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市出臺《中共北京市委實施〈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辦法》,《辦法》規定,受到問責的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被調整職務的一年內不得提拔,被降職的兩年內不得提拔。(來源:北京青年報 4月19日)
《左傳·宣公二年》中說道:“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备刹坎皇恰安皇橙碎g煙火” 的仙子,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會被糖衣炮彈攻擊,也會被不良風氣侵蝕,即便想要“獨善其身”,也未免不會被“親情漩渦”吞噬。既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是在原則和底線范圍內,失誤也好錯誤也罷,都可以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不管是“干得多錯的多”的錯誤思想,還是“干多干少一個樣”的錯誤意識,無疑讓“為官不為”有了滋生的土壤,也成為人們詬病的存在。然而,“換位思考”或者是“設身處地”的為干部想一想,這未免不是一個“現實很骨干”的問題。當然,我們倡導干部的“為官有為”,卻不能忽略干部有的風險,以及“得失”的成本,如若我們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會“風吹草動草木皆兵”的喧囂、譴責和謾罵,這樣的問題終究是得不到解決的。
干部“吃五谷雜糧”,自然會是經歷“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而只要干部不“諱疾忌醫”,只要能夠“對癥下藥”,自然有“藥到病除”的機會。而干部的“復出”,也不應該糾結在過去的記憶里不能自拔,反而應該一切向前看,或許錯過之后反而“吃一塹長一智”,能夠更好的約束自己,也能夠更好的遵紀守法。
干部的“復出”,必須要嚴把“關口”,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必須要保證干部的“治愈”,也必須要動態管理干部的“復發”。要“防患于未然”的“未雨綢繆”,要時刻給干部“敲警鐘”,也要打好各種“疫苗”。 俗話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預防針”的目的在于“防治”,而不是等有了苗頭才去扼殺,顯然會事倍功半。只有讓干部的精神高度集中,時刻準備著為干部“旁敲側擊”,這樣的“教育為主、懲處為輔”才會更加的“保險”,這樣的“居安思危”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周晨希)
為了提升學校干部自身素質,增強學校管理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一師附小于1月13日下午在校會議室開展了干部論壇活動。
因與一已婚女子在微信上聊天調侃,云南曲靖市某扶貧工作隊隊長被指“在下鄉扶貧期間,與貧困戶婦女發生不正當關系”。
新年來臨之際,為切實抓好全區組工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組工干部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12月30日下午,開封市鼓樓區委組織部對40余名組工干部進行了組工業務知識測試。
5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報》04版“人民論壇”刊發《一味低調非良策》文章,重點提及地方領導干部的新聞輿論工作,文章指出一些地方主要負責同志還不適應媒體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骨子里仍然把新聞輿論工作當成花瓶,認為中看不中用,只要不添亂,就可有可無。還有的同志思維停留在“防火防盜防記者”階段,不懂得同媒體打交道。
談話是紀律審查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之一,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明確指出“審查談話要體現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隨著談話的深入,該名干部在違紀事實面前低下了頭,也深刻體會到紀律的嚴肅性和黨章的權威性。
近日,一段疑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住建局干部在KTV內做出不雅舉止的視頻在當地朋友圈瘋傳。
近日,一段疑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住建局干部在KTV內做出不雅舉止的視頻在當地朋友圈瘋傳。
新年伊始,又一批“蒼蠅”被拍。此次曝光的案例中,以村干部違規最多。作為農村最基層的組織,看看這些不為民做主的村官都犯了哪些典型性錯誤。
面對“人情”關,很多干部總是抱著僥幸心里,總認為“這是小事一莊”,“神不知、鬼不覺”。
巡視組發現在基層人事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違反組織紀律;超編進人、違規入編;執行組織人事紀律跑偏走樣;擅設機構;違規用人等。
巡視組發現在基層人事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違反組織紀律;超編進人、違規入編;執行組織人事紀律跑偏走樣;擅設機構;違規用人等。
嚴禁“黨內同志關系庸俗化”。嚴禁搞“小山頭”“小圈子”,在干部推薦、評先評優、崗位調整等事項中相互“幫襯”。
其中,該縣田橋鎮政府辦公室主任魏衍順吃拿商戶兩個蘋果不給錢的案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魏衍順到縣城了解蘋果價格,在某水果副食超市聊天時,魏衍順吃了一個蘋果沒交錢。隨又進入另一家超市,老板送給魏衍順一個蘋果當樣品,沒有交錢……
古語言“那人家手軟,吃人家嘴短”。任何一個關愛和珍惜生命的人,都得把好“嘴門關”。領導干部還要打造有品有質的政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