷至北京。

                  這家去年6月18日在深圳中信大廈八樓正式掛牌的公司,整合了中信集團內部醫療產業鏈的一級子公司,下轄醫療、養老、健康、醫藥4個業務部門,旗下有7家子公司和3家專科醫院。本報記者獲悉,中信醫療已經和清華大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這家公司亦將以醫院投資為主,帶動其旗下產業鏈公司的擴張。

                  在這個需要大資本推動的行業里,中信醫療并不是第一個進入者。

                  對公立醫院的入股投資最早源于華源集團。2004年初,河南省北部重要地級市新鄉市的中心醫院、市第二醫院、市第三醫院、市婦幼保健醫院和市中醫院,被中國華源生命產業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成立的華源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5億元,華源出資1.05億元,占股70%,新鄉市政府以5家醫院4500萬元的凈資產獲得30%的股權。隨后由于資金鏈斷裂,2007年華源集團被并入華潤集團后,華潤控制了這5家醫院。

                  華潤集團旗下的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也曾經在趙新先時代投資了包括三九腦科醫院在內的數家中醫院,擁有一幅宏大遠景的三九醫藥希望借此組建中醫醫院產業集團。但是由于其后三九醫藥自身原因,計劃失敗。在政策并不明朗的時期,華源集團在上海的醫院并購計劃也因為醫療系統內部復雜的利益斗爭而以失敗告終。2011年中期,三九醫藥公告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共同合作興建醫療機構。在醫院投資領域,華潤集團再一次拉長了戰線。

                  2011年6月27日,華潤集團戰略部主管馮唐發出了一條微博:“發愿:醫院集群從這個爛尾十年的地方開始。”這條微博配發了一張看似廢棄醫院的照片。2011年12月2日,馮唐再發微博:“我的2012新年愿景:醫療團隊配齊,勞怨不避,按照計劃再獲得10家醫院,病床數到5000張以上,整合2011年收購的醫療儀器公司,再收購一家高科技醫療儀器公司。”據稱,由馮唐領銜的華潤集團醫院投資團隊,核心成員主要由其在麥肯錫的前同事構成。

                  民營探路者

                  8年前,當于春江決定“下海”參與創辦民營醫院時,這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神經外科專家,下了很大的決心。如今,他創辦的三博腦科醫院逐漸得到社會認可,他本人也成了民營醫院領域的引路人。最近,于春江經常接到電話,都是醫療界的朋友向他咨詢投資民營醫院的問題。

                  于春江并不諱言三博腦科醫院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瓶頸和障礙。例如,稅賦很大,這個現狀仍然沒有改變。醫療是一個高風險、高科技含量的服務,把它定位于服務業,課以重稅,加重了民營醫院的負擔。再比如,在土地的審批上還沒有放開,還不能由民營醫院自己來建醫院。

                  “民營資本一直是個后娘養的孩子,進不了主流社會地位。”北京某民營醫院耿院長稱,他的醫院主要針對亞健康人群。收費不算高,但稅收、水、電等日常費用,每月都得按商業用途繳納。而公立醫院的水、電都有優惠政策,土地為政府免費劃撥,不用交稅。

                  令民營醫院發展不理想的另一個原因是,醫生人才的壟斷。在現行體制下,公立醫院的人才,如果流動到民營醫院,就不準再參與評職稱,相當于脫離了事業單位。由此,盡管醫生們羨慕民營醫院開出的高工資,也只能繼續留在公立醫療機構。這被民營醫院統稱為社會辦醫的隱性歧視。

                  不過,隨著“京18條”所釋放出來的信號,民營醫院的經營環境會逐步改善。三博腦科醫院院長張陽認為,未來10年,一定是民營醫院發展的藍海。北京對社會資本醫療機構的發展,一直優于國內一些地區,這次18條意見雖然還沒有正式定稿和公布執行,但其意義仍很大,很多民營醫院都意識到,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門,將開得更大了。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