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同志關于《決定》的《說明》都強調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可以說,公正與否直接決定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成敗。因此,深刻認識和理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這一重要論斷,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沒有公正就沒有法治
從嚴格意義上講,法治必然要求公正,公正是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公正就沒有法治,違背公正就不是法治。
法治公正要求法律規章不向任何個人、部門與地方傾斜,強調平等,弘揚正義,推崇法治精神,主要包括立法公正、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立法公正是法治公正的起點和前提,執法公正是法治公正的基礎,司法公正是法治公正的底線。法治公正是立法公正、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有機統一。具體來說,立法公正是立法程序公正和立法結果公正的統一。執法公正決定法治公正能否落到實處,是執法形式公正和執法結果公正的統一。司法公正是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司法程序公正和司法實體公正的統一,要求在司法活動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平等、公平與正義。司法公正的價值定位和取向反映整體公正與個體公正的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把解決公平正義問題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政法工作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唯物史觀看,法治公正是具體的、歷史的,其內涵必然隨著社會歷史發展而發展,世界上不存在超越社會歷史條件的抽象的法治公正。西方法治公正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代表的是資本的利益和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法治公正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反映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價值追求,是社會主義立法公正、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有機統一。
在實現法治公正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從實現法治公正的過程看,立法公正、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任何一環出問題都會破壞法治。當前還存在不少影響法治公正的問題,還存在許多與依法治國不相適應、不相符合的情況。如何努力確保法治公正、不斷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同志關于《決定》的《說明》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確保立法公正。只有確保立法公正,法治公正和法治中國建設才會有公正的法律可依。一是將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只有堅持立法公開、公平、公正,才能從制度和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化傾向和地方保護主義。二是不斷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只有不斷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才能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三是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永無止境。只有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才能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保證執法公正。只有保證執法公正,法治公正和法治中國建設才有堅實基礎。必須堅決查處和嚴厲打擊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現象。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政府是執法主體,對執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老百姓深惡痛絕,必須下大氣力解決。”一是深化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實行執法人員持證執法。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的,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二是嚴格規定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全面落實執法公正責任制。三是推行執法公示制度。依法及時公開執法的主體、對象與時間,及時公開執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
堅守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只有筑牢這道防線,才能確保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法治。習近平同志強調:“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社會和諧穩定就難以保障”。為此,應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將司法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利器。這就必須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司法不公的根源在于司法體制與運行機制不完善、不健全。推動司法公正,必須探索司法公正長效機制,從體制上破解司法不公的根源,為解決司法問題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只有政法戰線工作者都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群眾才能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和法治就在身邊。(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建立憲法宣誓制度是近年來全國人大著力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著重推進重點領域立法的一個縮影。
充滿幸福的社會,法治是不可缺少的。西藏各個地、市的街道上都有一道藍白相間的“名片”——便民警務站,將近七百多個便民警務站不僅僅代表西藏法治建設的腳步,更是老百姓零距離的守護。
7月25日,在中國對外開放前沿城市上海,面對眾多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以及美國、英國、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中國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如是說。
近來,中國公檢法系統密集推出“含金量”極高的司法改革重量級文件,涉及200余項改革舉措。決策層以不容置疑的頂層設計宣示,法治這頂保護國人的安全頭盔,要戴,還要戴得刻不容緩。
《法治熱點面對面》不避問題,不繞圈子,和人民群眾說實在話、貼心話,舉例子、列圖表、用數據,詳細解讀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
歲末年尾,呼格吉勒圖父母與自己的老朋友一起吃了頓家常飯,他們還收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對呼格案的賠償決定書,依法獲得了國家賠償。如同呼格一家人在2014年最后一天的希望:從此自己的小家恢復平靜的生活,但愿中國大地再無冤案,祝福人人都平平安安。
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決定》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里程碑,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構建一個符合法治規律、契合中國國情、包容開放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有人說,上海法官鄒碧華之所以受到整個法律界的尊敬,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與他所分工主管的上海司法改革試點有關,與當下“法治中國”建設有關。鄒法官是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操盤手”,而上海正是全國司改的排頭兵。
為更好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河北、廣西、海南等地近日分別邀請專家學者,對全會精神和全會決定內容進行宣講和解讀。
記者孫春英 胡新橋 周斌 正在湖北省武漢市出席“深化平安中國建設”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3日晚親切會見了第五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評選活動全體獲獎民警。
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依法治國17年的歷程推向新的高度。正是有黨紀黨規對黨員群體的嚴格要求,人民群眾才能對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心悅誠服、眾志成城。
人們常用“前所未有”來描述深水區的中國改革: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法治護航的中國改革,必將創造出屬于自己民族、并有益于全人類的現代治理體系和新的制度文明。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信報道,正在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2、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人們常用“前所未有”來描述深水區的中國改革: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法治護航的中國改革,必將創造出屬于自己民族、并有益于全人類的現代治理體系和新的制度文明。
《法治影響生活·2012中國法治藍皮書》今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閆昭 攝 正義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 吳平 高鑫)今天上午,檢察日報社發布《法治影響生活·2012中國法治藍皮書》,藍皮書遴選了2012年極具社會影響的法治人物及事件向社會公布。檢察日報社社長李雪慧在發布會上做主題為《中國夢 法治魂》的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