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豫論頭條 > 正文

                “復興號”所攜帶的民族復興密碼

                2017年06月29日08:36  來源:北京日報

                5034

                  “中國高鐵為什么能?”“中國人為什么能?”原因恐怕就在于,這個國家從近代以來的四分五裂、一盤散沙,被喚醒和空前地凝聚起來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重塑了這個古老國家的社會結構和組織方式,億萬中國人從此當家做主,激發出萬眾一心,在一窮二白之上建國強國的豪情、勇氣和智慧。

                  “復興號”來了!

                  6月25日,中國高鐵發展迎來又一里程碑——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正式上線。隨著“復興號”率先在京滬兩地實現雙向首發,輿論場上的“速度與激情”瞬間被引爆:“子彈頭”前人頭攢動、你來我往,到處都是合影留念的人群;網站論壇點贊之聲頻起、熱絡留言刷屏,大家的驕傲與自豪溢于言表。

                  是的,或許沒有哪個名字,能比 “復興號”這三個字更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今天,中國高鐵已經成為響當當的“國家金名片”,人們用高鐵技術借指中國創新異軍突起,用高鐵速度形容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用高鐵跨越比喻中國制造后來居上。在最近的一次關于中國“新四大發明”的評選中,“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的青年不約而同將高鐵視為他們最想帶回國的“中國特產”。包括那些曾經懷疑、嘲諷中國高鐵戰略的海外媒體,也不得不承認,“當你坐上‘面向未來’的高鐵,就感覺到中國完全有理由為它而驕傲。”放眼當下,與中國高鐵更新換代并行的,還有移動支付領先世界、網購便捷令人贊嘆、共享單車走向國外,等等,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發展、中國制造正帶給世界越來越多意想不到的改變和驚喜。

                  今日,高鐵是中國驕傲的新象征。曾幾何時,鐵路卻是中國落后的代名詞。近代以降,國人曾視鐵路為破壞風水的“奇巧淫技”,對火車技術萬般阻撓。也曾囿于技術落后,火車過江都需要輪渡運載。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才最終構筑起了中國鐵路的基本網絡架構。猶記197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日本,乘坐新干線從東京到京都時,旁邊的人問他有什么想法。他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一句“催人跑”道出了時不我待的發展決心。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從接觸高鐵、實驗高鐵,到苦苦探索最終實現了從仰望到模仿、從創新到趕超的跨越。并行的鋼軌,好似歷史的記錄者,承載著中華兒女不屈的拼搏奮斗。

                  滄桑巨變,令人感慨。“中國高鐵為什么能?”“中國人為什么能?”原因恐怕就在于,這個國家從近代以來的四分五裂、一盤散沙,被喚醒和空前地凝聚起來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重塑了這個古老國家的社會結構和組織方式,億萬中國人從此當家做主,激發出萬眾一心,在一窮二白之上建國強國的豪情、勇氣和智慧。有觀察者指出,新生制度不僅僅會帶來生產方式的轉變或科學技術的進步,還會引起一個民族文明結構的重塑。可以說,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凝聚力,每一個中國人的個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發展前途前所未有地聯系了起來,全國各階層、各民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更廣泛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中華大地創造奇跡,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初心與夢想。

                  透過“復興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時空觀念的巨變、核心技術的突破、經濟版圖的重構,更有其中蘊藏的民族復興的密碼。它告訴我們,即便是從跟跑開始,只要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后來者也完全可以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放眼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中國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窗口期,我們正在很多領域實現“從跟跑到超越”的逆襲。沿著“復興號”的軌道,中國已經來到一個新的關鍵路口,正處在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近的歷史節點。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們不能錯過,也不會錯過。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高鐵用短短十幾年時間,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我們的身后是波瀾壯闊、厚重滄桑的奮斗歷史,我們的面前是前所未有的復興曙光。在新的征程上,我們堅信,只要腳踏實地干下去,朝著一個又一個階段目標不斷前進,就能在更多領域涌現出更多的“復興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圖景定將更加輝煌。(范榮)

                文章關鍵詞:復興號;民族復興密碼 責編:王慶河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復興號”在河南試出世界第一速 每小時421.9公里

                  2007年4月6日,鄭州機務段司機李振修和劉福清駕駛動車組,在京廣既有線許昌至小商橋區間,跑出時速254公里的中國鐵路既有線“第一速”。2016年7月15日,鄭州機務段司機楊震、李文兵各自駕駛一列標準動車組在鄭徐高鐵跑出了時速421.9公里的交會最高速度。

                • “復興號”在河南試出世界第一速

                  2007年4月6日,鄭州機務段司機李振修和劉福清駕駛動車組,在京廣既有線許昌至小商橋區間,跑出時速254公里的中國鐵路既有線“第一速”。2016年7月15日,鄭州機務段司機楊震、李文兵各自駕駛一列標準動車組在鄭徐高鐵跑出了時速421.9公里的交會最高速度。

                • 美國僑報:“復興號”首發 中國高鐵告別混血時代

                  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近年,不少中國手機品牌“出海”之路就遇到類似問題,“純中國血統”的身份,則讓“復興號”大可放下侵權之憂,讓其未來“出海”之路更加順利。

                • “復興號”首發,顏值內秀雙擔當

                  京滬高鐵上中國標動“復興號”完美亮相,用自己的“高顏值”和“好內秀”,傳遞著一個有力信號,那就是,我們的裝備制造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是百姓幸事,更是國之幸事,我們應當為之點贊。

                • “復興號”京滬首發:票價不變 首日車票全售罄

                  北京南站新聞發言人梁兆鈺表示,6月26日首發的“復興號”列車定員是576人,比和諧號定員556略多。

                • 復興號京滬首發:票價不變 首日車票售罄

                  北京南站新聞發言人梁兆鈺表示,6月26日首發的“復興號”列車定員是576人,比和諧號定員556略多。

                • 中國標準動車組命名“復興號”

                  6月2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

                • 最新版中國高鐵大揭秘,“復興號”來了!

                  首次亮相的紅“復興”  “‘復興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它的成功研制生產,標志著鐵路成套技術裝備特別是高速動車組已經走在世界先進前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將在印尼高鐵項目中使用,‘復興號’也將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主力軍。

                • 讓創新人才真正的熱起來

                  抓好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這是社會發展的基石;讓人才香起來,熱起來,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通過全方位的激勵、支持、開發創新人才,讓更多的“復興號”中國標準走向世界,造福全人類。

                • 擦亮高鐵“名片”人人有責

                  高鐵不僅是中國制造業面向世界的“名片”,還應是中國向世界表達文明、高效生活方式的“名片”。而擦亮這張“名片”,人人有責。

                • 臺灣自由行攻略詳解

                  由于往返臺灣的航班上座率都在80%左右,機票比較緊張,同時自由行在機票和酒店方面不太可能享受到非常大的優惠,因此,臺灣自由行費用至少要比團隊游高30%。只要不是節假日,坐火車不需要提前買票(長途線和花東線除外,比如從臺北直接到高雄或者從花蓮到臺北)。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