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第一書記”紛紛到貧困村開展駐村工作,幫助貧困村加強基層組織、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維護社會穩定,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既是組織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只有“第一”的擔當,才配得上“第一”的稱號。
強化基層組織上新水平。“第一書記”駐村要始終履行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職責,充分發揮黨建指導員的作用,當好參謀和掌舵人的角色。不斷強化基層黨建,積極參與“三重一大”問題討論、建言獻策等事項,通過講黨課、專題學習、座談交流、專題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引導黨員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帶動基層黨建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切實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上臺階、上水平。
力促扶貧攻堅上新臺階。“第一書記”駐村要身入農村更要心入農村,真正走進去、沉下去,對扶貧攻堅工作要盡心竭力。要結合幫扶村實際定好思路、謀劃發展、踐行重任,制定好扶貧攻堅規劃、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等。從貧困村民最需要、最急需解決的事情做起,真正做到筑好“連心橋”修好“致富路”,實施好農村電力改革,安上自來水管進貧困農戶家,不斷推動扶貧攻堅任務落實,確保貧困村民如期脫貧。
提升為民辦事服務水平。“第一書記”駐村要摸清村情,結合村情,通過網絡、電視、報刊、雜志等多種途徑,了解相關的致富信息,為村民提供免費的信息咨詢和服務,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項目。積極結合實際,做好調查研究,開展好產業創業項目,成為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的領路人。要通過自身示范帶動,手把手傳授致富技術,幫資金、引項目,幫助沒有富裕起來的農村黨員群眾真正掌握一門致富技術。
強化治理力促和諧穩定。“第一書記”駐村要健全和完善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實幫助幫扶村干部提升治理水平,積極推進村民自治機制建設,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力促村級事務公開、公平、公正,形成科學管理村組事務的體制機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幫助村干部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和引導,指導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抓好治安綜合治理和矛盾糾紛排查,力促農村和諧穩定。(江楓)
吳樹蘭,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從52歲起便開始了她的扶貧之路,先后在新蔡縣孫召鎮的大吳莊村和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任黨支部書記,帶領百姓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為打贏河南脫貧攻堅戰,自去年開始,省交通廳派出五位駐村的“第一書記”在脫貧道路上各顯神通。
元宵佳節,扶溝縣包屯鎮朱村崗村委大院鑼鼓陣陣、笑聲連連,在省政協駐該村“第一書記”劉延志的組織下,村民們歡聚一堂,大家一起看舞蹈、猜燈謎、吃元宵,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喜慶的元宵節。
牢記“第一身份”,才能履好“第一職責”。作為一名黨員,無論擔任什么領導職務,都要自覺地把黨員身份放到官員身份前面。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之后,扶貧攻堅成為最近人們持續熱議的一個話題。
農村的工作生活確實比較枯燥,每日直面群眾,繁雜瑣碎的小事頗多。如果第一書記只是把下派當成是提拔的“快車道”,腦海里充斥“鍍金”思想,動機不純就沒辦法完成應該完成的工作。
農村天地需要人才,“第一書記”要懷著為農民謀利的情、揣著為農村服務的心、帶著發展農業的勁,認真思索,找準位置,進入角色。
“第一書記”紛紛選擇駐村為群眾辦實事,但是“第一書記”要真正落實好,需做到勤開口、勤洗耳、勤碰頭、勤動手。
在駐村扶貧工作中,“第一書記”任務重,責任大,“第一”就必須起到示范帶頭作用,能接好“地氣”,要沉身子,深入基層,親近群眾,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第一書記相信我們并不陌生,昔日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日前,《四川日報》在四川在線、川報觀察同時推出的系列報道《“第一書記”的煩心事》,引發不少人的關注。來自各地的“第一書記”向社會大眾講述著,他們在駐村幫扶過程中的“煩憂”。
“與往年相比,今年選派第一書記的突出特點是強調落實好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要求。第一書記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貧對象搞準,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強調。
“與往年相比,今年選派第一書記的突出特點是強調落實好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要求。第一書記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貧對象搞準,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強調。
第一書記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貧對象搞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基層基礎工作。2010年7月以來,省委作出了選派機關黨員干部到“軟、窮、亂”村任第一書記的重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